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工商銀行黨委辦公室黨總支堅決貫徹行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總支戰斗堡壘作用,沖鋒在前,主動擔當,盡最大努力確保疫情防控各項要求落實到位,確保干部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到位,確保對內服務運轉和對外聯絡宣傳開展到位,為打贏防疫阻擊戰積極創造條件、貢獻力量。
提高站位,努力服務好黨委決策。在行黨委統一領導下,黨委辦公室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檢驗。協助黨委做好對中央決策部署的學習貫徹,確保對標看齊,堅決推動落實。主動搜集提供疫情防控有關信息,積極為黨委決策制定提供服務。認真做好黨委會議、應對疫情領導小組會議等各類會議的籌備安排,嚴格會議管理,綜合運用視頻、電話等線上方式,靈活高效實現特殊時期的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將人民銀行等5部委防控疫情“金融30條”和我行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清單“18條”等進行分解,推動疫情防控各項部署得到貫徹落實。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向中辦、國辦報送信息。
完善機制,推動各方責任落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疫情防控部署,落實行黨委要求,牽頭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明確“四方”責任 加強疫情防控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壓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的通知》等疫情防控相關全行性制度7項,制定發布《防疫期間總行安全辦公指南》和網點安全營業提示“30條”,推動各方責任高效履行。建立並嚴格執行每日疫情監測報告制度,以及與西城區政府、派駐紀檢監察組、湖北分行等不同層面的直通聯系機制。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檢查,將全口徑人員排查、隔離防護、進出檢控、餐飲服務、員工思想動態把握等工作逐項落實責任主體,加強督導推動。在全集團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滾動提示,明確“四類”人員名單,引導和督促境內外各級機構和各類員工嚴格落實疫情防護措施。
未雨綢繆,深化應急和值班管理。結合總行大樓辦公特點和防疫工作實際,總結梳理了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的責任主體、工作要求、路徑流程等內容,研究制定了《總行本部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方案》。針對不同類型人員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依層級分別制定了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流程圖,力求精准科學、務實管用、簡便易行。加強值帶班管理,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值帶班在每日三班倒、每班兩人次的基礎上,每班次均再安排1名辦公室負責人帶班、2名值班秘書值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工作,重點加強對部門和機構報告疫情的跟蹤監測及后續管理。
以人為本,加強員工關心關愛。視員工為家人,統籌做好健康保護、排查監測、后勤保障等工作,千方百計把防護和服務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分批為員工發放口罩、藥品等,按照行黨委要求及時向湖北分行等支援口罩等防疫物資。加強物資管理,制定辦法,建立台賬,確保寶貴的防疫物資用在刀刃上。把好關鍵環節,在辦公大樓、餐廳等公共區域入口處架設測溫儀器,設置觀察車和緊急隔離室,安排安保人員每日對進樓人員測體溫、做登記。關注每一個可能傳播病毒的細微處,定時對大樓電梯、衛生間、會議室、車庫、中央空調、辦公室等進行清潔消毒,從供餐方式、菜品食材、蔬菜發放、環境維護等方面制定落實12條餐飲服務具體措施,對交流干部宿舍實施封閉管理等,盡心竭力為員工健康、辦公大樓安全保駕護航。通過健康提示、張貼宣傳畫、警示告知等多種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員工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關心員工心理健康,對壓力較大或身體存在異常情況的員工,加強關注,協助通過熱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預約線上心理咨詢。嚴格落實部內員工健康監測、居家隔離等制度,每日監測員工身體健康狀況、活動軌跡等,及時給予指導幫助。
強化宣傳,奏響戰“疫”最強音。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統籌開展抗擊疫情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主題宣傳,新聞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報道均領先同業,大年初一以來平均每天超過300篇,官方微信報道影響力居銀行業第一。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重點媒體持續刊發我行支持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工作成效報道,2月8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我行抗疫宣傳簡訊報道,是商業銀行首家。協調新華網、中國網、新浪等開設專題頁面,集中發布全行各機構宣傳報道,形成立體化傳播。總行官方微信、微博持續編發支持防控疫情系列報道,微信每篇閱讀量超過10萬。報道內容涵蓋境內外機構、各專業條線、各類型事例,如信貸投入、支持小微、快速審批、應急保障、捐款捐物、科技創新、優質服務、黨員先鋒模范、醫護人員家屬感人故事等,全方位展示了全行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良好形象。(中國工商銀行供稿)
( 編輯:宋美琪 送簽:宋美琪 簽發:徐雅維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