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先進文化,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黨內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黨內政治生活中形成與發展的,對黨內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態發揮著規范、引領和導向作用。紅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活水。認真汲取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深刻闡釋和准確把握以革命理想、忠誠擔當、犧牲精神、紅色基因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精髓,對於促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以紅色文化堅定黨內政治文化前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紅色文化孕育於中國革命歷史之中,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愛國情懷、理想信念、革命意志,以及政治追求,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活水和力量支撐,決定著黨內政治文化的前進方向。
紅色文化開創黨內政治文化先河。先進文化催生先進政黨,先進政黨代表先進文化。近代以來,中國面臨深重災難,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成為最迫切的歷史要求。當時中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政治力量,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政治主張,但始終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先進理論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面貌自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是紅色文化的創造主體,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影響奠定了紅色文化的思想基礎。紅色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一個新文化形態,植根於中國革命歷史的偉大實踐之中,並伴隨著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同體同向發展,構筑起了黨內政治文化生長的堅強基石。
紅色文化為黨內政治文化提供支撐。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色文化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機融合,完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艱難蛻變和革故鼎新。紅色文化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壯志、英雄氣概、無畏精神,表達了中國革命文化建設的時代內涵和崇高追求,深刻反映了中國革命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奮斗歷程,深層次地凝聚起了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磅礡力量與革命智慧。黨內政治文化深深扎根於紅色文化的豐厚土壤之中,汲取紅色營養,通過紅色文化的闡發和滋潤,映照出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也鮮明地體現出紅色文化為黨內政治文化的豐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力量。
紅色文化貫穿黨內政治文化發展始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紅色代表著熱血、激情、斗志和生機活力,是共和國最亮麗的底色。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化創造,都是以紅色為主要表征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不斷豐富發展,紅色文化不僅反映了中國主流文化的變遷,也蘊含了中國主流文化建設的未來方向。黨內政治文化作為一種客觀的文化存在,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實踐的歷史邏輯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邏輯的辯証統一,引領著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指向,生動印証了紅色文化的紅色品格和價值追求,充分展現了紅色文化繼承創新的時代特色。因此,紅色文化貫穿黨內政治文化始終,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以紅色文化厚培黨內政治文化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特指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奮斗中錘煉出來的先進本質、思想路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血脈中的內核和因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和源、根和魂。黨內政治文化匯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影響和決定黨員干部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是我們黨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黨內政治文化的塑造離不開紅色文化的滋養,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厚培厚植厚育黨內政治文化的紅色基因。
紅色資源與黨內政治文化載體共享。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創造出來的具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特質和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如革命舊址、烈士陵園、名人故居、博物館、紀念館等,是我們黨寶貴的物質傳家寶。紅色資源真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英雄史、建設史、奮斗史,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物質載體,構筑起了以物化形態存在的黨內政治文化遺產。這些黨內政治文化遺產為我們黨所獨有,並深深打上了紅色烙印,體現了我們黨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高尚的為民情懷、厚重的文化底蘊、獨特的紅色情結,是維系黨內認同、凝聚黨內共識、增強黨內團結的重要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開發好、利用好、保護好、管理好這些紅色資源,既是對黨內政治文化物質遺產最好的傳承,也是當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紅色傳統與黨內政治文化制度共建。紅色傳統蘊含黨的立黨之基、血脈之本、情感之根、智慧之庫和力量之源。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征程中,形成了豐富而寶貴的紅色傳統,沉澱為獨具特色的黨內制度規范,為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也為黨內政治文化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礎、提供制度遵循。新時代,黨中央相繼出台或修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賡續了紅色傳統注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要求,體現了制度建設科學性與合理性的統一,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現全黨目標一致、步調一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紅色精神與黨內政治文化內核共塑。紅色精神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信仰,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紅色文化的濃縮和精華,紅色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凝結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孜孜追求,體現了紅色文化對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積極重塑和深遠影響。紅色精神所蘊含的獨特內涵和基本特征也塑造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崇高境界,培育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核——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紅色精神的靈魂和支柱,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實現了紅色精神與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核共塑。
三、以紅色文化鑄就黨內政治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那麼,中國共產黨的自信源自於哪裡?最根本的就是對黨內政治文化的自信,黨內政治文化自信賦予中國共產黨更廣泛、更深層、更持久的政黨自信,而紅色文化則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活水,是黨內政治文化之魂。以紅色文化鑄就黨內政治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就會更有底氣、更加自信。
以紅色文化保持黨內政治文化先進性。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理性文化、先進文化相統一的文化,是真、善、美相統一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黨內政治文化發軔於紅色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深刻展示了我們黨的歷史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的深層次文化原因,深刻蘊含著黨團結凝聚、純潔先進、成功發展的秘訣,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有力表征﹔紅色文化與黨內政治文化發生機制相趨同、發展歷程相吻合,對於黨內政治文化具有涵攝和統領作用。因此,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挖掘紅色資源、繼承紅色傳統、發揚紅色精神,以紅色文化的先進性保持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
以紅色文化增強黨內政治文化認同感。黨內政治文化自信的樹立離不開黨內政治文化認同感的增強,而增強黨內政治文化認同感則以紅色文化為首善之選。紅色文化發端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烽火淬煉的革命年代,紅色文化激勵人們浴血奮戰、前赴后繼﹔在萬馬奔騰的建設時期,紅色文化鼓舞人們開拓創新、奮勇爭先﹔紅色文化受到了人民群眾的積極肯定,而黨內政治文化在堅定理想信念的核心精髓上、在實事求是的思想要義上、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上與紅色文化彼此一致,傳承發展紅色文化將助推黨內政治文化認同感的增強。
以紅色文化永葆黨內政治文化生命力。黨內政治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面臨著來自封建腐朽文化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面臨著來自商品交換原則的負面侵蝕。如果不能堅決抵制,黨內政治生活將會受到污染,黨內政治生態將會遭到破壞,我們黨在國內治理和國際斗爭中就難以掌握主動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紅色文化以人民為根本、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動力、以人民為尺度、以人民為目的,涵育了中國共產黨人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錘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強化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堅定性、思想上的先進性、道德上的純潔性、行動上的一致性,增強了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黨內政治文化以紅色文化為源頭活水,將永葆蓬勃生命力。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科社教研部)
( 編輯:馮愛齡 送簽:馮愛齡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