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 學用新思想 建功新時代 爭當學習標兵 >> 標兵風採

做好“三個結合” 讓理論學習活起來

——記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茅文婷

來源:旗幟網2020年07月08日14:49
文字縮放:

茅文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編輯四處干部、助理研究員,《黨的文獻》編輯。為了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活學好,讓理論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在紙面上,她從工作需要和研究特長出發,採取“三個結合”的學習方法。

一是堅持理論學習和編輯工作相結合。茅文婷同志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提升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深對理論問題的理解把握,增強對現實問題的敏銳度,從而提高了編刊水平。在編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文章時,她先“倒逼”自己把相關問題學懂弄通,盡可能做到准確完整理解,然后才對文章進行查核校証、打磨修改。有時候為了一個提法、表述的准確性,要耐心地核查幾十萬字的文稿內容。這種理論學習與編輯工作相結合的方法,使她既能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在編輯過程中不斷聚沙成塔,由點及面,提升理論水平,實現理論學習和編輯工作的積極互動。目前茅文婷同志參與了《黨的文獻》多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頭理論文章的策劃、約稿與編輯,這些文章取得了很好的理論宣傳效果。如2018年第6期“學習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組文入選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編輯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

二是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茅文婷同志是中共黨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她結合自己所學,注重發揮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營養劑、必修課的作用,深入挖掘其中能夠觀照現實、提供啟示的內容進行學習,做了一些打通歷史與現實的嘗試。比如結合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青年運動的方向》等文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重溫請示報告制度的形成歷史來加深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重要意義的理解﹔總結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對美交往的經驗和智慧以期為今天的中美關系問題提供借鑒,等等。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更好地認識到黨的歷史與理論的一脈相承,在對現實理論的理解上增加了厚度,也讓歷史中的人和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三是堅持學習與研究相結合。茅文婷同志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基礎上,勤於動筆寫作,對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她常常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認真鑽研,並積極參加相關學術研討會和黨支部青年干部理論學習小組,和年輕同志共同探討,向前輩專家虛心請教。自2013年工作以來,茅文婷同志在《黨的文獻》《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紀檢監察報》《瞭望》《新湘評論》等雜志和各類學術論文集上發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和宣傳文章30篇,如《大邦者下流——習近平外交言談中的大國胸襟》《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歷史思維》《打好防范化解風險的戰略主動戰》《2019,全面深改秉軸持鈞》《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必須走在前、作表率》等。在《中共黨史研究》《百年潮》《中國檔案報》《湘潮》等雜志上發表黨的歷史和理論文章35篇,如《在選擇與堅守中感悟初心》《要和群眾做朋友,而不是去做偵探》《任弼時怎樣“按實際情形而運用經驗與理論”——以1924年9月—1928年3月的青年團工作為例》等。參與撰寫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中國夢·復興路》,承擔3萬字。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黃城根下”、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大國”、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東方紅啦”等微信公眾號發表網絡文章14篇,如《這些年,習總親手為你燉的雞湯》《習近平喜歡講的幾個經典神話》《毛澤東為什麼選擇馬克思主義》等,一些文章被學習強國(北京學習平台)、今日頭條等網絡媒體平台轉載。這些成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宣傳貢獻了積極力量。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