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湖北省宜昌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帶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工委機關支部示范引領作用,打造機關黨建試驗田示范田,探索建立了“新精神領悟在先、新任務落實在先、新規定試驗在先、新活動模擬在先”的黨建示范“四在先”支部工作法。
一、主要做法
新精神領悟在先——爭做機關黨建業務的“熟手”。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學習體系,組織黨員干部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有關機關黨建的重要論述,並在市直部門積極開展黨的政策法規的宣傳、解讀、講活動。一是中心組領學。將每月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到支部,每次安排一名黨員圍繞主題進行重點領學,中心組成員談學習體會,作點評發言。二是黨員干部講學。建立周四理論學習制度,開設“干部講堂”,安排黨員干部重點圍繞黨建業務每月一講,聽取意見完善后再到市直部門宣講,形成了《提高機關黨建工作質量》《機關黨建實務》等精品專題。三是青年理論學習小組促學。由40歲以下年輕同志組成,結合業務工作採取“讀書班”“課題制”等學習方式,推動青年干部讀經典、談認識、寫體會、見行動,促進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大提升。
新任務落實在先——爭當服務中心工作的“旗手”。落實支部工作與中心工作“四同”要求,切實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一是圍繞中心抓謀劃。對標黨中央對機關黨建工作的新要求,結合年度工作要點研究制定支部工作計劃,確定支委職責清單。每月將支委例會議定的重要工作提交書記辦公會同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推進。二是強化帶頭抓示范。第一時間落實機關黨建工作的各項任務要求,在市直機關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疫情期間,工委圓滿完成市直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組織協調工作任務,並承擔了市防控指揮部地區工作組工作專班任務,工委黨員下沉岳家沖社區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探索出“五方聯動”在全市推廣,推進社區治理現代。疫情結束后,機關支部黨員干部率先開展“雙報到、雙報告”,多次深入土城路社區研究共建共治共享方案,並安排一名干部到社區挂職。三是督促落實抓考核。制定工委綜合目標管理辦法,將黨支部工作納入考核內容,一月一評分,一季一通報。
新規定試驗在先——勇當實踐示范的“先手”。工委出台市直機關黨的建設有關規范性文件、推進機關黨建規范化標准化建設前,首先在工委機關支部進行試驗性操作、可行性評價,確認無誤后出台實施。一是探索建立黨組織例會制度。針對市直機關支部組織生活缺乏計劃性、創造性的問題,工委支部探索試行“2+X”支委例會模式,運行效果良好,於2018年在市直機關全面推行。二是提供黨建工作模板。梳理編印《黨委(支部)工作手冊》、《黨務干部工作筆記》,組織工委支部成員先試先用,修訂完善后再發給各部門黨組織運用。三是全程介入黨建信息平台研發運用。工委支部參與機關黨建“三位一體”信息化平台研發,並跟蹤調試,做到全體黨員都能熟練操作,人人都能答疑解惑。
新活動模擬在先——當好大型活動的“推手”。預設機關支部為實施主體,開展各環節模擬演練、場景式試運行,印証其可行性后正式實施。一是模擬推演現場活動。為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本著“程序規范、簡便易行”的原則,由支部模擬流程,先行先試,主題教育期間在市中心醫院策劃了專題組織生活會現場觀摩。為引導市直各部門解決主題黨日質量不高、效果不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今年確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市住建局為支部主題黨日觀摩講評試點單位,支部黨員多次現場指導,將對方案進行推演審定。二是模擬推敲工作方案。為科學制定《黨支部達標創建三年行動方案》,我們以自身為創建對象,圍繞支部怎麼建、黨員怎麼管、成效怎麼看等問題反復研討,細化26項具體創建標准。三是模擬運行活動流程。為檢驗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創建質量,組織黨員先到實地開展主題黨日,親身體驗並提出建議,創建單位改進成熟后再正式列為基地推薦對象。機關支部全體黨員先后到許家沖村、上洋村、秭歸屈原故裡等基地實地開展主題黨日,親身體驗並提出改進意見,創建單位改進比較成熟后再推廣應用。目前工委已指導創建了9個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其中許家沖沖村獲批為省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
二、成效啟示
一是有效解決了“兩張皮”問題。通過強理論、促擔當,強黨性、促作為,強業務、提水平,推動了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較好地發揮了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市直機關的作用。
二是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工委黨支部在服務中心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風向標”引領作用凸顯,達到了“走在前、作表率”的目標。
三是切實減輕了基層負擔。採取試驗田模式推動工作,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市直機關黨建正向質效更高、黨員獲得感更強、促進業務工作提升更顯著上邁進。
(供稿單位:宜昌市直機關工委)
( 編輯:張莉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