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用典》

《習近平用典》立德篇【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8年12月05日14:59
文字縮放: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領導干部從走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公與私的考驗。在習近平同志看來,“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公權力,掌管著公共資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權,是起碼的政治道德和為政操守。隻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在此之上,習近平同志給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強調,領導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隻有這樣,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我們常說,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我們黨?就是因為在9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我們謀求的不是黨的私利,不是黨員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這是極其朴素的真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手中掌握權力的領導干部,更要時刻自省自警:熱衷追逐個人利益或小集團利益,怎能兌現黨對人民群眾的庄嚴承諾?又如何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

■ 原典

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

——﹝北宋﹞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一》

■ 釋義

《二程集》是北宋思想家程顥、程頤兄弟一生傳道講學言論的結集。二人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故世稱“二程”。上面這段話是二程對《論語·子路》的解釋。原文為:“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說的是魯國的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請教怎樣

管理政事。孔子告訴他:“先責成手下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讓他們各負其責,寬恕他們的小過錯,選拔賢才來任職。”仲弓又問:“怎樣發現並選拔賢才呢?”孔子說:“選拔你所知道的。至於你不知道的賢才,別人難道還會埋沒他們嗎?”對此,二程作了如下評語:“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

二程的學說被稱作“身心之學”或“心性之學”,主張“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在他們看來,當政者是否具有公心,關乎國家興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國家興盛﹔沒有公心,一切從私心出發,會使國家滅亡。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