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原創】陳森斌:我在群眾的心坎裡歷練成長

來源:旗幟網2019年11月07日12:52
文字縮放:

2019年7月15日-10月24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先進事跡巡回宣講”8場報告會。來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商務部紀檢監察組、全國總工會、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的11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同志,講述了他們同當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對黨的忠誠、為民的真心、開闊的眼界、創新的思路、堅定的信念,全力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改變精神面貌,在脫貧攻堅一線日夜奮戰、摸爬滾打,經受鍛煉、獲得成長的故事。

今天我們刊發陳森斌的宣講文章,聆聽他的駐村故事。

宣講人簡介:

陳森斌,中國殘聯康復部康復二處副調研員。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任河北省南皮縣王三家村第一書記。2017年被評為河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被評為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

2015年到2017年,我在河北省南皮縣王三家村擔任第一書記。這個村於2017年7月順利通過了國家級脫貧驗收,在河北省第一批脫貧出列。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駐村故事。

修養志氣,下定決心

我出生在福建泉州,是家中獨子,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到博士畢業,工作后一直在機關,是典型的“三門干部”。最初,面對組織的派遣,我真的很忐忑。

2015年7月24日,是我駐村的第一天。村長熱情地把我安頓在他兒子的新房。第二天,我剛打開門,一位黑胖壯漢就進來了,我和他寒暄后才知道,原來是上門討要村委會所欠的陳年舊賬的。我好言撫慰后,他摔門走了,留下一句話:“中央來的第一書記,連這點錢都沒帶來、還不上,趕緊回吧!”我臊紅了臉……

我聯系了書記、村長,想召集村干部開個會。結果,書記告訴我,“這大白天的,大家都出去打工了,而且在哪開,村裡連個辦公地點也沒有”。第一個會就這樣“黃”了。

沒多久,村長看我居然住了一個禮拜都沒走,也慌了,原來他把兒子的新房給我住,只是以為我會虛晃一槍、做做樣子就溜,沒想到我真要堅持這麼長時間。我不得不搬家了。那天晚上,一個禮拜都沒吃到大米的我,肚子開始造反,在一片蛙聲和黑暗中,我獨自躺在床上發懵。這時,門口傳來了叩門聲。我強撐著去開了門,原來是鄉裡的張鄉長,提著一大桶純淨水。“陳書記,看你住了這麼長時間也沒回去,過來看看你。怎麼樣,喝不慣我們這又苦又咸的地下水吧,來,喝這個。”聽完我的訴苦,他告訴我,你一定不要氣餒,組織對第一書記期望很大的。要靜下心來,多聽群眾聲音,困難都是暫時的。鄉長的話,給了我莫大的安慰,也堅定了我扎下根來的決心!

涵養靜氣,勤學多問

為盡快融入群眾,我找來縣志、族譜了解風土人情﹔堅持每天早起在村裡轉,隨機與群眾拉家常。晚上,在小賣部,我跟他們聊:咱這地方三國時候就是必爭之地,2000多年歷史了﹔晚清名臣張之洞小時候就在我們這附近讀的書。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有村民說:“這小伙子無論見到誰都主動打招呼,對我們這的事啥都知道,大晚上能和我們這些光膀子的老頭兒坐在樹底下聊天,這人行!”

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我就琢磨為村裡干點實事。我們新建了文體廣場、兩委辦公室,硬化了村內外道路,引來了自來水,新裝了路燈和變壓器,全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都說:“俺村這下都快趕上城裡了!”

2016年春節前,老支書跟我說:陳書記,你燒了“三把火”,但要想讓大家都跟著你干,你還得張羅唱台戲。唱戲?我哪裡懂得。后來,我才知道,以前我們村偏僻落后,村民隻能跑別村去看戲,遭人白眼。於是,我想辦法邀請到了市裡的評劇團到村廣場慰問演出,一時間,小小的廣場擠滿了十裡八鄉的群眾,對我們村的變化嘖嘖稱贊。那天晚上,老支書含淚感慨地說:“今天,能讓別人跑我們村來看戲,太長臉了!你這事兒辦到大家心坎上了!”

培養勇氣,攻堅克難

就這樣,吃慣了米飯的我逐漸學會了喝玉米粥、啃饅頭,村裡老少也逐漸地認識、了解了我這個第一書記,遇事也願意找我反映。

2015年11月7日,大雪紛飛,我從村民那得知,小王因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患上精神疾病,無人照料。一想到這大雪天要是沒人管會出事的,我趕緊拉著村干部踏雪踩泥來到小王家。門反鎖著,鄰居小伙麻利地翻牆進屋,開了門,當看見這位和我同齡的小伙時,我驚呆了——頭發近半米,胡子有半尺,光著身子披一床單被,在牆角蜷縮成一團。我趕緊找來棉衣給他穿上,下了碗熱騰騰的面條讓他吃了。弄完這些,我轉頭問村干部,這以后怎麼辦。村干部面露難色:這咋管,她媽媽都不管,跑了,而且咱村裡什麼底子你也知道……

第二天,我拉著老支書跑到臨縣找到他媽媽。大娘流著淚說:“不是我不管,畢竟是我的親兒子啊,可是他得了這病,戶口都被注銷了,我又賺不來錢,怎麼管啊?”回來路上,老支書說:“這根子就在沒戶口、沒錢上。”回來后,我馬上跑到縣裡,協調部門上門為他補辦了身份証、戶口本、殘疾証,落實了新農合、低保、殘疾補貼等救助政策。各項政策落實后,他媽媽也經常回來看望他。逐漸地,小王的病情開始好轉,人也變得陽光起來。路上見到我時都會說聲“謝謝!”。這事傳開后,很多村民再見到我,都說:“陳書記,這樣三不管的人你也管,好樣的!”此時,我意識到,我的心和群眾更近了一步。

蓄養才氣,善於作為

路好走了,水好喝了,我就想著怎麼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我們村的土地大部分屬於基本農田,無法發展工業,村民種地收入少,勞動力缺乏。針對這一特點,我爭取資金硬化田間道路4公裡。路修好后,當初跟我反映這個問題的鄰居王大爺碰到我,非要開著電三輪拉我到地裡轉了好幾圈也不放我下來。我知道,他又喝酒了,但他真的太高興了……

路好了,機遇主動找上門,龍頭企業主動與我們對接,流轉土地1000畝,農民包地每畝增收了700元。我們還發展蛋雞養殖和來料加工,幫助家庭婦女、殘疾人、貧困戶足不出戶實現就業。逐漸地,村民人心開始凝聚,集體收入也有了較大增長,多年的陳年舊賬,我們終於還上了。

我們村殘疾人較多,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以前,我不喜歡求人,但駐村這兩年,我大著膽子、厚著臉皮拜訪了30多個部門和單位領導,爭取資金為全村48戶殘疾人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改造了旱廁和廚房,修建社區康復室,解決了殘疾人最迫切的生活難題。我牽線縣裡一家機械公司轉型升級,發展康復輔具產業,如今,該公司的輔具生產線已經投產,產品遠銷各地,我們村也有6名殘疾人在該公司實現就業。

一任駐村干部,一生扶貧情緣。2018年元旦,我收到一條短信:哥哥,節日快樂,我一定好好學習,以后更多地幫助別人!這是我幫助的村裡一位大學生王浩發來的。當時見到短信,我百感交集,我已經離開王三家村,而我們提供的一點幫助,能讓受助者銘記,並把愛心接力傳遞出去,豈不正是我們扶貧的意義所在?

駐村兩年,我深入地了解了農村、了解了農民,在做好一件件實事中鍛煉了才干,完成了一個“三門干部”到“三沉干部”的蛻變。我深刻認識到:隻有沉下心、沉住氣、沉到底,不忘初心,真情服務,才能不負組織的重托,不負“第一書記”這個稱號。我為能成為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中的一員而自豪。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