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理论纵横 | 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旗帜,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源泉,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2025年1月17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指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执政兴国的高度在不同场合对选人用人导向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内容十分丰富,为做好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好贯彻好这些重要论述,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才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撑。
一、关于“选用什么人”
选什么样的人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问题。从逻辑上讲,选人用人首先要确立一个标准,即解决好选用什么人的问题。只有把选用什么样的人的标准鲜明树立起来,坚持公道用人,避免干部“带病提拔”,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此,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首先要明确选用什么人的标准。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2019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第二条原则就包含“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主要强调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才”则强调干事业的能力或才能。德与才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凝练概括了干部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条件,既要求德与才兼备,二者缺一不可,又同时突出德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以德为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人用人的重要理念和经验智慧,也是选人用人标准的本质或核心所在。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时先看德,谁在政治上更硬朗、党性上更纯洁、作风上更扎实,就优先提拔重用他。当然,强调以德为先,并不是说“才”就可以忽略或忽视。一个干部如果有德却少才,那么虽然在政治上能够靠得住让人信赖,但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也难以把他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去。总的来说,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那些优秀的干部从众人之中选拔出来。
(二)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新时代的好干部标准,概括起来说,就是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即是好干部的“20字”标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都明确强调要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从而赋予了好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其中,政治过硬和之前“20字”标准中的信念坚定都属于政治上的要求。所谓政治过硬,就是要求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过硬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坚定对党的忠诚。全会特别强调了锐意改革的要求,这是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的。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措施,亟待大量锐意进取、敢闯敢试的改革“实干家”挺身而出,发扬改革精神,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法,把改革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与此同时,全会还强调了实绩突出的要求。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实绩突出要求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能够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只喊口号不实际落实的做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干部提出“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要求,是对好干部标准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凝练升华,丰富了好干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同时更富有时代性,释放了正向鼓励的积极信号。总的来说,与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概括的好干部“20字”标准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完整统一的。
二、关于“从哪选人用人”
从哪选人用人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引向问题。在确立选人用人标准、解决好选用什么人的问题之后,还必须明确选拔任用干部的来源、方向和路径。只有把从哪选人用人明确起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激励担当作为,才能充分体现积极干事创业的价值引导,激活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活水。为此,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还必须明确从哪选人用人的路径。
(一)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第二条原则就包含“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都强调了选人用人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对“五湖四海”一词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选人用人上的五湖四海,不是简单指地域上的广泛性,而是立足于解决用什么理念选人和从哪里选人的问题,要求选人用人必须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身份限制,唯贤是举、选贤任能,让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坚持五湖四海,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五湖四海选人用人体现公正性,在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促使更多的人团结在党周围,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任人唯贤,就是凡有本事也能干事、德才兼备、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人都要予以关怀培养,大胆使用。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五湖四海与任人唯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五湖四海选人用人的标准就是“贤”,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好干部标准,因此说,任人唯贤是五湖四海选人用人的前提,五湖四海是任人唯贤的必然结果。
(二)注重基层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阐明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调要“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充分体现了对干部成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基层是锻炼干部的主战场、检验干部的主阵地。干部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是党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干部未来走向更重要的岗位,基层经历不可或缺。为此,要拓宽实践锻炼的途径,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引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同时,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在干部选用中充分考虑基层的好干部,并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成长链和选拔链。
(三)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加快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对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充分体现了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导向。
应当说,对干部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要注意观察平时言行,更要留意关键时刻的表现。实践证明,越在重要关键之时,越能反映干部的品质、党性、能耐、韧劲,也越能识别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强调过要在重大任务、重点项目、生产一线中考察识别干部,这些和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导向都是一致的。
三、关于“如何选人用人”
如何选人用人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问题。在解决了选用什么人、从哪选人用人的问题后,如何选人用人就成为了关键。只有把握好如何选人用人的原则和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做到精准选人用人,才能使选拔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为此,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还必须明确如何选人用人的要求。
(一)事业为上、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是党对各级组织部门工作的根本要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第三、四条原则就分别包含“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坚持事业为上选拔干部就是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用什么样的干部,什么样的干部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干部,选用那些真正有事业心、能干事创业的干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要求组织部门从岗位需求出发,注重“谁该用”而不是“该用谁”,突出因事择人,选拔最能够发挥岗位职能的优秀干部担任要职。
所谓公道正派,就是选人用人要讲原则、从党性要求出发,而不是讲关系、徇私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要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如果某个地方或单位能够始终做到公道正派用人,其政治生态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就会滋生“跑官”“要官”的不良风气,败坏党风政风。
(二)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用干部是为了干好事业,干得好不好,关键看工作是不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业绩是不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所以选人用人必须要重实干、重实绩。2018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选拔任用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树立实绩导向,就是为干部确立一个真抓实干、务实前行的航标和方向,指引他们将重心都放在实干上。
与此同时,选用干部还必须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群众认不认可等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所以选人用人一定要重群众公认,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让群众的“好差评”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尺度。
(三)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尊重干部成长规律,科学配置干部资源,把好干部用好,使其在工作中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出作用和能 力。
干部的成长有一定的周期,干部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选用干部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注重实践锻炼,用当其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当其时的角度出发,选用干部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既不唯年龄是举,也不降格以求,选用好发展最急需、组织最满意和群众最期盼的干部。选人用人容不得机械教条,必须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警惕年龄划线、拔苗助长等现象,对成熟优秀的干部及时识准用好。
用其所长要求选用干部要扬长避短,不能求全责备。“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全方位了解人才,最大程度了解人才的优势和长处,扬长避短。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要做到用长容短、扬长避短,并创造条件取长补短,甚至化短为长。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硕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研究学术史”(项目编号:24BDJ005)阶段性成果】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5年第2期
( 编辑:谢淳子 送签:谢淳子 签发:陈诚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