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原創】中國經濟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保持穩中向好、長期向好

寧吉喆
來源:旗幟網2020年02月11日10:09
文字縮放:

2019年,面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做好“六穩”工作,產業發展持續升級,市場需求穩步擴大,就業物價總體平穩,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推動經濟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韌性日益彰顯

近年來,世界經濟貿易增長放緩,國內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錯綜復雜。但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國主要宏觀指標總體平穩,經濟發展“大盤”穩定。

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加大對民生等重點領域財政支出保障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投放,促進了經濟穩定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同比增長6.2%,在較高基數上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之首,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有望接近100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調優。高效農產品種植面積增加,品質好、市場價格優的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積增加。工業生產邁向中高端 。1—11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3%和8.7%,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0.7和3.1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1—11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9%,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20.9%和9.0%。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就業形勢保持穩定。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有望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0%—5.3%的較低水平。人民生活更為寬裕,老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實際增長6.1%,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於人均GDP增速。堅持抓好生豬等重要農產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多渠道增加豬肉供應,向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物質技術人才支撐有力,發展基礎繼續鞏固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穩步提高,工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力資本不斷累積,要素供給質量顯著提升,有力支撐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從三次產業看,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工業體系不斷完善,服務業快速發展。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已成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增加值有望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產業配套能力強。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持續保持較快增長。

從基礎設施看,交通、通信支撐能力繼續提高。以“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網基本形成。2019 年末,高速鐵路營業總裡程達3.5萬公裡﹔高速公路裡程超過14萬公裡,高居世界第一﹔全球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我國佔據7席。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G商用穩步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從生產要素看,我國人力資源豐富,農村轉移勞動力繼續增加。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就業人員7億多,2019年前三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8336萬人,同比增加201萬人,增長1.1%。人才優勢不斷積聚。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高素質人才超過1.7億人,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研發人員總量穩居全球首位。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834萬人。“人才紅利”不斷釋放,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資金要素充裕,我國總體上已度過資本稀缺階段。11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92萬億元,同比增長8.4%﹔外匯儲備余額30956億美元﹔1—11月份,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803億元﹔截至12月20日,境內股票市場總市值達58萬億元。科技實力持續增強。我國專利申請總量已居世界第一,研發經費總額達世界第二。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明顯,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順應消費升級增加有效供給,推動消費穩定增長,積極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有力拉動經濟增長。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市場規模在全球位居前列,在外部需求波動的情況下,內需特別是消費對於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1—11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7萬億元,同比增長8.0%,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有望突破40萬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消費市場之一。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3%,其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60.5%。隨著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多樣化消費需求不斷擴張,消費升級發展態勢明顯,市場活力持續增強。1—11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2.7%和8.5%。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同比分別增長13.4%、11.4%和9.1%。旅游、教育、健康、體育等服務消費增勢良好,中秋、國慶等假期出行需求旺盛,“618”“雙11”等電商購物節銷售火爆。還要看到,補短板、惠民生、增后勁的投資持續增加,不僅擴大了有效需求,也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1—11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1%,快於全部投資8.9個百分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社會領域投資分別增長36.3%和12.6%,分別快於全部投資31.1和7.4個百分點。

改革創新不斷深化,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

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推動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主體活力迸發。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升至第31位,比上年上升15位,首次躋身全球前40。我國新設市場主體2179萬戶,日均新設企業達2萬戶,活躍度達70%左右。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入,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扎實推進,國有企業資產狀況改善。11月末,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4%,比上年同期降低0.5個百分點。財稅金融改革取得新進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預計減稅降費超過2萬億元。改革利率形成機制,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科創板設立並試點注冊制。11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50.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2019年A股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近2500億元,為近年來新高。創新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2019年,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列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1—11月份,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09.5萬件。發展新動能成長壯大。1—11月份,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增長33.6%、28.2%和7.8%﹔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9.7%,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個百分點。

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在與世界各國交流共進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優化發展布局。貿易多元化持續推進,在全球貿易低迷的背景下,我國進出口穩定增長,結構持續優化。1—11月份,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4%,其中對東盟、歐盟進出口額分別增長12.7%和7.7%。1—10月份,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6%,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增長10.7%。第二屆進博會成功舉辦,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額達到711.3億美元,比首屆進博會增長23%,為滿足國內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放加快,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法頒布實施,對外資的吸引力持續增強。1—11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459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7.6%﹔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28.3%、60.7%和67.8%。美國特斯拉、德國巴斯夫等外資大項目落戶,充分顯示中國仍然是全球投資熱土。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建設成效不斷顯現。1—11月份,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9.9%,明顯快於全部進出口增速﹔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7.8億美元,佔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2.9%。

上述情況充分表明,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具有強大韌性、潛力和回旋空間。從未來發展看,盡管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國內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前進道路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下階段,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真抓實干,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不斷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礡偉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來源:《旗幟》2020年第1期。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白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