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闡釋解讀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劉永飛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10月29日10:58
文字縮放:

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發展實體經濟的重大意義,揭示了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方向路徑,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提供了科學指引。

實體穩則經濟穩,實體強則經濟強。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深刻復雜變化,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既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穩定器”“壓艙石”,又是加快經濟轉型躍升的“助推器”“動力源”。一方面,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構筑起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和雄厚底氣。另一方面,一些實體經濟領域仍面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等“成長的煩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產業質量效益不高、資源要素約束趨緊等矛盾亟待破解,“外堵”與“內卷”並存。面向“十五五”新征程,唯有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個著力點,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唯有把准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才能有的放矢。智能化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要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智改數轉”,催生更多智能制造、智慧服務新模式、新業態,讓“老樹發新枝”“新枝結碩果”。綠色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亮底色,要加快推動綠色轉型,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融合化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方法路徑,要積極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打破產業邊界,催生“1+1>2”的聚合效應,推動實體經濟“活力倍增”。

構建以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體經濟的“鋼筋鐵骨”。現代化產業體系強起來,實體經濟的“脊梁”才能挺起來。要在“固本升級”上求突破,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鞏固提升優勢行業全球地位,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要在“創新育新”上優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搶佔未來發展的制高點,讓新質生產力“拔節生長”。要在“提質擴容”上見實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增效”,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上下同欲者勝,奮楫篤行者贏。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關鍵要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的強大合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主責主業,強化政策引導、資源調配、要素保障,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破除市場壁壘,落實落細各項惠企紓困政策,讓實體經濟的“陽光雨露”更加充沛。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提升專業能力,鍛造懂產業、通政策、善服務的實干本領,爭當服務實體經濟的行家裡手。只要我們凝聚“實業興國,實干興邦”的廣泛共識,就一定能讓實體經濟的“參天大樹”更加枝繁葉茂,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筑牢雄厚物質基礎、提供堅實戰略支撐。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