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2019“根在基層”調研實踐活動

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2019年“根在基層”青年干部調研實踐活動調研報告(上海團)

來源:旗幟網2019年10月24日14:23
文字縮放:

8月25日至31日,由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牽頭的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2019年“根在基層”青年干部實踐調研活動上海團組織實施。上海團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要求,把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貫穿始終,共參觀了2處紅色教育基地,走訪調研了13個基層一線單位、3個勞模工作室,與6位交通先進模范和幾十位優秀青年代表進行了面對面交流訪談,高效、緊張、有序、深入地完成了一系列調研實踐活動。

一、調研的背景和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開啟了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征程。楊傳堂書記指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信息化工作是新時代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快速推進了交通運輸業的迭代升級,為交通運輸向安全可靠、便捷通暢、經濟高效、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交通運輸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既成效斐然而又任重道遠,需要交通青年孜孜不倦的砥礪奮進。

調研團以“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分海事、救撈、航保、海運、航空、郵政等7個領域的若干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等作為調研樣本,並通過考察駐滬國有大型企業、民營快遞企業進行比對研究,從多個維度考察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應急救助、物流運輸等方面的應用成果、產生效益和未來前景,幫助青年干部充分理解現代通信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作用,引導青年開拓工作視野,啟迪創新思路,激發創造活力。

二、總結的經驗做法

調研中可以看到,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已經在交通運輸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實現了與行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發揮了提高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效能、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上海各個交通運輸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涌現不少好經驗好做法。

(一)黨建引領作用凸顯

各單位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培育有效載體、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黨建在政治保障、戰略引領、凝聚共識、建設隊伍、促進改革中的核心作用。上海海事局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緊緊圍繞行業基層治理中的難點、服務對象面對的痛點開展系統性針對性的調研,就海事監管無人機應用、VTS運行與管理、基層執法部門黨建工作等提出了針對性改革措施。圓通快遞公司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在黨建工作上深耕細作,發揮黨建工作塑造企業精神、優化組織管理、服務改革發展的作用,探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之路,形成了“四融合四突破”的黨建工作新模式,基層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的作用充分發揮,彰顯出聚人心、暢管理、強動力、促創新的實際效益。

(二)自主創新成果日豐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提升,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如,洋山港四期碼頭利用自主研發的智能操控系統,實現了生產調度和裝卸組織的高效安全運行,以及橋吊操作、堆場裝卸、水平運輸的遠程操控和無人化運行,優化了生產環境、釋放了生產潛能、降低了人力成本。上海打撈局金峰工作室自主研制的飽和潛水系統,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極大提高了我國深水打撈和救援能力,使我國飽和潛水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東海航保中心研發的S-100電子海圖系統、“海E行”智慧版等成果,成為實現“智慧交通、職能航保建設”目標的新動力。持續完善的“全球海上情報系統”,正在為黨政軍民輸出更多內容、更高質量的海洋大數據服務,助力“海洋強國”戰略推進。

(三)科研平台助力創新加速

調研發現,共建共享的科研創新平台是聚合創新要素的資源池、加速技術迭代的催化劑、形成外部效應的擴大器。陳維工作室、金峰工作室、圓通速遞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創新平台,深植於基層一線和企業單位,與企業運行和一線治理無縫對接、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有利於解決數據來源和應用轉化問題,締造出成本可控、適用度高、自主化的科研成果。陳維工作室開發的國內首個船載危險品與防污染管理支持系統(DPSS系統),實現了船載集裝箱危險貨物謊報瞞報自動查處,有效提升了海事危險品查驗和污染物違法排放查處的效率﹔圓通快遞自主研發的大型自動化分揀設備,已經實現了成套設備和技術的海外輸出,為“中國智造”增加了新亮點。

(四)信息化建設助推主責主業

信息化建設為交通運輸行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服務性作用賦予了新內涵,支撐主責主業的作用日益顯現。上海海事局船舶動態監控中心匯集了包括船舶識別號管理系統、中國亞太地區PSC國家數據中心系統在內的17項全國海事數據,建成了海事系統一級數據中心和二級數據中心。按照“盤活數據資源,打通信息孤島”的目標,通過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海事系統內外部用戶均可通過該數據中心的協同管理平台和綜合服務平台辦理及獲取相關業務支持,推動海事大數據與上海港航EDI、海關、邊檢等數據的融合和重構,形成了容納“口岸監管、物流信息、電子商務”的一體化業務操作平台,提升了服務效能。

(五)時代榜樣弘揚行業文化

交通運輸行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以及一系列重點工程、重大課題的推進,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搭建了廣闊舞台。調研團成員在活動過程中有機會與一批新時代的行業青年典型接觸交流,深為他們展現出的行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而感染。調研團與陳維、姜龍、徐震濤、宋寅、王娟、詹春珮等不同領域的交通榜樣開展了面對面座談,調研過程中與更多行業典型進行了現場互動。“多一點付出、多一點用心、多一點堅持、多一點創造(陳維)”“學無止境,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讓我們在未知當中掌控自己的命運(宋寅)”,“搜救是要不斷地在絕境中尋找希望(詹春珮)”,“大事著手、小事著眼,找到自己崗位意義的所在,平凡崗位鑄造不平凡的事業(王娟)”,他們朴實真摯的話語和生動感人的事跡,深刻啟迪著團員思索青春的價值、人生的方向。發現和培育有說服力感染力的行業青年典型對於塑造新時代交通精神、引領新時代交通青年具有重要意義。

三、調研發現的問題

(一)信息化統籌規劃有待完善

目前,海事、救助、打撈、航保等行業不同單位之間乃至同一單位仍存在信息化建設的規劃不統一、標准不統一、結構不統一、開發工具不統一的問題,信息共享的機制壁壘和技術隔閡依然存在。如,交通運輸行業基礎數據涉及物流、運力、水文、氣象等眾多領域,來源豐富多樣,各級數據中心數量繁多,數據中心在建設前期並未統籌謀劃,存在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交互不暢,資源難以共享等問題,形成了制約交通運輸服務提質升級的“瓶頸”,大數據應用還停留在概念和淺層階段,數據共享和數據挖掘不深入,不利於大數據的應用和向智慧化邁進。

(二)核心裝備國產化進程緩慢

調研發現,交通運輸行業各領域一些核心裝備的國產化進程依舊緩慢、核心技術仍為別國掌控。海事、救撈和航保等單位總體信息化裝備技術水平總體較為領先,但主要裝備特別是核心裝備的國產化率依然不高。如,上海打撈局裝備的ROV水下搜救機器人,東海航保中心裝備的側掃聲吶、多波束測深系統,仍隻能從某幾個西方國家採購。核心設裝備受制於人,不僅導致購置成本較高,購置和更新手續繁瑣,且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和被“卡脖子”的風險。

(三)信息化人才隊伍儲備不足

交通運輸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升,根本要依靠人才特別是領軍型人才。調研發現,交通運輸部系統單位存在信息化人才隊伍數量不多,力量分散,高精人才不足的問題。信息化系統的開發、運行、維護,主要依靠購買社會化服務,交通運輸行業缺少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智能化信息化專家,缺少一支政治過硬、專業過硬、作風過硬、服務核心的國家隊,行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存在比較明顯的短板,一定程度影響了交通運輸智能化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四、有關思考和建議

一是從規劃入手,統籌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從規劃層面提出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思路,在數據通用標准、信息系統管理、共享共建機制等方面汲取國內外先進經驗,構建架構完善、符合實際、有引領性的交通運輸信息化頂層設計體系。同時,將信息化規劃的相關要求以及核心技術的應用推廣納入行業各類規劃,指導各級下屬部門統籌推進建設規范統一、標准統一、交互方式統一的信息化系統平台,實現不同部門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高度融合,逐步打造交通運輸行業級信息化平台,為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是突破核心技術,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研發水平。加強與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溝通聯絡,爭取相關資金和項目支持,將最前沿、最新科技成果融入交通運輸建設。創造良好的科研攻堅條件,整合部屬科研單位科研力量﹔加強與高校、企業合作,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核心裝備的研發進程,實現在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國產化上的突破,解決核心裝備“卡脖子”問題。

三是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精尖缺人才。加強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智能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理念和用才觀念,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建立健全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力的人才政策,完善多層次科研平台,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領軍型人才,建立行業智能化信息化人才庫,打造交通運輸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國家隊,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編輯:宋美琪   送簽:宋美琪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