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聚焦应用基础研究,发展铁路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应用基础研究方向比较明确,研究成果可在较短期间内取得工业技术突破的基础性研究,同时也是应用研究中的理论性研究工作。应用基础研究是联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纽带,是突破技术封锁、提高质量、确保自主性的重要途径。
12306、95306、调度指挥等新型铁路信息系统,与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融合,推进传统铁路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铁路地域分布广、业务分散的特性,传统的、聚焦于应用的“需求导向”在新时期、新环境下,难以避免存在着部分核心技术“卡脖子”、质量和效率提升难、重复成本投入等风险和问题。自主可控、提质赋能、降本增效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铁路行业,尤其需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2020年年初,我加入到筹建中的铁科院电子所基础软件研发中心,牵头铁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四年多的砥砺前行,终见曙光。
一是克服不理解。“铁路是否需要且具备能力,自己研究开发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工具?”面对专家的疑问,我们用成效来解答。自主研发的铁路软件开发测试平台和PaaS平台在广东广州、南宁铁路局等单位运行使用,替换了碎片化的工具产品,适应了铁路业务和系统需要,实现了全链条的自主可控。更为重要的是在应用基础研究过程中,沉淀了经验、培育了能力,凝练了“探索、集成、生态、赋能”的新模式,把控了铁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基础平台的成功研制与应用,打通了应用与基础研究之间的“屏障”,让铁路信息技术创新研究的领域更加深入宽广。
二是开拓国际视野。自主研究开发的产品,先进程度、质量、服务能力如何,避免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应需要在国际上检验,获得权威机构的认可。作为侨眷的我,在国际化方面具有优势,2021年在我的推动下,铁科院电子所加入权威组织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并相继通过了产品认证、服务能力认证,获得了培训合作资质,成为交通运输领域唯一获得三重认证的单位。我们将研究成果在铁路领域培训赋能,在国际范围推广传播。开放的研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国内外关注、支持和合作,让铁路信息技术站在较高的层次发展,更让低水平产品供应商望而却步,不断培育发展了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三是坚持久久为功。将新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持续完善是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标准规范是巩固势能、培育新动能的支柱。铁路信息化在管理规范方面完备齐全,但在服务于信息技术人员,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和人员赋能方面,略显保守。自2021年起,我带领团队立足铁路信息技术能力基础,着眼国内外标准和新技术应用最佳实践,以能力提升、沉淀经验、推动规范为目的,先后研究编制和研发了《铁路源代码管理规范》《铁路软件安全开发规范》《铁路信息系统需求开发规范》,以及铁路字体字库和UI组件库等多项信息技术基础规范,并将上述标准规范固化在铁路软件开发测试平台中,面向全路推广、赋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路唯一的综合研究机构,有着鼓励科研创新、容忍研究失误、育人合力的优良传统,拥有适合铁路应用基础创新的摇篮和土壤。
回首当年的目标,不再遥不可及。展望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我与祖国共奋进!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编辑:张莉 送签:张莉 签发:赵品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