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机关党建研究》杂志>>2020年第4期

拼在“四坚决” 打赢攻坚战

时圣宇
2020年06月30日07:34
文字缩放:

3月6日,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刻分析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在基层一线的战斗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西关村原本是一个典型的中原贫困村,村庄破旧不堪、道路坑坑洼洼、群众收入较低,全村共有380户1550人,其中贫困户123户324人,经过近几年精准扶贫持续发力,村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贫困群众已脱贫118户315人,未脱贫5户9人,贫困发生率从20.9%降至0.58%。2019年5月西关村与全县一道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后宣布脱贫摘帽。脱贫摘帽以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让脱贫群众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如何确保未脱贫群众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如期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小康社会?这些是我们驻村干部在脱贫以后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当前,收官之年恰逢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只有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斗志,坚决聚焦脱贫攻坚、坚决深化精准施策、坚决落实接续推进、坚决抓好基层党建,方能无悔青春、不辱使命,为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一、坚决聚焦脱贫攻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座谈会上点得很准、讲得很透。鉴于前几年基层干部每天都处在高压力、高强度的脱贫攻坚工作状态之下,在脱贫摘帽验收以后有的产生一些歇歇脚、停一停、顿一顿的想法,有的出现力度下降、精力分散的现象,这种状态是非常危险的。“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刚脱贫的贫困户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内生动力仍然不足,随时可能会出现返贫的风险;未脱贫的贫困户,往往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虽然贫困户的存量下降了,但工作却丝毫不能放松。面对当下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一旦松劲懈怠、风险爆发,出现脱贫返贫,“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短期行为就易出现,将极大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

今年春节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受阻、本地从事加工买卖等生意的群众无法正常经营、扶贫项目停工等。西关村共有232人在外务工,其中贫困户56人,但受疫情影响群众直接减少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务工收入。本村3家扶贫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一家木材加工厂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工人无法走村串巷买卖木材,木材加工厂缺乏原材料,导致难以恢复正常生产。面对新形势、新困难、新挑战,面向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更加坚决地聚焦脱贫攻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把责任看得更重一些,把帮扶做得更细一些,把政策落得更实一些,把监管织得更密一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才会更有把握。

二、坚决深化精准施策,下足脱贫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并深刻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当前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出现了很多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更需要以精准为指导,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准、做得更牢。

一是精准排查摸清实底。精准扶贫的要义之一就是因户因人施策。只有通过深入排查了解,精准掌握每一个贫困户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扶贫才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新冠肺炎疫情初步稳定下来以后,对贫困户、边缘户紧锣密鼓地逐村逐户逐人走访排查、了解分析,全面掌握每一个贫困户的状态,将贫困户中暂时无法外出务工户、脱贫不稳户、边缘户、未脱贫户等一一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动态,形成最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是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对于外出务工遇阻户,驻村干部及时协助与外地企业联系,帮助贫困户办理健康证明、申请健康码等,实现务工人员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实行专车接送、“点对点”顺利对接返岗;积极推进村内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提升扶贫车间带贫能力。针对存在返贫风险户、边缘户,积极对接县乡资源,帮助其在县乡企业、市政工程、公益岗位中实现就业,西关村现已实现就业返岗417人。针对未脱贫户中无自主能力人员,一方面为其办理低保,应保尽保;另一方面利用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大型企业,确保其年年分红。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兜底贫困户分红,指定专门人员对其增加生活照顾,确保兜底贫困户兜得住、兜得牢、兜出高质量。

三是建立密切跟踪监测长效机制。建立村庄外出务工、农产品销售等微信群,实现信息实时沟通。实行每周回访制度,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确保有困难及时化解。

脱贫攻坚是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工程,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脱贫攻坚要拿出绣花的功夫。想把花绣好,眼要准、活要细,针针绣在实处。对于驻村干部来说,脱贫攻坚中的每一件具体的事都要亲自走、亲自看、亲自抓、亲自干,把一针一线都落在实处。只有我们绣好、绣密、绣美了每一个针脚,才能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坚决落实接续推进,打牢基础计之长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指出“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在2018年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二者之间既有清晰的先后逻辑顺序,又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实施,聚焦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胜,要为乡村振兴战略及早谋划、早做打算,做好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的统筹衔接、相辅相成。

一是产业发展,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现有的扶贫产业多为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初级产业,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作用突出,但初级产业往往替代性强、淘汰率高。必须及早谋划将简单的产业扶贫模式转换到产业兴旺上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防止因产业不稳导致农民返贫。新春伊始,西关村就开始谋划来料加工玩具组装项目如何进行产业升级。现该企业标准车间正在建设,玩具产业前端的材料压制设备正在有序上马,技术人才正在引进培养,未来有望成为具有独立生产能力、年产值千万元的现代化玩具厂。

二是乡村建设,从基本达标到生态宜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主要以加大对水、电、路、气、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抓手展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在脱贫攻坚期内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着眼长远、合理规划,给乡村振兴打好基础、留出发展空间。

三是农村人才,从脱贫群众到致富能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脱贫攻坚要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驻村干部在开展帮扶工作中,应注意激励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实现从脱贫群众到致富能手的转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四、坚决抓好基层党建,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执行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牢牢抓住“思想脱贫”这个关键点。“欲事立,须是心立。”我到村任第一书记以后,带领村班子,一方面苦练“内功”,重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使村班子例会和定期专题学习制度化,与村党员干部一起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另一方面,强化“外功”,组织村两委、党员、群众代表到商丘、郑州、安吉等地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经验,促进村党支部与人民日报社部门党支部建立结对共建。

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依托村共青团成立青年委员会,选拔、招引8名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专于一业、富起一片。8人分别负责村内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电子商务等脱贫致富项目,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积极参与村集体事务,成为党支部和村后备干部队伍的生力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经济上的先进性是农村党组织各项先进性的“硬核”指标,经济上能创造效益、引领发展,才能让村民紧紧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实现“众人划桨开大船”。很多现实的案例表明,集体经济在基层党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凡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就强,村庄也实现了善治,村庄发展继而进入良性循环。反之,村庄发展则越来越差、越来越乱,执政也就越来越薄弱。西关村近几年先后发展了光伏产业、木材加工、渔业养殖等集体经济项目,以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不仅厚实了村集体的家底,更直接带富了一批贫困群众,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驻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西关村第一书记)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第4期)

( 编辑:冯爱龄   送签:冯爱龄   签发: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