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

受權發布:《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七)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8年11月26日16:54
文字縮放: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

本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一日期間的講話、報告、談話、指示、批示、賀信等八十多篇重要文獻,分七個專題,共計二百五十九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二〇一三年年會的賀信》(2013年7月18日),《人民日報》2013年7月21日

發展和安全並重,以確保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作為保障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和平利用核能事業,如同普羅米修斯帶到人間的火種,為人類發展點燃了希望之火,拓展了美好前景。同時,如果不能有效保障核能安全,不能妥善應對核材料和核設施的潛在安全風險,就會給這一美好前景蒙上陰影,甚至帶來災難。要使核能事業發展的希望之火永不熄滅,就必須牢牢堅持安全第一原則。

我們要秉持為發展求安全、以安全促發展的理念,讓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有機融合,使各國政府和核能企業認識到,任何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核能發展都難以持續,都不是真正的發展。隻有採取切實舉措,才能真正管控風險﹔隻有實現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續發展。

——《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2014年3月24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25日

我們要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2014年6月28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0頁

中方計劃二〇三〇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二〇三〇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同時將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時的講話(2014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7日

中方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為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向島國提供節能環保物資和可再生能源設備,開展地震海嘯預警、海平面監測等合作。

——在同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時的主旨講話(2014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23日

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我們“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點方向。粗略計算,我們這些年每年環保投入近二千億美元,各地環保投入都在快速增長。這方面中國有需要、有市場,美國有技術、有經驗。華盛頓州在環保、海岸帶保護等方面有優勢,就可以同中國一些環保投入大省或沿海省份加強合作。前不久在洛杉磯舉辦的首屆中美氣候智慧型 / 低碳城市峰會效果也很好,很多地方省州減排目標走在了國家目標的前頭,發揮著率先引領作用。這種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勵。兩國地方環保領域交流合作理應成為中美合力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中美省州長論壇上的講話》(2015年9月22日),《人民日報》2015年9月24日

將於今年年底舉行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將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制定新的規劃,也將為國際社會謀求綠色低碳發展指明大方向。巴黎大會達成的協議要平衡處理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各個要素,拿出切實有效的執行手段。協議必須遵循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和規定,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各國要立足行動,抓好成果落實,根據本國國情,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自主貢獻。發達國家要履行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義務,落實到二〇二〇年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的承諾,並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

——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時的講話(2015年9月27日),《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

中國一直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去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二〇〇五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三點八。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加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力度,爭取到二〇二〇年實現碳強度降低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的目標。中國願意繼續承擔同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責任。今年上半年,我們正式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宣布了相應的落實舉措。兩天前,中美兩國發表了第二份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中國還將推動“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盡早投入運營,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中國願意同世界各國一道,在落實發展議程的過程中,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時的講話(2015年9月27日),《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

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28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697頁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這方面,中國責無旁貸,將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我們敦促發達國家承擔歷史性責任,兌現減排承諾,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28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697-698頁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則,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願。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的答問》(2015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9日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不是說發展中國家就不要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了,而是說要符合發展中國家能力和要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二〇一四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二〇〇五年下降百分之二十九點九和百分之三十三點八。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這既是著眼於促進全球氣候治理,也是中國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為實現公約目標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中國宣布建立規模為二百億元人民幣的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的答問》(2015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9日

今年年底召開的巴黎大會將對二〇二〇年后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作出安排,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談判需要各方展現靈活,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基本原則應該得到遵循。各方要最大程度展示誠意,聚同化異,相向而行。中國願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巴黎大會如期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議。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的答問》(2015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9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二十多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巴黎大會正是為了加強公約實施,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2015年11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2頁

一份成功的國際協議既要解決當下矛盾,更要引領未來。巴黎協議應該著眼於強化二〇二〇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要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協議應該遵循公約原則和規定,推進公約全面有效實施。既要有效控制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推動各國走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雙贏。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協議應該在制度安排上促使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除各國政府,還應該調動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全社會資源參與國際合作進程,提高公眾意識,形成合力。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獲取資金技術支持、提高應對能力是發展中國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前提。發達國家應該落實到二〇二〇年每年動員一千億美元的承諾,二〇二〇年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此外,還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幫助其發展綠色經濟。

——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應該尊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內政策、能力建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不搞一刀切。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妨礙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要照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困難。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2015年11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2-4頁

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二〇三〇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二〇三〇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二〇〇五年下降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六十五,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森林蓄積量比二〇〇五年增加四十五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2015年11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6-7頁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加大支持力度,中國在今年九月宣布設立二百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十個低碳示范區、一百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一千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並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2015年11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7-8頁

中國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工作,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象牙等動物產品非法貿易,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加強宣傳教育,民間團體等也積極參與此項工作,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群眾基礎不斷擴大。同時,中國認真履行野生動物保護國際義務,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國際合作。

——在考察津巴布韋野生動物救助基地時的講話(2015年12月2日),《人民日報》2015年12月3日

中方將支持非洲增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非洲實施一百個清潔能源和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環境友好型農業項目和智慧型城市建設項目。中非合作絕不以犧牲非洲生態環境和長遠利益為代價。

——《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2015年12月4日),《人民日報》2015年12月5日

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中非合作要把可持續發展放在第一位。我們將為非洲國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及生態保護項目,為非洲國家培訓生態保護領域專業人才,幫助非洲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

——《攜手共進,譜寫中非合作新篇章》(2015年12月4日),《人民日報》2015年12月5日

巴黎大會成功通過《巴黎協定》,為二〇二〇年后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具有歷史性意義。中方一直堅定支持法方辦好大會,與法方及有關各方密切溝通,贊賞法方作為東道主付出的巨大努力。中方為大會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中法雙方應該同各方一道,推動《巴黎協定》有效實施,推動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向前發展。巴黎大會的成功表明,國際社會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對話解決重大國際問題。

——在同法國總統奧朗德通電話時的談話(2015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2015年12月15日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我們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2016年4月5日),《人民日報》2016年4月6日

我們要著力深化環保合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著力深化醫療衛生合作,加強在傳染病疫情通報、疾病防控、醫療救援、傳統醫藥領域互利合作,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著力深化人才培養合作,中方倡議成立“一帶一路”職業技術合作聯盟,培養培訓各類專業人才,攜手打造“智力絲綢之路”﹔著力深化安保合作,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推動構建具有亞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攜手打造“和平絲綢之路”。

——《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2016年6月22日),《人民日報》2016年6月23日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去年年底達成的《巴黎協定》具有裡程碑意義,它為二〇二〇年后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標志著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正在形成。

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倡議二十國集團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了《巴黎協定》。我作為中國國家主席,今天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批准了《巴黎協定》。我現在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這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庄嚴承諾。

——《從巴黎到杭州,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講話選編》,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6-17頁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話和合作,為《巴黎協定》達成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前夕,兩國共同交存參加《巴黎協定》法律文書,展示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雄心和決心,也將帶動更多國家行動起來,為《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奠定重要基礎。我們歡迎中美雙方率先完成二十國集團框架下化石燃料補貼同行審議報告,這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性改革,也是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貢獻。

——《從巴黎到杭州,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講話選編》,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頁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加倍努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我們要不斷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巴黎協定》的達成啟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非一國之力,更非一日之功。隻有團結協作,才能凝聚力量,有效克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動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隻有持之以恆,才能積累共識,逐步形成有效持久的全球解決框架。隻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護好地球,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要創新應對氣候變化路徑。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有新的全球視野。老路走不通,創新是出路。要積極運用全球變化綜合觀測、大數據等新手段,深化氣候變化科學基礎研究。要加快創新驅動,以低碳經濟推動發展,轉變傳統生產和消費方式。要以關鍵技術突破支撐能源、交通、建筑等重點行業戰略性減排。要增強脆弱領域適應能力,大力發展氣候適應型經濟。科技創新隻有打破利益藩籬,才能有效服務全人類。

——我們要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實。中方支持潘基文秘書長今年九月在聯合國舉辦高級別會議,動員更多國家交存《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中方呼吁二十國集團成員繼續發揮表率作用。我們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按照巴黎大會授權,穩步推進后續談判。發達國家要履行承諾,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增強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從巴黎到杭州,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講話選編》,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7-18頁

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將於二〇三〇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中國將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從巴黎到杭州,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講話選編》,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9頁

綠色金融是中方擔任主席國提出的一項新議題,旨在應對環境挑戰、促進綠色投資,進而推動全球經濟綠色轉型。為此,我們設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推動各方在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開展合作。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第二階段會議上關於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議題的引導發言》(2016年9月5日),《習近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講話選編》,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9頁

氣候變化關乎全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在全球范圍內採取及時有力行動。今年,中方作為主席國,同二十國集團各成員一道,積極推動落實《巴黎協定》。我們在協調人層面發表了氣候變化主席聲明,為國際氣候變化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推動。要繼續抓好落實,爭取在今年或盡早完成各自國內審批程序,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第五階段會議上關於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議題的引導發言》(2016年9月5日),《習近平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講話選編》,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4-55頁

《巴黎協定》符合全球發展大方向,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共同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后代必須擔負的責任!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工業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18日),《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

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裡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18日),《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

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7年5月14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9頁

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7年5月14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0頁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人類對植物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步,對植物的利用和保護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熱愛植物,中華文明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國二千五百多年前編成的詩歌總集《詩經》記載了一百三十多種植物,中醫藥學為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植桑養蠶而發展起來的絲綢之路成為促進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近年來,中國在水稻育種、基因組學、進化生物學、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廣泛開展植物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同各國一道維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致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賀信》(2017年7月24日),《人民日報》2017年7月25日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荒漠化防治是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中國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國際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提供了中國經驗。庫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實踐。

——致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賀信(2017年7月),《人民日報》2017年7月30日

土地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重大生態問題。公約生效二十一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明顯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世界上仍有許多地方的人民飽受荒漠化之苦。這次大會以“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為主題,共議公約新戰略框架,必將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我們要弘揚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預防為主,堅定信心,面向未來,制定廣泛合作、目標明確的公約新戰略框架,共同推進全球荒漠生態系統治理,讓荒漠造福人類。中國將堅定不移履行公約義務,按照本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目標,一如既往加強同各成員國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的賀信》(2017年9月11日),《人民日報》2017年9月12日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