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機關黨建研究》雜志>>2021年第9期

學思踐悟 | 理論為什麼是美的?

田玉玨
2022年04月18日15:34
文字縮放:

青年干部學習理論,起初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看似枯燥的理論如何真正學得下去、學得進去、深入人心?這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作為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思想引領和理論宣傳方面有著天然的使命,就是用創新的研究闡釋方式讓更多人充分認識到:理論其實是很美的。

近幾年,黨校科研部為了創新思想理論研究闡釋方式,組織實施了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成長歷程的系列採訪實錄,我很榮幸地成為一名採訪者。從2017年開始,採訪組先后深入到福州、寧德、廈門、浙江、上海等地,面對面訪談近百人,並通過查閱大量歷史資料,重新走訪了很多當年總書記考察調研的單位、訪貧問苦的鄉村,整理形成近百萬字的訪談實錄,現已正式推出7部。

訪談實錄的產生源於對大量歷史資料的查閱和積累、源於大量基層實地調研、源於和每一位受訪者面對面的對話交流,還原了習近平同志地方領導實踐的真實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適應新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發展進步要求,是來自實踐、經過實踐檢驗又指導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強大思想武器。1988年,習近平同志到福建寧德任地委書記。當時寧德在福建經濟排名最末,自然環境惡劣,老百姓生活艱難。在那樣的背景下,習近平同志俯下身子、扎根基層,充分了解當地群眾真實生活情況,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理念。當地四大特困鄉之一的下黨鄉,是有名的“五無”鄉,即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貧困率達到70%。習近平同志曾三進下黨,每一次都是冒著酷暑、披荊斬棘,一路上戴著草帽、搭著毛巾、拄著竹竿徒步走了2個多小時。在鄉裡召開現場辦公會的時候,他還讓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坐在主席台的正中間,為大家介紹鄉情。

關於習近平同志在地方調研,有一組數字給我們很多觸動:在廈門,他走遍農村、海島,在寧德走過100多個鄉鎮,在福州時每個縣至少去過4次,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間,五到長汀、七下晉江,僅福清市一地就去過66次。他到老百姓家裡,跟老漢擠在一張條凳上聊天,端起積滿茶垢的茶杯就喝,不知道掀了多少次鍋蓋、多少次桌蓋、多少次鋪蓋。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總書記會提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什麼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什麼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人民的理論——因為它深深扎根於祖國大地、扎根於人民這塊沃土。

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到浙江任省委書記,對於要不要拼增長速度的問題,習近平同志有著獨到的看法。他指出,我們不要跟人家拼增長速度,而是要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下大功夫,一直以來,浙江的協調性和均衡性發展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們的特色,要把這個優勢進一步發揮好。進入新時代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言簡意深,也體現了其思想的一脈相承。當時,習近平同志有一個基層聯系點,是淳安縣下姜村。現在那裡青山相峙、綠水長流,是八方游客紛紛打卡的“網紅村落”。但是早年間,那裡到處是露天廁所、露天豬圈,山上的林木不是燒炭賣了錢就是燒火做了飯,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就快要“燒”沒了。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說,下姜村的發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農村發展的整體狀況。他還在很多場合提出生態環境保護的金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治理環境,不能猶豫,要動真格的,來不得半點虛的。”“生態環境方面欠的債遲還不如早還,早還早主動,否則沒法向后人交代。”“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中國大地一個又一個像下姜村那樣的村鎮從貧困走向富足、從落后走向富麗,一座又一座城市徐徐展開天藍、水清、山綠的五彩畫卷,彰顯理論照進現實之美。

在採訪實錄中,很多受訪者回憶了當年與習近平同志交往的真實經歷,以及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朴素話語。有一次,習近平同志在調研路上,看到沿途一大片高樓,沉吟片刻,說:高樓林立,這麼密集,一旦發生火災是非常危險的,一定不能讓老百姓受災。這不禁令人聯想起另一位受訪者所說的,應當“讓老百姓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領導人,不僅看到他們在台上作大報告的樣子,也知道一點兒他們的酸甜苦辣和內心世界”。習近平總書記的“酸甜苦辣”就是人民的酸甜苦辣,“內心世界”就是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決心和力量,將理論之美轉化為普照萬物的耀眼光芒。

可以說,反映習近平同志成長歷程的訪談實錄讓大家看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淵源和實踐來源。從讀者的強烈反響和高度認同的實際效果來看,思想理論都應該更好、也可以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飛入每個人的思想深處,從而增強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學習和應用理論不能照本宣科、人雲亦雲,要學會透過理論文本掌握本質,聯系實際指導實踐,創新方法融會貫通。習近平總書記從1969年下鄉當知青,到2012年擔任黨的總書記,從政經歷遍及黨、政、軍各個領域,歷經村、縣、地、市、省、直轄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層級的主要崗位,每一層級都扎扎實實、政績卓著,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總書記成長歷程的鮮活實踐中,蘊藏著他治國理政的政治密碼和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我們不僅可以讀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淵源,也可以讀出這一偉大思想的永恆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歷程教會了我們如何發現理論之美、感受理論之美,是美美與共的體現,創新的理論闡釋和傳播方式,更能讓我們讀出理論本來的生動面貌,讀出對偉大思想的情感認同。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1年第9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梁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