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機關黨建研究》雜志>>2021年第12期

黨建史話 | 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孫迪
2022年04月21日15:30
文字縮放:

“弟准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這是劉伯堅烈士在獄中寫給親屬的遺書。信中,他表達了“為中國民族爭生存、爭解放”的堅定信仰,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

劉伯堅,1895年出生於四川平昌。年少時目睹列強凌辱中國,痛心疾首,決心到西方尋求救國之道路。1920年他赴歐洲勤工儉學,1921年與周恩來等共同發起組織少年共產黨,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共旅比支部、旅歐總支部書記。

1926年,劉伯堅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應邀在馮玉祥部任政治部部長。為了把這支舊軍隊改造為革命軍隊,劉伯堅在國民聯軍內建立各級政治機構,加強政治工作,並請求中共黨組織輸送政治干部,先后有陳喬年、劉志丹、鄧小平等200多名黨員到聯軍工作。劉伯堅經常深入基層,奔走各軍,激勵大家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保持旺盛的斗志,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官兵的信任,改變了舊軍隊的不良作風,部隊規模不斷擴大,戰斗力顯著增強。

大革命失敗后,劉伯堅先后到武漢、上海做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下半年赴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1931年底,參與領導和指揮寧都起義,並擔任由起義部隊改編的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對起義部隊的整頓、改造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起黨的組織,對部隊實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和多方面的政治工作,堅持大膽吸收經過考驗、表現優異的起義人員入黨。他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滿腔熱忱,使起義官兵很快加深了對共產黨和紅軍的認識,堅定了革命的信心。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后,劉伯堅留在蘇區堅持斗爭。1935年3月4日,劉伯堅率部突圍時不幸負傷被俘。敵人千方百計勸降,他堅決不屈服,甚至把前來勸降的國民黨軍官當作“宣講對象”。敵人為了打擊、羞辱劉伯堅,故意押著負傷帶鐐的他,在最繁華的街道游行示眾。傷痕累累的劉伯堅身負十多斤的沉重鐐銬,卻依然昂首挺胸、鎮定自若,表現出共產黨員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回到獄中,他寫下詩歌《帶鐐行》,以詩明志:“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當時,劉伯堅本有機會被營救,但他嚴詞拒絕了。他說,“被俘時就決定一死以殉主義,並為中國民族解放流血”,認為自己甘心為救中國而死,必須保持“革命者的人格”。臨刑前,他給妻子留下遺書,寫道:“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並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我的光榮的事業……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禮。”1935年3月21日,劉伯堅壯烈犧牲,年僅40歲。

今天,當我們再次讀到劉伯堅的詩詞與書信,仿佛依然能聽到鏗鏘有力的鐐聲,目睹其視死如歸的神情。一個舍身忘我、一心為國的共產黨人倒下了,他的精神和信仰始終屹立不倒,指引著我們奮勇前進。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1年第12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梁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