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走近工委>>工委工作

中央和國家機關紀檢監察工委:持之以恆強化正風肅紀 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機關

中央和國家機關紀檢監察工委
來源:旗幟網2019年07月17日12:26
文字縮放:

從嚴管黨治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基本規律,也是我們黨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作為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領導機關,必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作風嚴實、紀律嚴明上作表率。《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等3個方面,就持之以恆強化正風肅紀作出規定和部署,為推動中央和國家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以釘釘子精神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堅定不移糾“四風”、樹新風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中央和國家機關特殊的地位和職責使命,決定了其作風建設成效直接關系黨中央的形象、全黨的形象。《意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分別對持續整治“四風”問題、密切聯系群眾作出具體部署,明確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抓作風建設的工作重點、方法路徑和標准要求。這兩條規定,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破立並舉,一條明確“糾”的重點,一條確立“樹”的標准,體現了正向引領和反向約束相結合、目標激勵和問題整治相統一。我們抓貫徹落實,要牢牢把握這兩個方面,在突出重點、務求實效上下功夫。

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正風肅紀成效顯著,但“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頂風違紀行為仍時有發生,一些基層企事業單位問題還比較突出。要做好堅持、鞏固、深化工作,緊盯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隱形變異、改頭換面等新動向,對頂風違紀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通報曝光一起,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久久為功、化風成俗,堅決防止反彈回潮。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已經成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也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容易犯的“官僚病”“衙門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並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進行了深刻分析,提出明確整治要求。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工委召開中央和國家機關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工作推進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也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要內容。中央和國家機關要像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樣,從堅持政治原則、嚴明政治紀律的高度,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別是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要緊盯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號、裝樣子等錯誤表現,進一步查找文風會風、調查研究、審批監管、政務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持續整治空泛表態、應景造勢、敷衍塞責、冷硬橫推、重留痕輕效果、出工不出力等突出問題,防止和糾正不作為、慢作為等機關不良風氣。機關黨委、機關紀委要加大查處力度,對典型案例一律通報曝光。工委將定期對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情況開展督促檢查。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中央和國家機關離“天線”近、離“地線”遠,容易滋生脫離實際、脫離基層、脫離群眾的現象,得“機關病”。我們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關鍵,牢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把“讓黨中央放心”與“讓人民群眾滿意”統一起來,創建模范機關。要完善和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制度,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期盼。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開展結對幫扶、聯學聯建等活動,鼓勵黨員干部到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根本宗旨。堅持重大決策調研先行,採取蹲點調研、實地走訪、訪談座談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摸清情況,找准對策。認真落實定點扶貧政治責任,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為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全面加強紀律建設,使鐵的紀律成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

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的十九大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表明了用嚴明的紀律管黨治黨的堅定決心。中央和國家機關要建設模范機關、做到風清氣正,必須以嚴明的紀律作保証。《意見》第十七條以“嚴明黨的各項紀律”為目標,對紀律建設的重點環節、重點對象、重點任務等作出規定,提出了方向性、原則性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用鐵的紀律教育和約束黨員干部,切實把紀律挺在前面。

強化黨規黨紀學習教育。從嚴執紀不能搞不教而誅,要深入開展經常性紀律教育,將黨規黨紀作為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支部學習和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對新入職黨員干部及時開展紀律和廉政教育,對新任職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廉政談話,不斷強化紀律規矩意識。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各部門要定期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凡查結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都要在本部門本領域開展警示教育,以案為鑒、以案明紀,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工委將分領域、分行業梳理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匯編印發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案例,為各單位提供警示教育素材。正風反腐,人人有責,每名黨員干部都應堅決拋棄“看戲”心態,不當旁觀者,真正從別人身上汲取教訓,把未病當作有病防,堅守底線、追求高標准,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

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下更大功夫,干部有問題就要批評、教育、處理,常咬耳朵、常扯袖子﹔對屬於一般性問題、能如實說明的予以了結,向本人反饋澄清,幫助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被談話函詢的黨員干部,要在民主生活會上把情況講清楚、說明白,體現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對違反紀律的,要認真開展約談誡勉和必要的審查談話,促其講清問題,爭取從輕處理﹔對嚴重違紀需要追究黨紀責任的,要在紀律審查過程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其認錯悔錯改錯﹔對於極少數嚴重違紀甚至涉嫌違法,執迷不悟、拒絕挽救,對抗欺瞞組織、負隅頑抗到底的,必須堅決依紀依法嚴肅處理。黨的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賦予有干部管理權限的黨組相應紀律處分權限,權責是統一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黨組(黨委)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發現苗頭及時提醒糾正,對觸犯紀律的嚴肅處理,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使紀律始終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加大執紀審查力度。紀律的關鍵在於執行,中央和國家機關決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黨組織和黨員。要堅持執紀必嚴、違紀必究,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各部門機關紀委作為黨內監督專責機關,要把協助部門黨組(黨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責任擔起來,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深化“三轉”,認真核查處理處級及以下黨員干部違紀問題。紀檢監察工委連續3年開展執紀審查工作專項檢查和評估考核,實現了中央和國家機關113個部門全覆蓋,下一步將在督促抓好問題整改的基礎上,堅持每年對執紀審查工作進行檢查考核、通報排名,推動機關紀委緊起來、動起來,履行好監督責任。

三、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腐敗是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堅決防治腐敗是黨自我革命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中央和國家機關權力、資源集中,黨員干部面臨被“圍獵”、被腐蝕的廉政風險高。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看,不收斂不收手的依然存在,腐敗存量不少、增量仍在發生,一些典型案件更是暴露出許多深層次問題。中央和國家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還遠未到大功告成的時候,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把反腐敗斗爭推向縱深。基於這一分析判斷,《意見》第十八條提出“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按照先總后分、逐步遞進的邏輯順序,明確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原則要求、主要目標和具體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 3 個階段的劃分,也不是 3 個環節的割裂,要打通三者內在聯系。“三不”之中,不敢腐是前提,不能腐是關鍵,不想腐是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通過以治標為先,為治本贏得了時間﹔當前,不敢腐的震懾效應已充分顯現,應該在保持高壓態勢的基礎上,加大監督、教育和制度建設的力度,發揮標本兼治的綜合效應。《意見》的規定充分體現了“三不”一體推進的思想,其中,開展內部巡視、嚴肅查處違紀問題是強化“不敢”﹔排查廉政風險隱患、強化監管措施、加大干部交流輪崗力度是推動“不能”﹔加強黨性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思想覺悟是促進“不想”。

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要按照《意見》要求,深化標本兼治,既善用治標的利器,又夯實治本的基礎。要堅持靶向治療、精確懲治,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著力查處的重點對象,把那些黨的十九大后仍然不知敬畏、膽大妄為者作為重中之重,深挖細查、嚴懲不貸。要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對失責失察失職的嚴肅追責問責。緊盯利用“中”字頭、“國”字號影響力謀取個人利益行為,突出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的監督,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要針對違紀違法問題暴露出來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建章立制,特別是要加強對“燈下黑”、疏於監管等問題的源頭分析,找准“病灶”、堵塞漏洞。機關紀委要強化責任擔當,提高能力水平,抓好信訪舉報、線索處置、紀律審查等工作。紀檢監察工委將加大問題線索抽查復核力度,對反映具體明顯卻被失實了結的問題線索提級直查,成案后“一案雙查”,既追究主體責任,也追究監督責任,以強有力問責推動責任落實。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19年第7期)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