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總書記給喃們回信啦!”2月8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庄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收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2021年元旦,北庄村全體黨員鼓起勇氣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匯報了全村在《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曲激勵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情況,表達了全體黨員和村民對總書記、對共產黨的感謝。
“喃們大家都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能在百忙之中給我們回信,這體現了人民領袖對老區人民的深切關懷,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封紅卷說。在西柏坡電管所會議室,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為北庄村全體黨員群眾宣讀了回信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懇切的話語極大鼓舞了大家的干勁,有些老黨員甚至掉下了眼淚。
寫信——從《團結就是力量》說起
北庄村位於西柏坡鎮中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總面積960畝,共有村民313人,黨員27人,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
紅色基因滋養著這片土地。1943年6月,西北戰地服務團文藝工作者牧虹、盧肅在北庄村創作了歌曲《團結就是力量》,歌曲慷慨激昂、雄壯有力,充分表現出根據地軍民奮勇抵抗日寇侵略的堅強決心。優良的傳統在新時代繼續傳承。作為歌曲的誕生地,村民每每唱起它,精神上就備受鼓舞,團結一心謀發展的勁頭也更足了。近年來,通過發展紅色旅游、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村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要修路,各家各戶不計得失,全力支持﹔村裡來了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提出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產業的思路,村“兩委”全力支持,村民積極響應。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團結就是力量”鼓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於是,大家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寫信!把村裡依靠團結的力量脫貧致富的故事匯報給習近平總書記,表達全體黨員和村民對總書記、對共產黨的感謝。
脫貧——不達勝利決不收兵
北庄村是一個移民村,曾經有貧困人口44戶120人,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如今,村集體年收入已提升到16.9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3000元提升到1.2萬元。
“能有這些成績,首先得益於黨的好政策。不單給政策、給項目、給資金,最關鍵的是還給村裡派干部。現在喃們村裡既有中央機關的干部,又有縣裡的干部,還有鄉鎮的包村干部,大家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我們的力量更強大了。”封紅卷說。
北庄村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定點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2017年8月至今,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持續向北庄村選派第一書記,幫助建強基層黨支部,開展精准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村庄治理水平。2018年6月,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干部范麾京來到西柏坡鎮北庄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這裡,他和村干部們商議提出了“紅色北庄、綠色振興”的發展思路,希望把北庄村打造成“紅”“綠”結合的旅游目的地,“讓綠水青山成為北庄人自己的金山銀山”。
“為發展紅色旅游,近兩年來,共爭取各級各類資金1980萬元,實施紅色旅游相關項目22個。其中,修建紅色旅游路投入700余萬元,紅色民宿群投入350萬元,紅色研學基地投入340萬元,紅色禮堂投入200萬元……”范麾京介紹說。
“現在喃們出村是柏油路,喝水有機井,就連上廁所也是水沖的,另外還通過土地流轉栽了許多蘋果樹,種了很多牡丹花,建起了扶貧車間,開起了旅游民宿,日子越過越好哩!”村民齊澤民說。
回響——讓人民之歌持續唱響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刷屏了平山人的朋友圈。2月8日,平山縣委常委擴大會集體學習了回信精神。縣委書記董曉航在會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大家倍感溫暖、備受關懷。接下來,將積極探索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有效路徑,做好“紅色”文章,發展“綠色”產業,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強全域旅游的融合聯結力、鋼鐵產業集群的輻射帶動力,讓老區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目前,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等單位也在積極謀劃,研究制定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庄村全體黨員回信精神的工作方案,號召黨員干部帶頭學、基層群眾廣泛學、廣大師生專題學、企業職工深入學等,鼓舞全體干部群眾團結一致、艱苦奮斗,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與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與改革發展穩定等各方面工作結合起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結合起來,凝聚起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磅礡力量。
北庄村正在建設《團結就是力量》展示館,營造良好的黨史文化氛圍,為廣大黨員、村民提供學習參觀、合唱體驗的場所,讓經典音符持續躍動,紅色精神接續傳承。
“我們要鉚足干勁兒,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把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活得更精彩!”北庄村民封全國激動地說。
(河北省平山縣委宣傳部供稿)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張桃英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