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理论武装

中国脱贫攻坚照亮世界减贫之路

2021年04月25日15:03
文字缩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一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内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优势,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贫“中国方案”显著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组织、强力推动、迎难而上,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强大政治优势。

充分发挥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核心领导作用,保持减贫政策的连续性等理念得到各方积极响应。肯尼亚执政党朱比利党总书记图朱称赞,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成功、运行最好的政党,应成为他所在政党的榜样。卢旺达、刚果(布)等非洲国家执政党将减贫纳入党的竞选纲领和执政目标,推动政府制定减贫战略和纲要。中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掀起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根据自身国情探索减贫发展道路的热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主体,扶贫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的减贫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各国减贫发展带来深刻启迪。乌干达执政党副总书记表示,“中国领导人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原因”。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套“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联合国大会近年通过多项决议,包括联大二委连续3年通过中国提出的消除农村减贫决议,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国际语言和共识理念,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正逐渐成为各国减贫发展的“黄金法则”。

(三)坚持聚焦发展。中国始终把脱贫攻坚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发展上,秉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各地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贫困地区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赢发展,显著改善贫困地区发展面貌,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凸显发展的核心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通过发展寻求解决贫困的“总办法”。非盟制定的指导未来50年发展的《2063年议程》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现非洲繁荣。“东盟-2025展望”明确提出以发展带动消除贫困。非洲最大扶贫基金会——非洲能力培养基金会主任巴卡里·科尼指出,应学习中国经济增长与减贫事业齐头推进的经验,推进宏观经济改革支撑减贫取得成效。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减贫必要资源,为实现减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坚持开放共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全面推进。面对贫困难题,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助力,通过深入参与国际发展合作,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创造有利条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国坚持开放共赢实现消除贫困,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中实现共享机遇,共创繁荣的信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去年底签署,对带动亚太区域发展,推进减贫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非洲大陆自贸协议已于今年正式生效,世贸组织预计该协议将帮助非洲300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成为“非洲反贫困举措”。各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蒙古出台“发展之路”倡议,老挝制定了“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期待在开放合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中国的减贫实践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减贫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四大问题,开创“五个一批”的实践路径,实施十大减贫工程,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借鉴。

(一)国家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国家主导是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显著特征和总体性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出台一系列扶贫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形成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成全面可行的顶层设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中央政府加强减贫战略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国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这条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马里财政部官员认为,中国农村减贫战略体系值得各国深入学习和借鉴。喀麦隆总理办公室官员指出,中国扶贫取得显著成果离不开中国政府在制度和机构层面所作的努力。菲律宾、印尼、老挝等国设立了反贫困委员会,不断完善扶贫工作领导机制,取得良好效果。乌干达政府参考中国经验,实施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经济和机构改革,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二)贵在精准,提升减贫实效。精准脱贫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中国坚持“六个精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这一扶贫方略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共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喀麦隆《论坛报》指出,“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非常高效,无与伦比,是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学习的对象”。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盖图指出,精准扶贫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反复试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贫更要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目前,在中国与非洲、东盟等地区国家开展的扶贫合作中,已经广泛引入和推广了精准扶贫的做法,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扶贫项目选择等方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柬埔寨在中国援助柬埔寨干拉省莫穆坎普区两个行政村的扶贫示范项目中,精准援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技能培训,收到良好效果,柬农村发展部大臣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三)重在“造血”,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中国脱贫攻坚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济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实施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等工程,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授人以渔”的扶贫路径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共鸣。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学习借鉴中国的扶贫经验,积极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平等的机会。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表示,“非洲从中国减贫巨大成就中学到的第一堂课,就是自力更生”。中国与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的减贫合作重视产业帮扶、能力建设等“软件”提升,增强当地民众自主发展能力。受中国光伏扶贫工程启发,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在柬埔寨茶胶省两县安装离线光伏发电设备,开展太阳能项目,取得积极成效。老挝将中国种养经验运用到当地,成立养牛、种玉米和织布的的生产小组,有效提高了当地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巴新、斐济等国引进中国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巴新东高地省将菌草和旱稻列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来发展。斐济菌草项目预计为当地带来500多万斐济元的收入增长,为缺乏谋生手段的民众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

(四)强化保障,着力改善民生。中国将“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工程,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贫发展的引擎作用,为扶贫工作提供稳定的财政投入和资金保障,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解决贫困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减贫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的扶贫保障长效机制。近年来,“要想富、先修路”等中国“民谚”深入国际民心。非洲各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推进道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阿卡铁路、安哥拉本格拉铁路为当地脱贫提供动力引擎。莫桑比克将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国家减贫工作重点任务。玻利维亚开展了道路、饮用水管道及天然气入户等便民工程建设,推出“全民扫盲计划”“荣誉养老金”“儿童助学金”等一系列惠民措施,改善最底层民众生活。

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以及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理论、积累的经验,对在世界范围内推进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减贫成就直接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向前迈进。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9899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规模脱贫任务完成,续写了全球减贫的“中国奇迹”,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二)中国减贫为各国减贫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催生了农村地区新业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乡土品牌,增强了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产品供应。同时,中国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不断上升。当前,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减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中国减贫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切实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领导人等框架下,深入阐述中国推进国际发展合作政策主张,指明国际减贫合作方向。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大会连续三年通过农村减贫决议,发布《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的实践》减贫案例,为国际减贫合作贡献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减贫国际合作投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的“100个减贫项目”等一系列支持发展中国家重大务实举措。中国不断深化2030年议程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相关国家实现致富减贫提供强大动力。

(四)中国减贫成功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目标注入信心。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全球新增1.5亿极端贫困人口,全球人类发展水平将出现从1990年引入这一概念以来的首次倒退。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国际社会在逆境中推进减贫发展注入了最强动力。匈牙利前总理彼得盛赞“中国的减贫成就令人鼓舞”。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说“中国实践向世界表明,减贫是可以实现的”。老挝时任国家主席本杨表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推进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老挝深入推进扶贫事业,早日摆脱欠发达状态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随着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中国将在防止规模性返贫、消除相对贫困、解决多维贫困、推动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已消除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贫发展的新理念和实践路径。

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继续凝聚国际发展共识,积极推动将减贫置于国际发展合作核心位置,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优化减贫发展环境,用好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对接,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减贫发展提供助力,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党总支)

( 编辑:张莉   送签:屈辉   签发:张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