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機關黨建研究》雜志>>2021年第7期

黨務札記 | 黨建工作四題

吳國強
2022年04月13日09:55
文字縮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機關黨的建設是機關建設的重要保証。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必須走在前、作表率,這是由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機關黨建怎麼抓?這是必須認真思考和不斷總結的重要問題。

一、黨建工作的“統籌學”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強調“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由來已久,並寫入黨章。黨既要領導一切又不包攬一切,黨建工作必須“抓大”,在抓好主業主責的同時,要學會彈鋼琴,以大帶小、以綱攬目,熟練運用“統籌學”,做好多方面的統籌協調。

第一,統籌業務工作。黨建工作通過政治意識、政治機關意識教育和民主集中制的決策程序,校准業務工作航標,確保機關單位履職盡責和業務工作的正確方向﹔通過組織建設,合理配置職能,組建工作團隊,確保機關運行順利、高效運轉﹔通過作風建設強化基層調研、了解實際、實事求是,切實減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通過強化考核監督促進履行職責的成效和重點工作的推進落實。統籌業務工作更多地體現為融合,是互相促進、互為提高的關系。

第二,統籌人才隊伍建設。黨管人才不僅是使用人才,還要注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要把日常工作和黨建活動中發現的講政治、顧大局、有專長、有潛力的好苗子,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重點培養﹔採用到地方挂職、借調、崗位輪換等措施把好苗子放在艱苦崗位鍛煉,利用參加培訓、黨務和社會兼職的機會幫助他們盡快提升素質。通過多崗位鍛煉和培養既提升好苗子的素質和能力,也給予展示能力和群眾認可的舞台。

第三,統籌單位文化建設。由於工作性質、發展歷史等多方面原因,每個單位都會形成一定的獨特文化,優秀的單位文化是能夠較長時間發熱發光、呈現正能量的無形財富。黨的建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推進優秀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在單位文化建設上的積極作用,開展回鄉調研、社會調查、科研攻關、理論學習、讀書分享和文化體育、愛心幫扶活動,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單位好學上進勤奮鑽研的“篤學文化”、激情澎湃青春洋溢的“活力文化”、互幫互助珍惜榮譽的“團隊文化”。

二、書記要有實功夫

任何一個單位都有職能任務、都有具體矛盾和問題,隻會說理論、關鍵時候拿不出兩下子,解決不了現實問題,理論再高也不會得到大家的擁護,就不會是個好書記。每個當書記的都想有兩下子,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關鍵問題是怎麼才能得到這“兩下子”?毛澤東說實踐出真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干部要加強實踐鍛煉,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要知行合一,核心都是講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要有抓理論、政策之“魂”的巧功夫。“魂”是指黨的理論和政策的精神實質。黨的理論和政策哪裡來?當然是來自鮮活的社會實踐,來自於各地的實踐創造與發展,來自於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判斷,但各地的實踐是具體的零碎的,甚至又是矛盾的,必須先行提升提煉,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形成理論和政策。通過實踐歸納提升的理論和政策是精煉、抽象和宏觀的,便於學習和理解,但真正掌握和運用還必須聯系理論背后鮮活的實踐和社會背景。如果看不到理論和政策背后鮮活的社會實踐,也難以抓住“魂”,運用起來就顯得頭重腳輕根底淺、蒼白無力。

要有善於將理論、政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硬功夫。從社會實踐提升出來的理論和政策再指導社會實踐,是理論與實踐再結合的過程。理論、政策在貫徹過程中,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把理論學透、把政策用活,形成地方性符合實際的舉措。一些基層黨務工作者不懂這一點,生搬硬套、照抄照搬,缺少對理論精髓和政策精神實質的深刻把握。同時,也要發揮好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注重實際成效,防止花拳繡腿,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要在“求”字上下苦功夫。“求”什麼,就是要在工作實踐中找出規律來。黨建工作內容雖然龐雜,但有非常強的規律性,思想工作、黨員學習、組織活動都有規律性。找出規律、把握規律、遵循規律,工作才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當年秋收起義失敗后,部隊看不到前途、軍心渙散。毛澤東對症下藥、主持了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建立士兵委員會,有效解決了黨對基層部隊的領導、思想工作和官兵平等問題,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遇到問題勤思考、“求”規律、找辦法,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辦好﹔隻知道聽吆喝、等指示是干不好工作的。

三、黨員學習要講求方式方法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加強黨員的學習和教育,這是統一思想、提升認識、加強協調、增強凝聚力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有9500多萬黨員,來自於各行業、各領域,黨員的學習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要求和完全一樣的模式。

黨員學習需要分級。因為崗位不同、肩負的責任不同、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也不同,黨員學習應該有不同的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把手”及其領導班子,肩負著推動整個單位黨建和業務工作的重任,需要掌握更多的情況、進行更多的分析判斷、有更高的組織紀律性,對學習的要求也就更高。對於一般基層黨員,學習也必須持之以恆地加強,主要是掌握黨的基本理論、堅定黨的信念、服從黨組織的要求、踐行黨員行為規范。

黨員學習需要分類。現代社會行業細分、專業化突出,不分行業和崗位的“一刀切”要求,顯然不切合實際。黨的政策包羅萬象,任何黨員不可能全能全會,不同類別的黨員除了學習和掌握通用的要求外,還必須針對本專業本類別的特點,體現“黨的基礎知識+專業需要”的實際,過高過全的要求反而會顯得不切實際、拔苗助長。

黨員學習需要分層次。分層次主要是區分教育層次、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同,學習和接受能力也不同。黨員的學習,從本質上是一種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文化層次黨員可以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和要求。

黨員學習要分級、分類、分層次,但為什麼有些部門就不願去做,非要整得上下一般粗呢?究其原因,有的同志機關待長了,養成了形式主義的壞習氣,隻會上傳下達、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不願想”﹔長期碌碌無為混日子,零部件長時間不抹油、不保養,腦瓜子早就生鏽了,想結合實際搞點貫徹落實,但不知如何下手,這是“想不到”﹔擔心做不好冒風險、吃力不討好,做與不做沒什麼差別,不如不做,這是“不願做”﹔平時學習不夠,知識積累、能力儲備不足,措施不符合實際,效果不佳,這是“做不好”。隻有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探索改造黨員學習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改掉“不願想”“想不到”“不願做”“做不好”的陳風陋習,才能夠實現黨員學習教育的新提升。

四、黨建工作要接地氣

據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將軍回憶,解放戰爭后期,俘虜的國民黨士兵很多,解放軍的政工干部就講蔣介石搞獨裁、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把持了國家財富,要打倒蔣介石、打倒國民黨政府。國民黨被俘士兵聽得直瞪眼睛、一頭霧水。后來政工干部們改變了方法,請解放軍戰士特別是從國民黨軍隊中解放過來的戰士講解放區分田分地、解放軍官兵平等,然后請被俘的士兵回憶在國民黨軍隊中遭受的虐待和被抓壯丁的慘狀。這下國民黨士兵的情緒被激發起來了,紛紛報名參加解放軍掉過頭來打國民黨。那時候,國民黨士兵以文盲居多,稀裡糊涂被抓了壯丁來當兵,根本就不懂獨裁和把持國家財富是什麼意思,即使一知半解也感覺離自己太遠,而解放軍官兵平等、解放區分田分地和在國民黨軍隊受虐待、被抓壯丁的慘狀,大家都有刻骨銘心的感受,馬上就引起共鳴。

要把握對象、環境和方式三要素。為了取得好的宣傳教育效果,需要根據宣傳教育對象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行為愛好,所處的環境是緊急或是平和、需要多長時間見效果,來決定具體採取什麼樣的宣傳教育方式。上個例子中最初的政工干部說的話屬於精英語言或官方語言,雖然都是對的,但與被俘士兵的草根語言不是一個“語系”﹔當時處於戰爭環境,時間不允許慢條斯理從容不迫從頭講道理,要立馬見效,所以宣傳教育的語言要直指人心。當時解放軍的士兵同國民黨的士兵文化程度差不多、地位相同,還有一些是剛解放的士兵,由解放軍的士兵宣傳不僅有共同語言,也增加了說服力。歸根結底,宣傳和教育要接地氣,要使用群眾喜歡的語言、從群眾身邊的事說起。

要採取不同的語言風格,與被教育者的接受程度相適應。面對不同的對象,很多時候,高深的陽春白雪的“大道理”需要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小道理”來講,以受教育者為中心,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由個人到集體再到國家逐步抽絲剝繭。“小道理”為什麼可以打動人?關鍵在於接地氣,受教育者能夠感同身受、引起共鳴,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接地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語言上接地氣,來源於感情上和行動上接地氣。在感情上考慮群眾的情緒和情感,在行動上真心為群眾服務,俯下身子到群眾中間去,說的話才能感人。例如,完全套用理論和政策的原話做思想工作或講黨課往往反響不好,不是理論和政策不對,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間隔了層“膜”,接不上地氣,效果自然就不好。這兩年,我們在接地氣上下了些狠功夫,引導支部根據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安排黨建活動,黨課從群眾身邊的小事講起,以小見大、大家愛聽,制作的黨建漫畫也很受歡迎,在黨建工作接地氣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黨委書記)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1年第7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梁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