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獨特的成長魅力

——讀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有感

石慧
來源:旗幟網2021年07月21日11:22
文字縮放: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通過大量的採訪實錄,真實再現了一位志存高遠的青年,如何在貧瘠落后的黃土高原砥礪奮進,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第一站。

“讀書上癮”。習近平酷愛讀書,以至於有的社員說“社員抽煙上癮,近平讀書上癮”。他讀書,是見縫插針地讀,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白天上山勞動,晚上點一盞煤油燈,挑燈夜讀﹔他讀書面非常廣,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軍事……均有涉獵。他讀書講究方式方法,注重分析比對,一方面,會對一個觀點、一個史實找出很多相關的參考書籍來閱讀比較,從不同的側面去了解和分析問題﹔另一方面,會比較幾種說法的異同,推敲作者為什麼這麼說,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他理論聯系實際,對當時很多“左”的做法有自己的認識,對“文化大革命”以階級斗爭為綱,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產生疑惑,引發思考。

通過多年堅持讀書學習,他積澱了豐厚的文化知識素養。我們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能夠很自然地感受到他深厚的學養和開闊的視野。

特殊歷練。“文化大革命”時期,習仲勛受到迫害,家庭成員受到不公正待遇。習近平的人生低谷是在陝北度過的。陝北群眾對習近平的關愛,使他對農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激之情。

在當時物資極度匱乏的特殊時期,梁家河的老鄉,即使自己肚子都吃不飽,甚至正月十五一過完,整個村子大部分人都出去要飯,也不虧待知青。耳濡目染,習近平經常拿出自己的口糧、飯票、衣物等來接濟梁家河的父老鄉親。貧困地區群眾生活的艱難,加深了他對基層工作的了解,培養了他對農村農民的特殊感情。正如習近平后來所說:“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

真抓實干。特殊歷史時期的苦難和磨礪,習近平沒有抵觸,沒有怨言,而是迎難而上,努力奮進。特別是1972年、1973年這兩年,大部分知青都回城的時候,他走不了。怎麼辦?這個過程,既是他磨煉意志的過程,也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發展的過程。正如他說的:“我為什麼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為什麼就不能留在這裡為老百姓干好事呢?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他敢於實踐,敢想敢干。延川縣不僅口糧嚴重不足,甚至連煮飯的柴火也十分缺乏。習近平試辦沼氣的成功,使農村做飯、取暖、照明這些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在梁家河村任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帶領大家建壩地、打水井、辦代銷店,給村裡辦了縫紉社、鐵業社,給鄉親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他在擔任各級領導崗位期間都很重視去貧困地區體察民情,正是他這種為民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的生動體現。

七年的歷練,習近平收獲了成長,正如他自己所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的公仆,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這就是“黃土地”賦予習近平的獨特的成長魅力。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稿件來源:《旗幟》2021年第4期)

( 編輯:賈澤娟   送簽:陳誠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