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期刊 >> 《机关党建研究》杂志 >> 2025年第3期

课题研究 | 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视角路径   找准党建和业务工作结合点

浙江省直机关工委课题组
2025年04月29日15:59
文字缩放:

处理好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关系,关键是找准结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解决好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浙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以贯之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并将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找准结合点的有效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模型建构:以机关效能建设为视角路径找准党建和业务工作结合点的作用机理

政治功能体现政党把握方向、明确使命的核心职责,解决“是什么、干什么”的问题;组织功能通过体系化运作凝聚力量,解决“如何干、怎么干”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脱节指的是两种事物之间“貌合神离”的状态。机关党建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业务工作说到底也是靠人干的,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就是党建工作对人的思想、品格、能力、作风、状态等全方位提升的作用供给与业务工作依托人的全面进步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防止两者之间相互脱节或者错配。

机关效能建设是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交叉点,与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内容上是契合的、对象上是重叠的、推进上是系统的。同时,每级组织、每个系统、每条战线、每个单位、每个科室、每个岗位都存在质量好坏、效率高低、作风优劣等问题。因此,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普遍的、共性的、有形的、能抓的、可评判的工作,能够实现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推共赢”,是破解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具体而言,机关效能建设破解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脱节问题的作用机制,是以增强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桥梁,从过硬政治素质、科学职能定位、必备履职能力、严实工作作风、数智技术支撑、清朗政治生态、严密监督机制、精准考核奖惩等方面作用于机关干部主体,推动他们更好完成岗位职责和中心工作,达到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效果。

二、实证分析:浙江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机关效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开创性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些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走出了一条“打开格局、融入大局、开创新局”的特色之路。

一是坚持举旗铸魂抓思想教育,对标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独特优势,深入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坚持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持续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引领。大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持续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见行见效。

二是坚持提速增效抓职能转变,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化。先后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从推动成立省直部门办事大厅、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到开通全国首个省级网上政务大厅;从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到“一证简化办”“无证刷脸办”“掌上移动办”,浙江一直在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行、提升行政效率上勇立时代潮头,连续4年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抓服务质量,为民惠民实招更加给力。健全完善民呼我为、下访接访、民主恳谈等工作机制,省委领导带头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谋划实施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等特色做法。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提出“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截至2024年底,民生实事完成率达114.73%,群众参与评价71万余人次,满意率达99.13%。

四是坚持精准赋能抓队伍建设,实干争先氛围更加浓厚。一体推进政治铸魂课、赋能公开课、专业实训课、履职基础课,拓宽挂职锻炼、交流互派、蹲点调研等成长路径,健全完善“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树牢“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建立健全“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打好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综合考核组合拳,大力表彰使用担当作为好干部,让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在各级机关蔚然成风。

五是坚持长管长严抓正风肃纪,机关清风正气更加充盈。从制定实施午餐禁酒等“四条禁令”,到从严抓上班、开会、食堂用餐等细节入手整饬机关风气,以零容忍态度狠刹“酒局”“牌局”,再到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基层减负与机关提效紧密贯通……每年选取不同专题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组织机关作风民主评议,开发用好“机关党建问题闭环管控”应用,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六是坚持常态长效抓建章立制,体制机制优势更加彰显。注重吸收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完善制度机制。出台《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统筹制定机关效能建设“1+X”重点制度,先后下发加强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精文减会等方面文件,出台行政服务中心、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管理办法,努力当好营商环境的“排头兵”。

三、问题导向: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脱节问题的具体表现

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脱节是阻碍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为把机关党建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就党建抓党建,致使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弱化虚化淡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具体表现为“五个脱节”:一是思维格局与事业发展相脱节,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对加强机关党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一些党组织的视野格局还不够宽广。二是政治属性与业务工作相脱节,有的讲政治还存在温差、落差、偏差,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推动业务工作中考虑政治因素、防范政治风险、注重政治效果不够。三是载体形式与效用发挥相脱节,重形式、轻内容,重部署、轻落实,重痕迹、轻实绩,重宏观要求、轻个体需求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四是评价标准与群众满意相脱节,在内容上偏重上级评价、评优评奖等,对机关党建工作对象满不满意、广大社会群众满不满意的关注度还不够。五是体制机制与发展趋势相脱节,对新时代机关党建特点规律把握不准,对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研究不深、对策不多,有的制度机制供给相对滞后。

四、对策思路:以机关效能建设再出发为宏大场景,找准党建和业务工作结合点的发力路径

(一)聚焦政治忠诚度,持续增强政治引领效能。健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推动理论学习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开展好专题学习、现场学习、溯源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恩奋进、实干争先。探索建立机关政治建设督查机制,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着力破解中梗阻、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等问题。探索建立政治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分析研判政治生态状况,经常性开展政治风险排查。

(二)聚焦大局贡献度,持续增强助推发展效能。创新服务中心大局的运行机制,自觉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紧扣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来研究部署。探索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制度,督导推动相关部门谋划实施一批带有突破性、牵引性、普遍性,能够辐射带动各级机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关效能项目。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把群众需求作为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落脚点,推动机关党建工作重心下沉、力量下沉、资源下沉。

(三)聚焦组织嵌入度,持续增强机关运行效能。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组建联合党组织、设立临时党组织、指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服务窗口、项目一线上,推动基层组织形态与机关治理形态有效融合。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传导链条,探索推广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兼任机关党委书记、党员中层正职兼任党支部书记机制,推动党务干部与业务骨干双向交流、交叉任职。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模式,搭建纵向贯通各层级、横向联通各单位的智能系统,实现工作“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效率革命。

(四)聚焦队伍胜任度,持续增强队伍建设效能。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政绩观考察评价机制,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实施全周期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综合采取课堂讲授、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提升业务能力,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工作展示、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探索年轻干部成长帮带制度,组织年轻干部训练营,“一对一”建立师徒帮带关系,强化“实战实训”成长路径。建设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注重选派兼具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党员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岗位跟班学习制度,探索党务干部履职评价制度,工作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

(五)聚焦正向激励度,持续增强实干争先效能。牢固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中,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健全争先创优机制,广泛组织模范机关、“四强”党支部、“四好”先锋党员争创活动,开展岗位建功、比拼亮晒、争星晋位等,实行党员先锋指数、党组织堡垒指数管理,不断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精准问责、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重塑选用等机制,推进“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优化暖心关爱机制,紧贴干部所需所盼,打造一批内涵丰富、载体鲜活、富有实效的务实举措。

(六)聚焦履职尽责度,持续增强依法行政效能。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坚持因事设岗、职责相称、任务清楚、要求明确、便于考核等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优化数字变革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健全投诉监督机制,在各级机关探索设立机关效能投诉处理中心,建立健全投诉事项自办、转办、督办等制度,实行重要投诉事项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实现投诉一窗受理、事项一网督办、结果一键查询。

(七)聚焦作风严实度,持续增强勤廉示范效能。建立健全“办不成事”兜底机制,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健全走亲连心、蹲点调研、结对联系、马上就办等工作机制,全面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健全整治形式主义长效机制,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基层作风建设观测点制度,定期开展“以下看上”评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效。健全正风肃纪常态机制,深化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迭代升级明察暗访、民主评议、投诉处理等长效监督机制,实现“惩治极少数”与“管住大多数”的有机结合。

(八)聚焦考评精准度,持续增强科学评估效能。聚焦“考什么”,紧紧抓住服务中心大局,特别是重大决策落地、重大工作推进、重大改革攻坚、重大风险防控的情况,研究设置关键指标。聚焦“怎么考”,建立指向性明确、基层好执行、数据能抓取、结果可评价的考核体系,推动考核从定性到定量、封闭到开放、模糊到精准、静态到实时。聚焦“谁来考”,扩大评价对象参与范围,综合运用巡听旁听、现场述职、民主测评、集中检查等手段,实现多群体立体画像、多角度相互印证。聚焦“怎么用”,用制度形式明确激励表彰、约谈问责等措施,将考评结果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九)聚焦指导清晰度,持续增强合力攻坚效能。加大对下指导力度,在重大任务推进、重要活动举办、重点难题攻坚等方面统一部署、统一跑道、统一步调,常态化组织业务培训、研讨交流等。吸收党委有关部门领导为机关工委兼职委员,配套建立信息互通、督查联动、考评协同、结果贯通的日常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各级党委领导、机关工委主抓、部门党组(党委)主责、其他有关部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持续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走深走实。

【本文系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2024年度全国机关党建课题研究获奖成果】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5年第3期

( 编辑:谢淳子   送签:谢淳子   签发:陈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