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适应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要求的干部宏观管理制度研究

钟祖一
2021年05月19日09:59
文字缩放:

党的干部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干部宏观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入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专题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干部宏观管理的认识和把握。

干部宏观管理,是指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的原理、制度、方法,对干部工作从总体上、全局上、长远上作出规范、规划、调控、统筹、指导、监督的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权威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可以说是“干部管理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有效监督的作用,防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使干部人事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和发展。其主要任务可概括为“五管”:管政策制度,就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根据权限和实际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具体的干部政策;管体制机制,就是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设置干部管理机构、划分干部管理权限、调整干部管理范围,确定干部工作的领导关系和管理关系;管规划调控,就是对未来一个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总量、结构、布局以及干部制度建设等提出前瞻性要求;管统筹协调,就是整体推进不同条块、不同领域、不同系统之间的干部工作,妥善处理干部管理各环节、各部分之间以及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管指导检查,就是对干部工作运行情况和干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发现和解决普遍性问题,推动政策、制度、规划等落实。其实施主体是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其管理对象以干部工作和干部工作部门为主,也包括整个干部队伍。其重要价值在于维护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干部标准的统一性、干部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和干部工作纪律的严肃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这集中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原则与导向、路线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党管干部是干部宏观管理的根本原则,是做好干部宏观管理的关键所在;选贤任能是干部宏观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评价干部宏观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尺;干部宏观管理是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的实践路径和载体。我们要把党管干部、选贤任能作为干部宏观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要求,贯穿到干部宏观管理全过程、各方面。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管干部制度机制

调研中大家反映,干部宏观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明确的,但具体管什么、怎么管还需进一步明晰,相关政策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一要全面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宏观管理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保证党对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权、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监督检查权,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改进地方党委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工作,确保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二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选人用人,发挥好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科学界定一把手的用人权,规范一把手在干部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环节的履职用权行为。三要健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管干部制度。完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干部管理制度,改进干部选拔任用、交流、培养等工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等制度。

二、坚持事业为上、权责一致,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

不少同志谈到,当前干部管理中需要注意防止越位缺位错位情况。分级管理上,有的地方和单位对“下管”职务延伸过长、过宽;分类管理上,相关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出现了条块分割现象,对统筹使用干部资源带来一定障碍;归口管理上,有的还没有真正归口“管”起来,缺少具体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双重管理上,存在范围不够科学合理、主协管单位职责权限不够清晰、操作程序不够规范甚至擅自突破干部管理权限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一要坚持分级管理和重点管理相结合,在坚持“下管一级”原则的同时,加强对再下一级党政正职等关键岗位干部以及优秀年轻干部等重点对象的管理。二要把握好干部分类管理的统筹,坚持“三支队伍”差异化管理、推进专门领域干部职业化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队伍职业发展基本平衡、层级大体相通、保障相应匹配的制度机制,统筹抓好编制、职数、待遇保障等政策,防止干部管理部门化倾向、利益化驱动。三要理顺归口领导、归口管理相关权责关系,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及规则程序,增强归口管理效能。四要规范干部双重管理,科学界定干部双重管理列入条件和职务范围,厘清主管和协管单位职责权限,优化操作程序,强化管理监督,做到主管有力、协管到位。五要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配置,合理确定各层级干部及领导干部职数配置比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级干部数量与机构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

三、立足优化成长路径,完善干部培养锻炼制度机制

大家谈到,当前干部培养锻炼制度顶层设计已比较完备,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执行不力,有的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有的制度落实跟进不够,导致一些干部素养难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干部储备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完善干部培养锻炼制度机制,一是加强干部培养锻炼规划和落实。认真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本地本部门干部队伍培养锻炼工作的统筹谋划和跟踪落实,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年龄、专业等结构,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二是健全政治素质培养锻炼制度机制。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训练、政治实践历练,用好组织调训、专题研讨班等形式,提升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使其政治素养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三是健全专业能力提升制度机制。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分级分类开展知识培训、专业化训练制度,帮助干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四是健全实践锻炼制度机制。完善干部援派、挂职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审批备案管理,推动援派、挂职干部在重大斗争一线、参与重大任务中磨炼意志品质、增强斗争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五是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分级分类建立信息库,确保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在经受住各种考验中成长成才,着力解决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不足等问题。

四、突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机制

大家谈到,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整体上比较成熟,主要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还需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其自身特点,同时精准识别干部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的政策制度还要实化细化。一要区分不同领域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遵循和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同时,结合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鲜明用人标准、优化选拔流程、完善工作机制。二要改进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突出考察是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总结和用好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的经验做法,健全在重大斗争一线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三要完善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制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干部动议工作。坚持不研判不动议、不研判不推荐、不研判不调整。把功夫下在平时,重点分析研判班子的优化方向及需求,研判干部的突出特点、问题不足及调整使用意向。四要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时配备机制。对照《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的目标要求,经常开展分析,搞好需求测算,及时评估预警,抓住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等契机,动态实现配备目标。

五、注重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机制

不少同志反映,当前干部资源科学配置还不够,“条、块”干部之间、上下层级干部之间、同级各单位之间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队伍”之间统筹交流使用不够活跃,制度化还有欠缺,干部队伍同质化、部门化、半封闭化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为此,一要健全干部资源统筹使用制度。完善干部交流工作相关规定,促进“三支队伍”干部交流,推动干部跨层级、跨地区、跨领域交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二要完善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拓宽干部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抓好“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相关要求落实,改进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挂职和锻炼工作。三要打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人才及专家学者进入党政机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地方加强探索实践,有效吸纳机关急需的社会优秀人才。

六、坚持从严从实、全面全程,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机制

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监督效力持续增强,但有的政策制度执行实施以及制度之间的衔接协同还有待加强,既要严格落实,也要形成合力。一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加大政治监督、政治督查力度。认真执行巡视巡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改进谈话和函询工作方法。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不同情形,进一步规范清理领导干部在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工作,避免简单“一刀切”。二要全面准确了解干部情况。运用大数据思维,破除干部管理信息壁垒,加大干部、人事和编制等部门信息共享,及时了解纪委监委、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机关和部门掌握的有关干部信息,探索运用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信息。建立工作时间之外监督制度,总结推广定期到街道社区了解情况、家访、随访等做法。三要提升管理监督制度效力。既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补齐制度短板,也要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的整合,更要认真严格落实,真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切实以完备的制度、坚决的执行提升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成效。

七、着眼调动积极性,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制度机制

很多同志谈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制度不少,效用之所以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刚性不够,还应研究制定些硬措施。一要强化政治激励。进一步鲜明用人导向,对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敢于担当作为、工作实绩突出、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大胆使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准确把握和执行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使用或者提拔任用的政策措施。指导建立健全澄清正名和诬告陷害责任追究机制。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做好与公务员职级制度的政策衔接。二要强化精神激励。建立健全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干部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加大对担当作为者的表扬表彰力度,营造崇尚先进优秀、鼓励担当作为的党内氛围和社会环境。三要强化待遇保障。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的薪酬待遇政策,缩小地区、行业差距。持续推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落实,确保干部合理的津贴、补贴应发尽发,该有的休假、体检等权益应享尽享。

八、严格落实责任,提高干部宏观管理制度效能

大家提出,要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干部宏观管理制度中的责任,对哪些政策需要结合实际配套细化、哪些政策必须刚性执行作出明确规定,加强跟进指导、检查督查,确保责任落实。要强化过程管理,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制度实施效果及影响,深入分析面临的新情况以及落实中的问题,适时改进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经过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暂行”“试行”制度要及时修订实行。加强监督问责,着力解决有规不依、贯彻不力问题,确保干部政策制度落到实处。

(来源:《党建研究》2021年第5期)

( 编辑:张成付   送签:钟鸣   签发:张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