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彰顯人民至上執政理念

陳超凡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20年12月04日09:09
文字縮放: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刻闡明了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藍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建議》,深刻體會到“人民至上”這條紅線貫穿始終。《建議》提出了“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中國共產黨一往無前謀發展,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小康”寄托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發展是第一要務、民生之基,如果沒有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就會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是要解決發展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一往無前謀發展、一心一意奔小康,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在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詩經》中“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景象,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變成生動的現實。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品格。《建議》編制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同時,注重問計於民、服務於民,多渠道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基層經驗吸收到《建議》中,使《建議》更加符合人民期盼、更好體現人民意志。《建議》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大原則之一,這再次充分表明,推動發展的力量始終來自人民,發展的目的始終是增進人民福祉。要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而更廣泛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

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增福祉,彰顯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民生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社會公平正義,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並為之犧牲不顧、奮斗不息。我們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促發展,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也因此在飽經磨難中淬火成鋼、鑄就輝煌。“十三五”期間,我們黨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並取得了顯著成就,一幅幅人民美好生活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歷次五年發展規劃內容都不一樣,但民生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十四五”時期需要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當前,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建議》把“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大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等新的更高要求,體現了與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相適應、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契合。這就要求要更加關注民生、尊重民意、體察民情、順應民心,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共產黨一體推進抓落實,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制度優勢。人民至上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論,而是生動、具體的實踐,需要落實到增進民生福祉上,並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增進民生福祉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覆蓋人民群眾生活各方面,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會影響民生的改善,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必須系統謀劃、一體推進、全面落實。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醫療、養老、居住等民生問題,我們黨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系統完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在發展中不斷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切實把人民至上的制度優勢體現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之中。

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建議》不僅規劃“十四五”發展藍圖,還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我們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使命擔當。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接力奮斗、扎實推動、久久為功。《建議》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宏偉目標,並強調“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同時部署安排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等一系列重點任務。這些目標任務兼顧當前與長遠、兼具需要與可能,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實際,既全面規劃又突出重點,需要准確把握、抓好落實。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創造偉業要充分發動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善於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善於運用新思維新技術,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增進民生福祉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已走過萬水千山,今后也必將不斷跋山涉水,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闊步前進,創造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光明未來。

(作者單位: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主體性研究”(17AZZ001)階段性成果】

( 編輯:張莉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