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机关党建研究》杂志>>2021年第5期

课题研究 | 新型科研机构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深圳市直机关工委课题组
2021年11月04日16:40
文字缩放:

新型科研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独立法人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以及用人机制灵活、高层次人才集聚等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型科研机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党对新型科研机构的领导,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爱国奉献热情,贯彻科技强国战略,促进新型科研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在自主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深圳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市委党校对工委系统新型科研机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一、新型科研机构党员基本情况

目前,工委所属的10家科研机构党组织中,共有党员1337名,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64.2%,50岁以上的党员仅占7.8%;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党员占比达30.7%,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党员占比达80.1%。共有入党积极分子105名,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5.2%,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占64.8%,体现出科研机构高学历的年轻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共有留学回国人员721人,其中党员占比达27.4%。大部分科研机构中,有留学经历的党员在本单位党员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如深圳湾实验室占21.7%、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占21.2%、中科院先进院占18.4%。

二、新型科研机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深圳市新型科研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部署,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仅在党建工作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诸多重大创新突破,党建引领科研创新的效能明显提升。但是,由于一些新型科研机构创立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具有特殊性、党务工作者队伍经验不丰富等因素,当前党建工作还面临创新精神不足,欠缺行之有效的抓手和相适应的机制等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与科研机构战略使命不匹配。一是政治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工作者平时忙于科研工作,如果没有高效的学习机制,很难保证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调研显示,有57%的受访对象认为“读原著、学原文投入时间不够”是自己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由于长期在海外学习生活,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及时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导致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二是爱国奉献精神激发不够充分。有相当一部分受访对象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等是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有73%的受访对象认为“工作、生活等客观因素导致压力过大”是影响爱国奉献精神发挥的抑制因素。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新型科研机构中普遍存在党员亮身份不明显的问题,缺乏适合新型科研机构实际情况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活动效果不明显,没有将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科研机构攻坚克难的精神优势和创新优势。

(二)党建活动的质量和党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一是部分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压力和思想困惑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部分有留学经历的党员经常会有孤独感,难以融入国内文化环境,而当前党建活动的“规定动作”比较多,精准化的“量体裁衣”有所欠缺,难以照顾到党员个体的实际诉求,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注度还不够。二是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创新性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精力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党建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调研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本单位党建工作应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吸引力,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在调研中,受访对象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压力,比如住房、子女就学、社交等问题,迫切需要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帮助解决现实困难。

(三)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与新型科研机构发展需要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党支部工作机制和PI制(首席科学家制、课题组长负责制或项目负责人制)融合度不足。新型科研机构多实行扁平状的PI制人事组织管理架构,负责人拥有较为独立的人事、财政和科研项目管理权。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个负责人都是支部书记,党支部机制和PI制衔接、党支部参与科研活动重大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型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要想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科研工作者的心里去,就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从调研情况看,具有2年以上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务人员仅占26.83%,缺乏成体系、可持续的新型科研机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度。三是基层党建缺少开放共享、交流合作的共建机制。一方面,党员教育培训的渠道比较单一,资源有限、阵地不多、师资不强、形式老套。另一方面,缺乏党建合作共建机制,在与同类型科研单位、创新链上下游单位或地缘相近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共享党建先进经验、加强交流合作上缺少对接共建资源的主动性。

三、改革创新做好新型科研机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

进一步树立问题意识,通过体制机制和形式方法创新,更好地激发党员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准确把握新型科研机构党建工作规律,探索出一条破解基层党建和业务“两张皮”、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科研机构基层党建“深圳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多元文化交融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引领机制。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型科研机构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必须以创新精神来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建构。

第一,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案例课程。调研显示,有58%的受访对象认为通过实践案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效果最好。要指导新型科研机构开发用案例解读理论的培训模式,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鼓励探究式学习,注重党课的实训化和实战化,确保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第二,寓政治性于生动性,打造青年科研工作者喜闻乐见的党建主题作品。调研表明,多数党员认为音乐剧、话剧、经典电影、微视频在党性教育中的效果显著。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契机,让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西迁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特区精神在科研人员中入耳入脑入心,切实激发出强烈的科研报国热情。

第三,完善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和谈心谈话制度。科研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政治理论水平高、人生阅历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应重视通过党组织书记与科研人员“一对一”或集体谈话等方式,丰富组织生活,做好教育引领。

(二)突出服务中心,打造有利于推动创新的基层党建共建共享机制。衡量新型科研机构党建工作成效必须看其是否能卓有成效地推动中心业务的发展,基层党建共建共享机制可以有效扩大新型科研机构工作的开放性、协调性,以利于优质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共得。

第一,建立同行业单位结对共建机制。现代创新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合作创新、开放创新。调研发现,大多数科研机构有与兄弟单位开展党建共建的强烈意愿,部分科研机构在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进行深度业务合作的机会,必须加强指导,聚焦各自创新业务需求,建立相应共建机制,发挥党建引领创新的效能。

第二,整合全市创新教育实践的资源,拓宽新型科研机构党员参与相关活动的渠道。调研显示,很多科研工作者不知道去哪里参与和创新相关的培训和交流。市直机关工委可以联合市科技创新委搭建覆盖所有新型科研机构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合作平台,方便广大党员获取优质创新服务信息。

第三,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共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工作机制。市直机关工委可以协调市科技创新委、人才局等有关单位与新型科研机构党组织一起定期开展活动,形成齐心合力抓创新的机制。

(三)突出党管人才,打造全周期立体化精准化的人才服务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新型科研机构党建工作也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人才工作。

第一,营造尊重科学家、关心科学家的文化氛围。调研显示,74%的受访对象认为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科研工作者的文化氛围最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家国情怀,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利用好教育培训、重要纪念日、先进表彰、总结大会等各种场合,在单位中弘扬尊重人才的理念,营造尊重人才的文化环境。

第二,建立针对科研工作者的全周期精准服务。要在科研工作者的招聘期、海外科学家刚回国的过渡期、职业瓶颈期、职业发展期各个关键环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帮助科研工作者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思想政治引领。尤其在回国过渡期向科研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认识、深切感受到选择与中国科技强国战略同频共振,不仅可以实现科技报国之志,也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

第三,做实做优党内关怀帮扶工作。要结合实际,将“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要求在新型科研机构具体化。科研规律表明,青年时期是科研创新能力最旺盛的时期,党组织要尽可能整合基层公共服务供应链,挖掘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牵头协助解决青年科研人员在住房、婚恋、子女就学、心理健康、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确保科研人员能“轻装前进”,心无旁骛地攀登科研高峰,不断攻坚克难。

(四)突出党建活力,打造开放性自主性社会性的党建活动机制。新时代基层党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党建活动的质量,依靠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活动增强党建的“黏性”和亲和力,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的活力。

第一,用好教育实践基地。基层党建必须进行理念创新,新型科研机构党组织应避免“孤芳自赏”,利用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明星效应”,营造出环境友好、具有开放性的科研成果展示及科普公共空间,善于将党建要素有机融入公共空间,打造党建+科技的“样板间”,使每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公共平台都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充分展示“四个自信”的窗口。

第二,充分发挥党员在策划组织党建活动方面的主体作用。党建工作既需要组织推动,也需要党员主动。开展活动应通过事前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建议,在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安排最能满足党员需要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要让每个党员发挥自主意识和首创精神,确保活动质量,避免流于形式。

第三,探索党建社会化模式。新型科研机构党组织应充分适应社会结构多元性、需求多样性的特点,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创新链上下游、区域内外、党内党外优质资源,不仅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也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贡献。

(五)突出制度建构,打造适应新型科研机构特点的党建保障机制。制度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充分总结新型科研机构成立以来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党建的制度建构,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建立多维度党建质量指数体系。市直机关工委指导每个新型科研机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战略定位,建立党建质量指数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将党的建设各项基本要求和符合科研机构发展的特殊要求进行科学赋权,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为指数体系,精准地、直观地、公正地评估每个党组织党建质量的动态和主要问题,更好地激发每个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第二,探索党组织有机嵌入新型科研机构治理的制度。新型科研机构具有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特征,探索将党的建设和科研机构治理有机结合的制度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双向培养”“交叉任职”和根据研发单元动态设立调整党支部、党建引领团队文化建设、PI党员工作室等方式,建构起一套规范性、完整性制度体系,让党组织的影响覆盖到重大决策、科研诚信、科研伦理、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廉洁建设等各个环节。

第三,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党务工作者“生力军”。针对党务工作者兼职多、精力难以兼顾,而专职党务工作者经验不丰富、收入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的挑战,市直机关工委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规范的、适合新型科研机构特点的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涵盖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资质等级、工作职责、考核办法、薪酬体系、教育培训及选聘办法等内容,既要对党务工作者严格规范性要求,又要支持鼓励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不断进步,使其既懂党建实务,又熟悉科研机构运营,在行业内外都有开阔远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确保其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好党建工作,保证党务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

(课题组成员:苗宁礼、王汉伟、宫正、张磊、丁定昌)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1年第5期

( 编辑:谢淳子   送签:谢淳子   签发:梁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