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期刊 >> 《机关党建研究》杂志 >> 2025年第2期

理论纵横 | 切实提高理论武装针对性和实效性

广东省直机关工委
2025年04月03日11:07
文字缩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更是我们党成就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赓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着力提高理论武装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发挥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之效,接续赢得新的历史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思想保障。

一、新时代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

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相结合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对实现全党团结统一、凝聚思想共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拥有科学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理想信念才不会如同“沙上建塔”顷刻倒塌。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党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重要经验;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一路走来战胜艰难困苦、走向成功的制胜法宝。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古田会议、延安整风,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思想教育、理论武装都贯穿其中,都带来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大提升,都引领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并将其作为纯洁党性、提升能力本领的重要举措。

(三)强化思想引领,有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各方面能力显著提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只有始终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武器,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四)淬炼思想武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战略举措。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强大真理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和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在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自信,才能在“两个大局”中始终做到观大局、明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夺取新的胜利。

二、正确把握和处理理论武装中的五对基本关系

理论武装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推进、不断深化完善的“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递进探索过程。强化理论武装,关键在于提升实效性,提升实效性必须首先强化针对性,重点体现在把握和处理好五对基本关系。

(一)“想”和“要”同向发力,处理好内驱和外驱的关系。近年来,借助于不断健全完善的理论武装制度机制,在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党员理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但理论武装既需要源源不断的内驱支撑,也需要坚定不移的外驱推动。当前,有的党组织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学习督促指导不够严,导致有制度不落实、有计划不考核、理论学习与干部考核晋升挂钩不紧,理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武装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观自觉性不高,导致学习无压力无动力无成效。

(二)“学”和“用”相互贯通,处理好入心和见行的关系。实践中,大部分单位能较好完成读书班、专题党课、个人自学等规定动作,做到不折不扣、不偏不移。但理论武装是一个学、思、用相结合的过程,从入心到见行,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科学理论内化为精神特质,并通过思考外化为自觉行动。当前,有的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习惯于碎片式、浅层次学习,导致对党的创新理论内涵外延认识不够清晰、把握不够准确;有的理论学习联系实际不够密切,不能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出现学习“空对空”、学用“两张皮”等情况。

(三)“质”与“量”同步提升,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随着各级党组织对理论武装越来越重视,党员参与理论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学习频次也逐渐增加。然而理论武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累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当前,有的党组织热衷于形式上出花样,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广度,割裂了学习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导致学习“花拳绣腿”“本末倒置”;有的抓理论学习存在多头要求、层层加码,以会套会、以数量代替质量等问题,导致资源重叠、学习负担加重,学习低效化甚至无效化。

(四)“常”与“长”一以贯之,处理好当下和长久的关系。当前,各级党组织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积极探索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把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不断优化完善了理论武装规范化体系。制度是管根本、利长远的,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要在形式上下功夫,更要在机制上见成效。要善于把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理论武装形式凝练提升为机制性工作安排,建立健全一系列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为抓好抓实理论武装提供切实有效的执行规范。

(五)“点”与“面”系统协同,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现理论武装“全覆盖”,是深化理论武装的内在要求。目前,各级党组织能够坚持以上率下、分级分类开展学习,基本形成上下联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但也存在师资、阵地、平台等要素运用有限,理论武装向基层延伸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在统筹推动理论武装上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学习主体差异、行业领域差异、目的定位差异区分不明显,理论武装精准度和衔接度不够等问题,还需在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上继续着力,推动形成步伐一致、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三、提高理论武装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这为各级机关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从内容、方法、目的、效果等方面切实提高理论武装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用什么武装”:准确把握内在需要,明确理论武装正确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基本主题。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机关党组织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在推动形成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价值认同和理论实践自觉,确保思想、意志、行动上的统一。要突出理论武装的政治性,把讲政治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标准和根本要求,深入实施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行动,强化对机关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忠诚教育和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要突出理论武装的科学性,各级机关要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要突出理论武装的时代性,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时代价值,不断提高改革创新本领和现代化建设能力,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改革、引领发展。

(二)“怎么武装”:准确把握特点规律,创新理论武装方式方法。新时代理论武装具有新的特点和规律,要以创新思路、务实举措解决好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问题。要坚持突出主题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等具体制度,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模式,推动理论武装系统化、规范化、持续化。要坚持分类指导和精准灌溉相结合,紧紧抓住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两个重点”,用好“五学联动”机制,建立领导干部领学、带学、讲学、促学制度机制,深入开展青年理论学习提升计划,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学习贯彻层层递进、走深走实。要坚持丰富形式与创新载体相结合,用好线下阵地开展学习教育,发挥各级党校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依托线上阵地强化宣传推广,用足用好“两微一端”等宣传手段,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好、讲透、讲活;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安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面发声、敢于亮剑。

(三)“武装何用”:准确把握目标任务,破除理论武装转化壁垒。理论武装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知层面,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做到真学真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健全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化等调研手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进理论武装成果转化。要用好问题清单“指向标”,擦亮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建立“学查改”一体化推进制度机制,通过定期“过筛”,对账销号,切实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促进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用好建章立制“金钥匙”,通过联学共建机制,推动职能相近、业务相通的不同机关单位在“联片联学”和“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共同提升掌握理论政策、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列席指导机制,提升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质量;探索理论武装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评学、考学、督学、述学制度。

(四)“武装之效”:准确把握实践要求,推动理论武装见行见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要立足岗位职责,履职尽责强本领,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工作实践中,通过开展“先锋岗”“技能大赛”等亮晒比拼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促发展。要坚持群众路线,用心用情办实事,充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群众工作方法,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党员我带头”等载体,践行“四下基层”要求,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积极回应群众需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围绕中心工作,固本强基促发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全面深化模范机关及“四强”党支部创建为抓手,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以机关党支部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夯实理论武装打牢组织基础,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以致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主动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执笔人:张琼、郑倚天、张凌凤、庞凯欣)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5年第2期

( 编辑:谢淳子   送签:谢淳子   签发:陈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