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不為“收藏”的一次“收藏”

——工商銀行新疆分行列寧銅像“收藏”親歷回憶

袁長清
來源:旗幟網2021年07月30日16:14
文字縮放:

承繼烏洽會的第一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前后,有多批賓客工商銀行新疆分行營業部明德路支行參觀。與眾多銀行網點不同的是,絡繹不絕進入明德路支行的人們,並不都是來辦銀行業務的。他們的到來與一位偉人有關,也與明德路支行的歷史有關。

追溯歷史,坐落於烏魯木齊市明德路1號的明德路支行可不是一個普通的金融機構,自它建成之日起就成為了這個城市的地標:民國時期它是新疆商業銀行的所在地,毛澤民曾擔任過這家銀行的理事長﹔此外,新疆商業銀行作為省幣的發鈔行,曾在1949年5月10日,發行了中國歷史上最大面值的紙幣——十位數字的六十億圓券﹔新疆和平解放時,“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將軍站在明德路支行寬大的台階上,檢閱過數萬人組成的軍民歡慶解放的大游行﹔再以后,明德路支行又成了新中國新疆金融業的發祥地……

當時間的鐘擺定格在2003年8月26日,明德路支行完成了它建成后第一次改造裝修工程,重新以嶄新的風採向社會開放時,人們忽然發現,明德路支行又繪畫了一幅新的歷史篇章:一尊上世紀初偉人的雕像,矗立在明德路支行金碧輝煌的營業大廳內。

這尊銅像重達三噸半,高度為四米,採用的是寫實的雕塑手法,主人公目光如炬,堅定深邃,他右手抓握一頂帽子,左手拉著自己的大衣領邊,挺胸邁步,似乎正急匆匆地趕赴遠方。隻要看過前蘇聯電影《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的觀眾,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他是列寧!

是的,他就是列寧。但這尊藝術特征與時間痕跡久遠的銅像顯然不是出自中國,它是怎樣流落到異國他鄉的,為何又與中國的明德路支行結了緣分?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曲折經歷。

時間追回到2001年8月10日,我當時在工行新疆分行任行長,到塔城分行去視察工作,當天下午,當地行的邢敏輝行長陪我到巴克圖口岸調研邊貿情況,在一家堆放廢舊鋼材的貨場,我們發現了一尊腿部斷裂、鏽跡斑斑、橫倒在地的銅像,仔細一看,是列寧的雕像!我當時心頭一震,一種難言的強烈沖擊涌遍全身。

1994年4月,我曾在莫斯科拜謁過列寧的遺容,親歷崇尚英雄的俄羅斯人民依然熱愛這位革命領袖的場景。后來打聽得知,這尊雕像原屬前蘇聯一個加盟共和國的某個城市所有,蘇聯解體后,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將此雕像拆除,然后又在原址上樹起了其他人的塑像。被拆除的雕像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國內一家做廢舊金屬的邊貿公司當做廢銅收進的。

我按捺住內心的波動,不動聲色地囑咐隨行人員拍了一張照片后離開了貨場。回到駐地我即安排塔城分行及張延挺同志,在盡可能保密的情況下搞清楚這尊雕像的來龍去脈,並想辦法將它收購下來。

就在塔城發現列寧銅像返回到烏魯木齊后,同月下旬,工商銀行總行原副行長張衢就來到明德路支行現場視察調研,返京后將我們提出改建明德路支行的方案和費用預算提交到了總行辦公會議,總行非常支持我們提出的“修舊如舊,超越創新”的改造理念,方案和資金順利得到批准。

然而如何安置列寧銅像又成了一個難題。當時收購銅像的目的只是想把它保護下來,但是銅像到手,看到它依然灰頭土臉地放在舊倉庫裡,我的心中不自覺地產生了一種負疚心情,我想讓它重煥光彩,讓它重新矗立於人民之中。但是將它擺放在什麼地方呢?這的確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難題。那段時間我思前想后,設計了許多方案,又被自己一一否定,真有點茶飯無味、心神難寧。

就在這段時間,明德路支行的改造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為了廣泛深入地宣傳它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我們與新聞媒體合作,不斷地搜集挖掘明德路支行的故事。我在仔細閱讀這些逸聞掌故時,突然感悟到我們也是歷史中人,我們今天行進在歷史之中,我們的足跡就是明天的歷史,面對偉大的時代,我們能夠有所作為,我們也應該有所作為!

產生了這種想法后,我立刻決定將列寧銅像樹立在明德路支行之內,用它來給明德路支行創造一段新的歷史。決心下定后,我安排辦公室起草了一份呈報自治區黨委領導的請示性公文,稟告我們將列寧銅像擺放在明德路支行的設想,希望得到支持和批復。

我們的構想得到了自治區領導的支持,此時明德路支行的外部裝修也接近尾聲,建筑屋頂正准備封頂,我們馬上和施工單位展開磋商,經過反復論証,最終決定將銅像安放在營業大廳入門的左側。

誰料想這個位置就像是早就給銅像預留似的,大小高低正合適,且不佔其它空間,不顯突兀搶眼,又宜於讓人觀瞻欣賞。方案一定,立刻在地基上增修了一個承重底座,專門用於放置重達四噸的銅像,終於趕在封頂之前,將這尊蒙塵的銅像安然吊裝進了明德路支行。

列寧銅像和明德路支行的故事像水中激起的漣漪,越擴越大,越傳越遠。

就在明德路支行裝修改造工程竣工慶典儀式上,自治區、中國工商銀行的領導等前來為其竣業重開剪彩祝賀,其后,自治區的黨政領導幾乎全部到明德路支行瞻仰銅像。如今,隻要在明德路支行辦理業務的客戶商賈,抬頭就可仰視偉人的豐採,一些勞模、學生等也專門來到銅像前聆聽歷史的回聲。

再度聲名鵲起的明德路支行也吸引了藝術家的目光。2005年,我的老朋友、著名的維吾爾族油畫家阿不都克裡木·納斯爾丁先生聽說了明德路支行的故事,並了解到我為此而付出的努力后,欣然命筆,幾易畫稿,然后將自己最滿意的一幅明德路支行油畫創作贈送於我,並將此幅畫作收進了他隨后出版的畫集之中。

明德路支行改建工程剛剛完成,由工商銀行監制出版的《凝固的樂章—中國工商銀行歷史建筑回眸》,就將明德路支行作為重要的老建筑予以宣傳。在組稿過程中,著名攝影家、撰文兼責任編輯的爾冬強先生不但將明德路支行的圖片放在了封面次頁,而且用很大的篇幅介紹了明德路支行封存的歷史,他在后記中寫到:“放置在銀行大廳內的列寧銅像有著傳奇般的來歷,這些歷史事實背后都有著極其珍貴的歷史故事。”

回想從發現列寧銅像到將它安置在明德路支行,期間充滿了波折與巧合,歷史、人物、建筑、文化等線索,在不同的時空悄然匯聚交織在一起,從而成就了這一次巨大而美妙的“收藏”活動。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的偶然呢?

歷史的腳步不會停息,歷史的傳奇與巧合仍在延續,正是這些厚重的歷史積澱,促使我將列寧銅像的親身經歷公諸於世,讓更多的人分享和體會這次意味深長的“收藏”。

(作者:袁長清於2011月10月7日。此文曾發表於2011年12月30日新華網和2011年12月總第228期《收藏》雜志。)

( 編輯:賈澤娟   送簽:陳誠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