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新聞社媒體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詮釋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篇篇關於疫情防控的報道給公眾以鼓舞和希望,向世界講述中國抗擊疫情的正能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6日,中新社各平台共有300多條“10萬+”閱讀量的新媒體報道。
堅守陣地 迎難而上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以來,在中國新聞總社領導下,以湖北分社為主力、總社部門和兄弟分社支援的中新社湖北前方報道團隊全面安排部署報道工作,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堅守一線,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中新精神,在抗疫的湖北主戰場上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中新社湖北分社黨支部書記、主持工作的副社長全安華,分社社委艾啟平迅速召集採編人員,安排報道。張芹、鄒浩、張暢、梁婷等主動請纓,奔赴華南海鮮市場和收治患者醫院實地探訪,面對面採訪一線醫護工作者,傳回大量圖文報道。
為加強對武漢疫情的報道,中新社社委會決定由黨委常委、副社長、副總編輯夏春平同志代表總社赴武漢慰問前線報道的湖北分社記者並現場指揮協調前線報道。夏春平說:“身為媒體人,做好抗擊疫情的報道工作義不容辭。而作為武漢人,我更適合也更應該去一線。”他一個人背著兩大包一線工作人員急需的口罩,從北京乘高鐵奔赴武漢,1月24日大年三十一早,他趕到湖北分社便召開分社新冠肺炎前線報道再動員會,傳達了總社對此次疫情報道的總體安排及部署,對如何及時全面進行報道提出了詳細的要求。
原本計劃返回湖北孝感過春節的江西分社黨支部書記、社長柳俊武同志志願申請前往武漢一線採訪報道,並表示:“我本楚人,離楚未遠,年尚可飯,枕戈待旦,隨時准備帶兵應召回漢聽用!”1月27日,根據總社統一調派,柳俊武乘坐高鐵奔赴武漢,深入湖北疫情最前線,發出多篇記者手記、獨家專訪和重頭評論,引起社會熱烈反響。
1月28日大年初四,還在江蘇老家過年的中新社上海分社記者張踐接到總社視頻部的通知,第二天就出發去武漢。張踐與一同前往增援的總社視頻記者孫恆業一道,每天帶著攝像機奔波在抗疫報道一線,採訪疫情下武漢市民的日常生活物資供應,探訪武漢疫情“重災區”的“突擊隊”,拍攝汶川地震親歷者選擇留守武漢成為志願者等,與分社記者一同用一手的視頻資訊傳遞出中國一定能夠戰勝病毒、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的信心,視頻稿件為多家外媒刊用。
奔波一線 採訪不停
春節假期裡,每天中新社湖北分社採編群裡討論的都是疫情相關報道選題。面對日益嚴重的疫情,大家每日奔走於一線,在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社區、街頭……處處可以看到中新社人的身影。起初,防護物資缺乏,就連口罩大家也要省著用,有的甚至一隻口罩連帶三天。即便如此,仍然沒有一個人退縮。為方便日常採訪,也為防止感染家人,分社統一安排報道組成員入住酒店“自我隔離”。隔離家人,但並未阻隔新聞報道的腳步。
湖北分社負責同志沖鋒在前,直接參與採訪報道,發揮了中新社對外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全安華一方面加強與總社和湖北省相關部門溝通,一方面安排部署報道任務,並赴火神山醫院、武漢大學等地採訪﹔艾啟平審稿經常忙到凌晨一兩點,但還是擠出時間寫下多篇重磅稿件﹔分社社委徐金波發揮長期聯系武漢市、熟悉當地情況的優勢,採寫了大批來自抗疫一線的鮮活報道。
病毒不退 我們不退
在一個多月的採訪中,中新社的記者堅守崗位,四處奔走,彰顯了責任和擔當。
湖北分社記者張芹家中孩子尚小需要照顧,她不停在團隊駐地、採訪地、家三處穿梭,堅持完成了大量報道任務。分社記者鄒浩迎難而上,多次前往隔離病房採訪,報道團隊居住的酒店離他家僅100米的直線距離,他卻已經記不清多久沒有回家。來武漢支援的四川分社攝影記者安源深入一線,為了拍攝雷神山醫院建設情況,安源和同事從小路繞道近3公裡,最終拍攝到珍貴畫面。返鄂探親的總社港澳台部記者楊程晨就地留在武漢參加抗疫報道,不到20天就發出文字通稿32篇,圖片通稿近40張,還發出多條短視頻及視頻通稿。雲南分社記者劉冉陽主動報名跟隨雲南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前往武漢,在抗疫一線開展報道。
湖北分社採編人員還積極聯系海外華人華僑開展捐贈。2月5日,湖北分社將菲律賓華人華僑愛心捐贈的疫情物資,贈予急需防護物資的武漢市發熱門診定點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踐行了媒體人的社會責任。
默默無聞 筑牢后方“堡壘”
在前線記者辛苦奮戰的同時,總社通稿發稿中心全體同事堅守在戰役后方,部門的黨員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以高度的責任心守好發稿安全“大關”,筑牢后方“堡壘”,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報道,實現人員“零感染”、稿件“零差錯”。
通稿發稿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吳慶才在戰“疫”報道期間,從節前一周開始每天堅持到單位值班,連續一個多月未休息,承擔了大部分值班時段的稿件簽發任務以及全社文字通稿戰“疫”報道的策劃和統籌調度。通稿中心副主任於晶波,從年初五開始,連續值班12天。簽稿人王歡同志帶病在家遠程承擔起部門的部分事務性工作,在母親生病的情況下,堅持上班。老家在武漢的年輕編輯楊在揚,服從疫情防控大局,主動放棄春節回家鄉與親人團聚,自願留守北京工作。剛剛經歷喪父之痛的編輯組組長秦欣,克服種種困難,春節期間主動承擔值班任務。孫翔、董婧佳、戴夢嵐、談笑等年輕編輯遠程支援,保証了稿件的及時安全簽發。即將赴柬埔寨分社駐外的編輯歐陽開宇,主動到單位值班,兢兢業業站好“最后一班崗”。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徐雅維 簽發:徐雅維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