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在福建》

“習近平同志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班長和領路人”(上)【2】

——習近平在福建(十)

採訪組:邱然 黃珊 陳思
來源:學習時報2020年07月31日16:41
文字縮放:

送走老太太,他立即與民政局和區、鄉負責人商討解決辦法,決定由市福利院接收兩個盲兒,區、鄉、村三級分別負擔三分之一的生活費。1994年6月18日又一個市、區聯合接訪日,習近平同志在倉山第二中心小學接待倉山區群眾。病退職工林孔香向習近平同志反映,他們一家四口三人殘疾,全靠他一個人微薄的退休金維持生活,還要供養一個念大學的女兒,家境困難。習近平同志當即與區領導商議,由區政府出面調劑一間店面,由林孔香承租經營,並由民政部門補助1000元救濟款。他說:“對這樣有特殊困難的人,各級政府都要特別關心,多為他們‘雪中送炭’。”下渡街道下藤居委會群眾反映,他們那裡垃圾糞便沒有倒放點,影響環境衛生。習近平同志當場責成有關部門立即採取措施解決問題。他說:“衣食住行是群眾生活的頭等大事。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各級領導都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坎上,發揚‘馬上就辦’的作風,扎扎實實為民辦實事。”

二是重視“菜籃子”工程。福州人有一個特點,“三天不見綠,兩眼冒金星”。就是可以幾天不吃肉,但不能一天不吃綠葉菜。上世紀90年代初期,習近平同志剛來福州的時候,這裡的蔬菜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都比較低,技術水平不高,產量一般,保障能力脆弱,供應水平始終在低位徘徊,大量蔬菜依靠外地運輸進來,老百姓的“菜籃子”就成了當時的難點熱點問題。習近平同志在每一年度的工作部署中,都把“菜籃子”工程放在首位。第一年,他就提出“菜籃子”工程要“保面積、擴基地、重投入、多產出、拓流通”的工作思路,還組織多渠道搞好商品流通,做到各類商品的花色品種豐富多樣。他主導建立了郊區泉頭農場、鼓山和琅岐等一批穩固的副食品綜合基地,新建改建了雙坂副食品批發市場、象園副食品綜合商場以及當時全省最大的亞峰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了國有商業企業為主導的批發市場體系。他還多次前往視察指導,僅泉頭農場就先后視察了3次。他要求加強生產基地管理,嚴控征用菜地,並調整蔬菜生產布局,新開發菜地和改造老菜地1000公頃,在閩侯大湖鄉等地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確保了市場繁榮。在他扎實的工作思路指導下,經過一兩年努力,福州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效果,市場供應充足,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保持基本平衡。全市除生豬自給率70%外,其他實現自給或自給有余,農副市場興旺發達,市民們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各種各樣物美價廉的放心菜。

三是重視群眾的住房改善工作。過去,福州被稱為“紙糊的福州城”,市中心很多老百姓住在簡陋的木頭房子裡,牆壁用報紙糊了一層又一層,居所面積之狹窄、質量之低下、衛生環境之惡劣、防火防盜條件之差,都是現在的人們難以想象的。為了改善群眾居住條件,1994年,習近平同志組織實施了兩個工程:一個是“廣廈工程”,主要改善行政單位職工和干部的住房條件﹔另一個是“安居工程”,主要改善城市戶口人均4平方米以下人群的居住條件。習近平同志大力扶持住宅開發公司,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辦法推動這兩個工程,發揮了住房解困的最佳效應。短短一年多時間,新建解困住宅49萬平方米,為1.4萬多住房特困戶解決了住房困難,市區人均居住面積從“七五”期末的7.53平方米提高到9.3平方米,住宅成套率由40.58%上升到63.9%。與此同時,農村山區的“造福工程”也開展起來,並在扶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的貧困山區“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群眾長期處於貧困狀態。習近平同志推動實施“造福工程”,通過各方協調,幫助他們遷到山外交通發達的城鎮周邊,使他們有更好的居住條件,同時也能解決就業問題。

四是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前,福州市因為地處對台工作前沿,國家投入相對比較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后,欠賬很多。過去的福州幾乎沒有高層建筑,道路坑窪不平,水電供應落后,棚戶區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群眾生活,影響了投資環境,進而影響了經濟建設。習近平同志到任后,狠抓市政建設,使福州進入一個大規模城市建設改造階段。他在舊城改造建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片片棚戶區拆遷,一棟棟大廈建設起來,由此也帶動了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在他領導下,福州在農村能源、交通、通信、碼頭港口等方面的建設也取得重要成就。他主政福州期間,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狀況不斷改善,城市的綠化、燈光建設也加快了。福州市變大了、變寬了、變暢通了。

這裡我要特別講到,在舊城改造工作中,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這項工作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利益,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依靠群眾搞好城市建設,要以“一切為了人民”作為城市建設的根本出發點。1993年8月5日,他在市和五區領導聯合接訪中接待了台江區延平村居民代表。他們反映,這個新村的居民回遷半年了,各種配套費也都繳納了,但民用水電遲遲未能到位。習近平同志隨即作了調查了解,要求台江區委區政府盡早解決問題,並要求全市五區都要舉一反三,看看還有哪些地方存在這種“半拉子”工程,迅速統籌解決。

五是重視抗災救災工作。原先福州基礎設施落后,加上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洪水、台風等自然災害屢屢給福州的經濟和民生帶來嚴重損失。1990年習近平同志到任福州,當年就有9號、12號、18號等幾個強台風接連正面襲擊或影響福州,各縣區普遍受災,損失嚴重。8月20日,12號強台風正面襲擊福州﹔時隔18天,9月8日,來勢洶洶的18號強台風,裹挾著暴雨又正面扑向福州。當時一半城區停電停水,部分市區交通癱瘓,糧庫倒塌﹔沿海地區大量稻田和水產養殖場被淹,部分海堤出現險情甚至決口。習近平同志帶領市五套班子,組織全市干部群眾奮起抗災。台風過后,他迅即對恢復災后生產、重建家園作了全面部署,帶領我們深入救災第一線指導工作,為群眾排憂解難。當時習近平同志不顧自己感冒發燒,親自深入重災區連江縣,到鰲江南堤決口地段看望慰問正在聯手搶修海堤的當地干部群眾和駐軍指戰員,深入災區學校、田頭、群眾家中,關切地詢問是否有糧吃、有衣穿、有煤燒、有學上,勉勵大家自力更生、生產自救。第二天,他步行一個多小時來到偏僻山區羅源縣白塔鄉旺岩村筧下自然村。台風暴雨在當地造成大面積滑坡,並致發生人員傷亡事件。習近平同志在災害現場詳細了解遇難者善后處理和受災群眾生活情況,到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囑咐村支書發動群眾自力更生、重建家園。他還要求縣鄉領導把有限的救災資金、物資集中用於重災區、重災戶。當天下午,習近平同志又驅車百裡,來到閩侯縣甘蔗鎮青岐村葉洋自然村了解災情,看望災民。隔天,又深入到福清縣三山鄉澤朗海堤毀損地段察看災情,指導救災。三天行程,習近平同志繞福州城跑了一圈。每到一處,他都叮囑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同志把抗災救災、恢復生產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深入第一線為群眾送溫暖、解憂難。

1992年7月上旬,受閩江流域大量降雨影響,福州各大江河水位急劇上漲,發生50年一遇的洪災。當時正在福州視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都親臨指導。洪水來臨前,習近平同志當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抗洪救災,要求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干部,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共產黨員。6日晚再次召開電話會議后就帶領我們趕赴汛情嚴重的閩侯荊溪、竹岐堤段,檢查督促落實抗洪措施。他站在小腿深的洪水中聽取鄉村干部災情匯報,實地察看河堤漏水險情,指導工作。當天深夜,高出解放大橋橋面一米的洪峰沖向倉山區中洲島,島上800多戶2200多名居民危在旦夕。習近平同志聞訊親臨中洲島,組織調動船隻車輛和軍地救援隊伍、救援物資,轉移群眾。隨后又到倉山區其他受災地段及郊區了解災情,現場指導。7日凌晨他回到中洲島檢查搶險措施落實情況。7日,習近平同志先后深入到江濱路和一些企業、水廠,並第三次來到中洲島。他了解到因水流湍急,救援船隻無法靠近,還有100多人尚未轉移,立即協調請來舟橋部隊。8日下午,習近平同志第四次來到中洲島慰問災民。在這場抗洪斗爭中,他親臨第一線,不分晝夜、四處奔波、率先垂范,極大鼓舞了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斗志,取得了抗洪救災的勝利。

六是重視扶貧工作。習近平同志到福州工作不久就鄭重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從這個意義上充分認識脫貧致富的極端重要性,把它作為利國利民的“德政”、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性措施來抓。脫貧致富工作要做到“決心不動搖,工作不放鬆,政策不改變,資金不減少”。要花更大精力,組織更多力量,實行政策、科技、投入、服務並舉的方針,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立足開發開放,突出科教扶貧,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優勢,發展商品經濟,培植自我發展能力,加快經濟綜合開發步伐,不斷增強發展后勁,使脫貧工作達到更高層次,從大范圍、深層次上解決貧困問題。

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始終把扶貧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狠抓不放鬆,採取了領導干部挂鉤扶貧點,有關部門、單位、發達地區與貧困縣、鄉、村結對子幫扶等一系列措施,並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精心分類指導脫貧致富工作。羅源是個沿海山區縣,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村級財力空虛,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低,民間“標會”與灘涂糾紛多,是省定貧困縣。他要求羅源縣扶貧工作做到五個結合,就是:資源開發與科技開發相結合,增強農業綜合開發后勁﹔改革與開放相結合,促進經濟朝外向型方向轉化﹔民富與村富、鄉富相結合,全面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貧困戶溫飽與區域開發和增強“造血”功能相結合﹔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平潭是福州市和福建省一個十分特殊的縣,四面環海,靠近台灣。由於種種原因,過去自身的特殊優勢沒有發揮出來,甚至成為制約發展的因素,經濟落后,社情復雜,用習近平同志的話說,是“天時未能適其時,地利未能盡其利”。1991年10月,他組織開展平潭縣工作調研,抽調20多位市直部門負責人和20多位市直與平潭縣機關的同志,組成福州市平潭縣聯合調研組,並親自擔任組長,4位市級領導和平潭縣委書記為副組長。調研組深入到13個鄉鎮67個村、36個縣直部門和漁區,召開 56場座談會,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分析現狀,共商發展大計。在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提出,平潭的發展要放在全省和全市改革開放的大戰略中統籌考慮,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把扶貧解困同發展基礎建設結合起來,把省市支持與發揮自我優勢潛力結合起來,把改革開放與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走開放、繁榮、富裕之路。他還領導市委市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平潭發展,不僅給政策、給資金,也“給人”,就是加強平潭干部隊伍建設,激勵干部到平潭工作,鼓勵各類人才流向平潭,大力培養當地干部,提高素質。

永泰、閩清兩個縣地處山區,受經濟基礎、地理位置、開放條件等諸多因素制約,經濟水平落后。習近平同志組織對兩個縣進行調研之后,對兩縣扶貧工作進行指導。他指出,永泰、閩清在福州市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戰略構想中,處於“后衛”位置。但“后衛”不能甘於后進,應當有更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快自我發展步伐。要解放思想,轉換腦筋,盡快樹立敢冒風險、欲取先予、借助外力、持久作戰、自力更生等各種觀念,開拓思路,從實際出發,選准加快當地經濟發展的路子。永泰要抓好“山水田”開發,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鄉鎮企業突出做好本地資源的深度加工,大力引進和培育人才,大力培育市場,增強干群商品經濟意識。閩清要充分發揮僑台、庫區、資源、交通等方面優勢,做好24字文章,即“建庫區,辦旅游﹔抓基礎,促開發﹔靠科技,興五業﹔開山門,引外資”,加快發展步伐。

在習近平同志主政那幾年裡,福州的工作為什麼能夠取得那麼大成績?很重要的,就是他提出了“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要求,工作上有要求、有部署、有抓手、有落實,當然也就能夠抓出成效。他剛來時,感到福州的工作節奏比不上其他沿海開放城市,機關單位體制僵化,干部中存在慵懶散漫、辦事拖拉、效率低下的現象。從老百姓到投資者,辦事情的手續非常繁瑣。比如,一個地方從拆遷到建房,要蓋近200個公章才能辦完手續。鑒於這種情況,習近平同志提出“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大力整頓機關作風。從此以后,福州市的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開展起來,為群眾服務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全市工作在那幾年上了一個大台階。

(來源:理論網)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