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政治建設

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陳一新
來源:《求是》2022/042022年02月21日09:53
文字縮放:

  2021年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繼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后對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又一重大理論成果,是指導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又一綱領性文獻。我們要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加深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認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黨的百年法治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

  一、認清法治體系建設發展脈絡,准確把握歷史規律大勢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團結帶領人民在困苦中艱難起步、在探索中持續奮斗、在挫折后恢復重建、在新時代創造輝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法治建設的偉大探索,為建立新型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積累了實踐經驗。1922年開始,先后擬定了勞動立法四項原則和《勞動法大綱》、《井岡山土地法》,有的地方還設立了革命法庭。1931年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中國第一部反映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參加國家管理的憲法性文件。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等抗日民主政權設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陸續制定了《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陝甘寧邊區保障人權財權條例》等千余件法律法令,創造了“馬錫五審判方式”。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華北人民政府制定了200多項法律法規,設立了有分工有配合有制約的司法機構。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實現了從“舊法統”到“新法制”的歷史性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法制框架體系。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新中國成立、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開展民主法制建設奠定了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制定了“五四憲法”和國家機構組織法、選舉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建立起社會主義法制框架體系,構筑起比較完整的立法、行政、司法體系,為鞏固社會主義革命成果,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法律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圖為2021年12月1日,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幸福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在國家憲法日前夕深入社區,進行“弘揚憲法精神 珍惜選民權利”主題宣講。 求是圖片 許叢軍/攝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從“無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歷史性跨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大方針,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八二憲法”的制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並寫入憲法。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形成,我們用30多年時間走完西方30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走完的立法道路,寫下了人類法制史上的恢弘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的歷史性飛躍,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勇毅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始終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擺在重要位置來部署推進。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把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列入“十一個堅持”來強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成效,深刻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作出戰略部署,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體悟法治體系建設輝煌成就,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法治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上取得的所有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正確指引。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21世紀中國法治進程面臨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部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社會治安秩序明顯改善,基層治理成效顯著。圖為在掃黑除惡斗爭中,福建省建甌市接訪工作人員在小橋鎮墟日上接待群眾來訪。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法治中國建設擘畫新藍圖。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問題,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制定實施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一規劃兩綱要”,確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能力顯著增強。制定《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以黨內基本法規形式對黨領導新時代政法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制度安排。

  ——憲法實施監督達到新高度。黨中央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將每年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進行憲法第五次修改,設立憲法監督的專門機構﹔加強合憲性審查機制建設﹔制定國歌法、國家勛章和榮譽稱號法,完善了國家形象﹔激活憲法沉睡條款,對刑事罪犯進行特赦﹔糾正個別省份和地區的拉票賄選案,維護了憲法尊嚴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權威。我國憲法實施與監督呈現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佳狀態,達到了歷史新高度。

  ——法律體系建設取得新成就。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加快了公共衛生領域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健全。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91件,行政法規和監察法規611件,地方性法規1.2萬余件。民法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

  ——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台階。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台兩輪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部署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全面督察和兩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先后取消和下放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比例達47%,壓減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達71%。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探索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普遍提高。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深化政法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以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法官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逐步確立,符合政法工作規律的管理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加強執法司法制約監督和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依法廢止勞動教養、收容教育制度,制定實施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依法糾正一批重大冤錯案件,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執行難等問題,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顯著提升。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的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政法機構職能體系更加優化,跨軍地改革高效有序完成,政法領域改革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

  ——社會穩定奇跡續寫新篇章。黨中央決定設立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制定實施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意見,有力推動平安中國建設向縱深發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發揮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把重大矛盾風險防控化解在市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訴源治理,努力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部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3年打掉的涉黑組織是前10年總和的1.28倍,社會治安秩序明顯改善,基層治理成效顯著。2021年,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達98.62%。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涉外法治工作開創新局面。針對美國頻繁對我機構和個人實施“長臂管轄”,堅持“以法制法”,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出口管制法、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反外國制裁法等,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加快推進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堅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實施,推動國際規則變革發展,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新空間,有力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法治隊伍建設展現新氣象。加強法治工作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建設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法官、檢察官法學專業出身與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均超過95%。律師人數由黨的十八大之前的30萬人增長至現在的54萬人。制定實施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規劃和全面加強涉外法治工作的意見,涉外法治人才成長迅速,能夠熟練辦理涉外法律業務的律師超過萬人。全國有632所法律院校,德法兼修、明德篤行的法治后備人才充足。特別是部署開展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有力推動政治生態進一步優化、紀律作風進一步好轉、素質能力進一步增強、執法司法公信力進一步提升,政法隊伍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三、堅持法治體系建設正確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証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始終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這個根本遵循。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取得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強大理論力量和實踐偉力。我們要持續開展全戰線全覆蓋的學習教育,深化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真正做到學深悟透篤行,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厲行法治的強大動力。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闡釋和宣傳,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建設,推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講好中國法治故事,擴大中國法治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保証。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隻有在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証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行穩致遠。要深刻認識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堅持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治體系,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的法治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定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和法、政治和法治、政策與法律、法治與德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現代化和法治化、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關系,決不能被西方錯誤思潮所誤導。

  平安中國建設深入人心,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圖為2021年12月7日,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安保任務的民警整裝待發,為奧運盛會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新華社記者 殷剛/攝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個根本立場。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始終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體系建設全過程,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入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拓寬人民群眾參與、表達、監督渠道,更加注重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廣用民力,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體現到依法治國各項工作中,讓人民群眾成為法治建設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使法治建設深深扎根於人民之中。

  四、明確法治體系建設重點任務,加快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順應事業發展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加以推進。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目標。

  ——加快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聚焦國家治理急需,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防范風險等重要領域立法,加強對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立法問題研究,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聚焦人民群眾急盼,加強民生領域立法,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新型毒品、黃賭毒和“食藥環”犯罪等突出問題,盡快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補齊監管漏洞和短板。聚焦涉外法治急用,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強涉外領域立法,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法律體系建設。把拓展執法司法合作納入雙邊多邊關系建設的重要議題,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加快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不斷健全保証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把憲法貫徹實施提高到新水平。把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重要環節,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生態環境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司法力度,堅守防止發生冤假錯案的底線,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把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作為強大動力,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加快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強化黨內監督,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形成法治監督合力,發揮整體監督效能。強化執法司法監督,加快構建系統完備、規范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健全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的制約監督環境中進行。強化法律監督,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敢於監督、善於監督,做優做實“四大檢察”,不斷增強法律監督質效,當好公平正義的守護者。

  ——加快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強人才隊伍保障,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加快發展律師、公証、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隊伍,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強運行機制保障,研究制定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推動領導干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加強科技信息保障,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設“智慧法治”,推進法治建設的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推動科技與法治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更加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聚焦首要任務,完善“兩個維護”體制機制,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治國理政各領域。主動服務大局,為黨的事業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制度保証,更好發揮黨內法規制度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把黨內法規體系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治理效能。要狠抓制度執行,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努力形成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保障的格局。

  作者: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中央依法治國辦副主任

( 編輯:呂重江   送簽:王春春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