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

李  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1年02月09日10:31
文字縮放:

“這份文明過節倡議書,請您查收!”隨著春節臨近,全國許多地方結合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紛紛發出文明過春節、易俗樹新風的倡議。打造衛生整潔的生活環境,過干淨健康年﹔倡導遵德守禮,培育文明家風,過文明慈孝年﹔摒棄“舌尖上的浪費”,踐行“光盤行動”,過勤儉節約年﹔關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過友善互助年……一條條倡議得到人們熱烈響應,為辛丑年春節增添了向上向善的文化氣息。

今年,“就地過年”成為一種過節新風尚。遙隔萬裡並不妨礙視頻連線,足不出戶也可以環游世界,稍動指尖就能夠互賀新春。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們的文化在場感和情感緊密度得到強化,春節文化對人的召喚非但沒有因為社會轉型、人口遷徙而減弱,反而更加深厚有力。無論返鄉團圓還是就地過年,無論回味鄉土人情還是融入都市時尚,春節文化始終具有凝聚人心的向心力。

作為一道“文化大餐”,春節的內容形式越豐富,越能散發持久而且廣泛的吸引力。過年的儀式感,來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的傳統節俗,來自守更待歲、走親訪友的情感互動,也來自形式多樣的家風建設和家教傳承。遵從孝老敬親的倫理規約,表達祈福納祥的美好期望,涵養積德行善的文明禮儀,增進節約糧食、愛惜生靈等文明觀念……中國人過年,過的是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過的更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作為節慶的春節是忙碌生活的調味劑,作為文化的春節則是心靈慰藉的必需品。完全可以說,春節是中華文化和中國品格的一道獨特風景。每個徜徉其中的人,都應砥礪傳承創新的文化自覺、增進凝心鑄魂的文化自信。

比之如何過節、在哪兒過節的選擇題,守護什麼價值、追尋什麼使命的問答題更關乎根本和長遠。在春節文化裡,我們不難找尋到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和魂。同是在春節假期,一年前我們共同見証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初心閃耀、“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誓言鏗鏘﹔今年我們又將共同書寫“萬家燈火我守護”的堅定擔當、“就地過年不流動”的自覺奉獻。春節裡既有天倫之樂,還有國泰民安。看那人潮中站崗的武警戰士,看那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志願者,看那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就能明白:幸福快樂的“小家”,總是同共同奮斗的“大家”、安定祥和的“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熾熱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正是我們沖散陰霾、乘風破浪的力量之所在。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春天,象征著生命和活力,寓意著復蘇和希望。在春節來臨之際,我們放慢腳步、舒緩身心,共憶滄桑、互致祝福,既是為品味甜蜜的親情、慰藉辛勞的靈魂,也是為培護夢想的蓓蕾、眺望隨風起舞的日子。汲取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煥發新氣象、抖擻新姿態、開啟新奮斗,是春節歷久彌新的價值內核。新的一年,像春牛一樣奮蹄躬耕,像春水一樣恣肆奔流,像春草一樣向陽生長,韶光不會辜負每個奮斗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9日 04 版)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