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机关党建研究》杂志>>2022年第4期

党课园地 |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尚 锐
2022年07月06日10:41
文字缩放: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贯穿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我们要提高坚持实事求是、践行实事求是的自觉性,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溯源

(一)中国历史上关于实事求是的文化传承。实事求是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说的是西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喜好藏书,考证古书时“求真是”“留其正本”,每有结论必有根据。班固称其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将实事求是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说的也是做学问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根据。明清以来,这种治学方法和态度逐渐演变成了考据之学,刘师培把清代这种考据之学方法总结为“凡治一学、著一书,必参互考验曲通旁证,博征其材,约守其例。复能好学深思,实事求是,会通古说”。从历史溯源看,实事求是的含义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治学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主张历史的客观性,承认历史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第一,实事求是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即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第二,实事求是强调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世界和历史的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客观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第三,实事求是强调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四,实事求是强调用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即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并不断修正错误。第五,实事求是强调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即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认识水平。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4个字,但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三)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的全新的、科学的解释。毛泽东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延安整风的另外两篇经典文献《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也有关于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进一步阐述。

可见,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论述有着特殊的、时代的理论内容,与《汉书》中“实事求是”一词有着本质区别。然而这两个“实事求是”在普遍性意义上又有相通之处,都包含着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做事的一般原则。毛泽东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中国成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作出新的科学解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使“实事求是”这一古老成语获得了新的强大生命力,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这也是非常鲜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随之载入党的史册。实事求是既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二、实事求是始终是党夺取伟大胜利的根本经验

党的百年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切成就、经历的一切曲折,都与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有直接关系。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实事求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意识到,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做法,去发动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武装起义和攻打中心城市,是根本行不通的。他根据实际情况,带着部队上井冈山打游击,发动农民闹革命,采取先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站稳脚跟逐步发展的方针,使得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开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个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处理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批判了严重脱离实际、照抄国外经验的“左”倾错误路线,实事求是地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段历史也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渐得到确立,中国革命得以转危为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改革的成功,靠的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我是实事求是派”,“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1978年,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抓住思想路线问题,领导人民推动进行各个方面的拨乱反正,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全党才果断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实际发展情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党的思想路线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夺取新时代的伟大胜利,仍然离不开实事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表现在对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正确把握。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一制度创新的灵魂,就是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融入现代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之中,构建与西方多党制截然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党中央客观看待经济全球化,冷静分析经济全球化表现出的“双刃剑”效应。西方国家在发展问题上表现为固守“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赢者通吃”,而中国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发展思维,并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表现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全党的工作重心和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致力于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是保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的重要基础,既夯实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又一次创新性运用。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表现在对中国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把握“实事”,就是认清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把准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脉搏,是建立在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化的认识基础之上,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经典范例。

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要求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功底,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产生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对于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持续深化发展的过程,贯彻执行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求索的过程,关键和根本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推动学过的理论、看过的书能够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要做到实事求是,除了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看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也是对主观世界状况的直接检验。对共产党人来说,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衡量党性的重要标尺,反映的是根本原则、立场、态度问题。具体到审计工作,首先要打牢思想基础,端正人生根本。其次要涵养立场坚定的正气,增强工作的政治性。再次要涵养大公无私的政治品格,坚持讲奉献。我们要多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有了大情怀、大胸襟、大境界,自然就会有大收获。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实事”。“实事”就是了解情况、掌握实情。要摸清“实事”,就要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在摸清“实事”的基础上,提出某种观点、作出某种决策就有了充分的论据或事实的支撑,就能够做到“理必有据”。开展调查研究,既要“走下去”,多深入一线、多到基层去,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又要“坐下来”,把各方面报上来的材料、各渠道汇集来的信息拢到一起,反复咀嚼、反复琢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提炼出其中的运行规律、发展趋势、工作策略。

第四,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向导。我们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一要认识我们所从事工作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即要认清我们工作的实质,并不断深化认识。二要认识我们的工作与中心任务、工作全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要建立符合工作规律的工作秩序,使各项工作更有逻辑、更有章法,养成及时总结工作规律、规范工作秩序的好习惯。四要不断修正错误,对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事情,必须敢于叫停、迅速改正,切忌讳莫如深、固执坚持。

第五,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做到“务实”。一要讲实情,就是讲真话、讲事物的本来面貌。具体到审计业务工作,就是要敢审、敢查、敢报,一是一、二是二,不搞模糊哲学,不做“墙头草”。二要出实招,就是要管用。审计报告要有数据和事实做支撑,但并不意味着只摆数据或事实就够了,还要有深度,提的参谋建议要做到言之有物、文当其时,力戒空谈、力戒花拳绣腿。三要求实效,就是要有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要有担当意识,对工作不敷衍、对重任不含糊、对难题不回避、对责任不推卸,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

最后,坚持实事求是,还要解放思想。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要做好认识上的“加减乘除”,“加”就是主动增加其他的、新的选择项,避免在非此即彼的封闭思维中来回打转。“减”就是减少思维定势,减少路径依赖。“乘”就是有意识地寻找可以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关键点,采取具有乘数效应的措施。“除”就是大刀阔斧破除不利于创新的障碍。要从时刻变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形势出发,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到规律性认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作出新业绩。

(作者系审计署秘书局党支部书记、局长)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2年第4期

( 编辑:谢淳子   送签:谢淳子   签发:梁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