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机关党建研究》杂志>>2020年第12期

经典品读 | 领导干部的“谋事之道”——学习谢觉哉有关论述有感

薛永毅
2021年05月20日08:29
文字缩放: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谢觉哉,堪称读书治学的楷模。他一生敏而好学、勤于写作,留下了许多著述。与书为友的谢觉哉不仅十分重视读书,而且一贯强调“谋事之道”,提出领导干部应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想”,努力做到能想必想、先想后做、融会贯通。

提高“想事”的认识

谋事就是想事。什么是“想事”?谢觉哉的回答是:“由这到那,由抽象到具体又由具体到抽象,即是把所‘学’运用到所‘用’上去。”他认为善于思考是人的本质,是人类区别于非人类之所在,“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不会想,有愧于为人”。他引用马克思的关于蜜蜂和建筑师的论述来说明“想事”的重要性,即“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曾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但使最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优越的,是建筑师以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脑筋中把它构成了”。

“想事”的好处是明显的。想事情,表面看起来似乎耽误了时间;想通了,解决了问题,在时间上又很合算。因此,在谢觉哉看来,会不会想事,不仅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效率的法宝,还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他指出:“干部的任务第一个是打主意。打主意就要想。大干部,大想;小干部,小想。”而不愿想事、不会想事的领导干部,他认为“绝对不能领导工作,也不会做好工作”。

“想事”关乎到领导干部个人成长,更关乎到工作的成败乃至国家的发展进步。延安时期,谢觉哉就曾说:“摆在我们面前不知有多少问题,须要我们去总结经验,抽出规律以供给各解放区乃至全国的参考,同时指出现在前进的道路。”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他认为“不想不行,不想不能前进一步”。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表示:“不想,不学会想,必然要贻误工作,对人民犯罪。”

扫清“想事”的障碍

谢觉哉提出,要想扫清“想事”的障碍,就必须克服事务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以及利己主义。事务主义是东拉拉、西扯扯,从早忙到晚,劳作时间侵犯了想的时间。造成的结果是,“今天办这样事,明天仍是这样事,今天办这件事,明天遇到这件又重新搞一道”。谢觉哉称其为“日计有余,月计不足”。他认为,不能克服事务主义,不能腾出时间,不能以闲对付忙,就很难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者。

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同样是“想事”的对头。或是“自满,不肯去想,拒绝去想,想不进去”,或是“不做调查研究,没有依据事实,事实不够,流于空想”,或是“在自以为是的范围里兜圈子,想自己不想别人,想一面不想全面,自以为想通了,结果大碰钉子”。这样的“想事”,对革命工作不会有多大的益处。

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必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考虑问题。“有一种人,脑子也在想,但他想的不是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的痛痒,而是想个人的得失和名位,个人的意见和意气,好像个人意见比整个革命工作还重要。”对此,谢觉哉明确表示:“这是很要不得的,必须严厉地斥责它!”

掌握“想事”的方式

在怎么“想事”的问题上,谢觉哉提倡共产党人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其一,要联系地、系统地、全面地“想事”。他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在直的发展上——过去、现在、未来,横的连系上——正面、反面、侧面、近的、远的,都想一想。如此一来,就不会局限在小的圈子里,不会为片面、成见或一时的现象和趋势所拘。最终,虽然未必能处处想到,但离成功总不会远。

其二,“想事”要走群众路线,努力做到“集思广益”。谢觉哉说:“想是集体的,不是那一个人脑子能想得完全。”他认为在政权里工作的同志,如果只靠一个人想,而不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善于考察各方面的意见,一定搞不出好东西。他借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老话,强调领导干部“不只自己想,而且要启发人家和人家一道想,并善于吸收人家所想的”。

其三,要抓住基本的要紧的东西“想”。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领导干部更是事务缠身。为此,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会事半功倍。在谢觉哉看来,“样样都去想不可能。因为你只有一个脑子。能寻出一个问题的一般的与特殊的规律,就是大成功。一个问题想通了,别的问题也就容易搞”。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东搞一下,西搞一下,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最笨的办法。

其四,“想事”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调适过程,遇到问题和困难在所难免。对此,谢觉哉指出,“想问题”不能怕钉子、不能在钉子面前屈服。他认为“钉子常是想的引路者”,“想事”要像树枝上爬行的昆虫一样,边走边用“触角”去触,这边走不通走那边,那边走不通又走另一边,总能找到所要走的路。

坚持“读问想做”并重

谢觉哉认为,领导干部要想“成事”,光会“想事”还远远不够,应该“读问想做”并重,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他主张,“想不通就问,问不清就自己去实验、去考察;如仍然得不出满意的结果,于是又想又问又做。这是我们提高能力积累知识的必由途径”。

应该“熟读”而又“深思”。谢觉哉将读书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不仅要花时间读,还要肯思索。如果读得多,想得少,就如同“急忙忙冒着一头汗,把满盘饭菜吞下去,必然要停食伤胃”。而多读多想,就会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避免犯“以感想当政策、把书本当教条”的错误,真正做到掌握着实际又能摆脱实际、运用了书本的知识又能把书本丢开。

谢觉哉认为,“问”和“想”,同样不可偏颇。“无从思索起,从问着手。有思索之不得而后问。”他反对自以为是而问,不分对象而问,主张将“想事”贯穿于“问”的始终。谢觉哉说,“不论当面问,写信问,为要得满意的答复,须先自己把问题考虑一下,这是说问之先要想一下”,“问了,仍然要通过自己的‘想’,把问和想结合起来,变成自己所有”。不然,吃了不能消化,“人云亦云”,是没有用处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新时代,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锤炼“谋事之道”,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做到既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练就成会干事、干成事的“金刚钻”。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第12期

( 编辑:谢淳子   送签:谢淳子   签发:梁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