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機關黨建研究》雜志>>2021年第5期

理論前沿 | 論樹立正確黨史觀

宋月紅
2021年11月04日16:50
文字縮放: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在關於黨史的重要論述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正確黨史觀是唯物史觀在認識和研究黨史中的指導、運用和發展。黨史學習教育,必須以正確黨史觀為思想理論基礎,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從黨的非凡歷史中守初心、擔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一、正確黨史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黨史,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探索黨的歷史發展規律,以史鑒今,不斷開辟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前進道路,並作出了一系列關於黨的歷史發展的進程與成就、經驗與規律的重要論述。這是正確黨史觀的基石與核心要義,並不斷予以豐富和發展。

黨史觀的首要問題是何為黨史,這關系到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體性與實踐內涵、必然性與規律性。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就指出,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為此,他建議“把《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找出來再看看”。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又一次指出,要堅持以我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對於黨的歷史問題,黨總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黨的歷史問題同黨和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也同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養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同的黨史觀,對“何為黨史”這一問題就會有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回答,進而影響到對黨的歷史發展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否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相統一,堅持人民歷史主體地位,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是黨史觀合乎黨的歷史發展與否、正確與否的試金石。

正確黨史觀,堅持將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體運用到對黨史的認識和研究中,把黨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黨的自我革命和推動社會革命統一起來,深刻反映其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探索和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確黨史觀深刻揭示,黨史就是黨成立以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業史、探索史和奮斗史,是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自身建設和發展壯大史。

樹立正確黨史觀,有利於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探究其歷史規律,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從思想理論、使命擔當、政治本色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對黨的歷史發展作了深刻闡述和揭示: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黨的百年歷史也是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歷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貫徹並蘊涵於黨史的整體與全貌,深刻彰顯“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的思想路線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深刻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歷史主體性和規律性,深刻昭示黨之所以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深刻闡明立黨興黨強黨的精神力量。

二、樹立正確黨史觀,必須以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為根本來源和依據

歷史是歷史觀的根基和依據,黨的歷史發展是正確黨史觀的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百年來,我們黨始終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徹底結束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跨越,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新紀元,走上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社會制度基礎。黨在領導人民迅速恢復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實現國家空前團結統一的基礎上,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制定並推行過渡時期總路線,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施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形成和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由此,新中國實現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累寶貴歷史經驗。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領導人民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開展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在復雜而艱辛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逐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探索、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經驗。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開創和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黨領導人民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正確認識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領導人民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歷史發展表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在奮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不斷深化和拓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領導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決打好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面向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美麗中國,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奮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樹立正確黨史觀,就要圍繞黨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的理論與實踐,根據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正確認識和把握黨情、國情和世情,深入理解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什麼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而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三、樹立正確黨史觀,必須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和安身立命的基礎。古人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從正反兩方面來說,尊重歷史、維護歷史極其重要。惟有心懷敬畏和良知,才能在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創未來。

任何歷史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過程。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認識和研究歷史,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撇開相應社會歷史條件和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隻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對於歷史人物特別是革命領袖的評價,“盡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限制”。時代和社會歷史條件,是歷史發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影響並參與到歷史過程之中。認識和研究歷史,若撇開或抹殺其所處時代和社會歷史條件,將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

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性在於,從其所謂立場和觀點出發,盡其所能地“變幻”歷史事實、模糊歷史認知,進而搞亂人們在歷史問題上和社會生活上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將歷史特別是黨史、新中國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作為主要對象而肆意“虛無化”,其要害在於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歷史的尊重與否,是能否正確認識和研究歷史的邏輯起點。歷史虛無主義問題是一種歷史認識問題,從認識根源和作用對象來說更是一種歷史觀問題。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歪曲或虛構歷史事實,是對待歷史及其問題的主觀主義和實用主義,實質是歷史認識和價值上的唯心史觀。

樹立正確黨史觀,要站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上探究黨的歷史發展規律。堅持實事求是精神,牢牢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不斷深化對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加強“四史”宣傳教育,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加廣泛而深厚的思想基礎和歷史依據,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1年第5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梁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