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用典》

《習近平用典》任賢篇【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8年12月05日15:02
文字縮放:

 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在河北參加省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禍患常積於忽微,在用人方面同樣如此。習近平同志除了引用這句古語說明用人上不正之風的危害,他還引用了一個魯迅關於雷峰塔的論述:雷峰塔是怎麼倒掉的?就是因為去撿磚的人太多,今天你拿一塊,明天他拿一塊,最后塔就轟然倒掉了。倒下來是頃刻之間的事,但過程是漸進的。有的事,總覺得不是燃眉之急,但恰恰是危亡之漸。所以,對於那些“有天線”“搭天線”跑官要官的,憑關系、憑感情選人用人的,哪怕是極少數例子,都不能等閑視之。試想:如果德才平平、投機取巧的人屢屢得到提拔重用,而踏實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卻沒有進步機會,誰還有心思踏實工作呢?

■ 原典

臣觀前代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天地不能頓為寒暑,必漸於春秋﹔人君不能頓為興亡,必漸於善惡。善不積,不能勃焉而興﹔惡不積,不能忽焉而亡。

——﹝唐﹞白居易《策林·辨興亡之由》

■ 釋義

《策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於元和元年(806年)參加制舉試前,擬作的一部時事論文集,共七十五篇。《策林》從時務政治出發,主要探討為君為聖之道、施政化民之略、求賢選能之方、整肅吏治之法、省刑慎罰之術、治軍御兵之要等八方面問題。

上面這段話出自《策林》之十四“辨興亡之由”。意為:國家興盛,在於擁有人才﹔國家滅亡,則是因為喪失人才。得人也好,失人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而是長期發展變化的結果。“其所由來者漸矣”的“漸”,是一個量變過程,但量變會引起質變。白居易警告說,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長期存在,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嚴重后果。

中國是人才思想產生最早的國家。《詩經》毛詩序中有:“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詩經》中還有“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四國無政,不用其良”的詩句。孟子認為“尊賢”是治國之本,指出國家“不用賢則亡”“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將能否任用賢才提升至國家存亡的高度來認識。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