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走近工委>>通知公告

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中央和國家機關建議候選人公示

來源:旗幟網2022年11月03日14:20
文字縮放:

根據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安排,中央和國家機關文明辦組織開展了評選推薦工作。經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同意,擬推薦王昊男(人民日報社北京分社採編中心副主任)、齊文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春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關服務局行政辦公室主任)、張發喜(中國氣象局退休干部)、吳黎明(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宋超(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檔案處處長)、郝鵬飛(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處三級調研員)、錢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國研數通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夢桃(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運動員)、蔡躍洲(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等10名同志(按姓氏筆畫排序)為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建議候選人(基本情況和簡要事跡附后)。現進行為期5個工作日(2022年11月3日—9日)的公示。如有不同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中央和國家機關文明辦反映,以單位名義反映的須加蓋本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的須使用真實姓名並提供有效聯系方式。

聯 系 人:王葉臣 陳 超 胡鬆雅

電 話:010—55604389 55604767(傳真)

郵 箱:zyhgjjgwmb@126.com

                                                                                                                                              中央和國家機關文明辦

                                                                                                                                                   2022年11月3日

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中央和國家機關建議候選人基本情況和簡要事跡

一、王昊男,男,40歲,中共黨員,人民日報社北京分社採編中心副主任。

簡要事跡:王昊男擔任駐京記者近10年來,堅持服務首都發展大局,支持和參與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期扎根基層一線,圍繞首都發展在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新媒體平台累計刊發各類新聞作品8000余件。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新總規、“四個中心”建設、接訴即辦改革、大城市病治理、“五子聯動”發展理念、全國文明城區創建……聚焦重大國家戰略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課題深入跟蹤調研。採寫的一系列稿件,站位高有深度,反響熱烈影響大,為高層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多次得到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肯定。

二、齊文升,男,59歲,中共黨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

簡要事跡:齊文升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成員輾轉國內各地及海外,先后11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022年10月,累計開展新冠肺炎臨床一線救治工作349天。堅守急危重症臨床一線,組織搭建急性熱病中醫藥防治系統、膿毒症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多個中醫治療平台,帶領廣安門醫院急診科逐步發展壯大為設備先進、技術雄厚、中醫特色突出的中西醫結合急救中心。堅持中醫藥傳承發展,始終立足中醫,在傳承蒲輔周、方藥中、薛伯壽等名老中醫、國醫大師經驗基礎上,守正創新,將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技術相融合,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和急危重症。

三、李春秋,女,55歲,中共黨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關服務局行政辦公室主任(高級編輯)。

簡要事跡:李春秋入黨36年來,時刻感恩黨把自己從放牛娃培養成一名黨員干部,持續開展理想信念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帶領小家和李氏家族60多人,孝老愛親,善行善為,奉獻社會,組織家族出版頌黨愛國贊親情《山上人家》詩文集、舉辦家族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黨恩話家鄉大會等。引導培育女兒崇德向善,向革命老區、貧困山區、藏區學生捐贈原創文集,用稿費和零花錢敬老、助學。女兒制作的中英文戰疫宣傳片先后在新華網、人民網、學習強國等近20家媒體推送。

四、張發喜,男,77歲,中共黨員,中國氣象局退休干部。

簡要事跡:張發喜退休后參與社區工作,73歲時成為“小巷管家”,每天在小區巡視不少於3小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向社區申請主動承擔防疫工作,幫助高齡鄰居做核酸、取物資,做好居民安撫工作。2015年完成遺體捐獻手續,做最后的奉獻是他最大心願。不論在職還是退休,張發喜同志始終懷抱感恩,用奉獻鏈接起人生的重要節點,積極傳遞溫暖與善意,在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中展現新時代銀發力量。

五、吳黎明,男,49歲,中共黨員,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

簡要事跡:吳黎明自2012年以來,扎根密雲綠水青山,作為核心成員全面參與密雲養蜂業發展,以科技力量釀造首都“甜蜜事業”,憑借濃厚的三農情懷和過硬的科技實力,支撐密雲原料蜂蜜年產值達1.4億元,數百名農戶通過養蜂增收致富,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論,建設和美鄉村。他帶領團隊潛心鑽研,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2017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六、宋超,女,46歲,中共黨員,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檔案處處長。

簡要事跡:宋超崇德向善,樂於助人,熱心公益。累計參加無償獻血50余次,約2萬毫升,相當於自身血液的幾倍,受到北京紅十字會2次表彰。她申請成為同仁醫院國內第一家眼庫的角膜志願捐獻者,並動員父母都成為第一批捐獻者。她是中華骨髓庫的捐獻志願者,登記自願捐獻遺體器官。生活簡朴,充滿社會責任感,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之后積極捐款,通過網絡公益平台等渠道堅持每月為抗戰老兵助養、生態扶貧、鄉村助學、孤兒救助等公益項目捐款。

七、郝鵬飛,男,40歲,中共黨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處三級調研員。

簡要事跡:郝鵬飛參加《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等13項中央交辦的重大任務,參加審讀《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系列展覽》領袖人物圖片。主動挑起為患癌岳母治病的重擔,熱心公益事業,曾被國家漢辦派往蒙古國從事志願教學,參加國家領導人訪問蒙古期間的志願服務。2020年,建立“七月愛心助學驛站”,每年拿出3000元資助困難學生,已資助12人次。

八、錢雙,女,42歲,中共黨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國研數通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簡要事跡:錢雙帶領公司員工研發“國研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台”、城市大腦、街鎮大腦、智慧社區等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品,為首都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帶領公司承建的網格化和接訴即辦系統每日服務數百萬首都居民,在解決民生訴求和服務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抗疫、閱兵、全國兩會等重大保障任務中發揮了有效支撐作用,其中公司承建的大興區和朝陽區“接訴即辦”系統多次被中央媒體報道,被譽為新時代群眾工作的“北京樣本”。

九、徐夢桃,女,32歲,中共黨員,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運動員。

簡要事跡:徐夢桃作為我國優秀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共參加四屆冬奧會,獲得1金2銀。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獲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項目金牌、混合團體銀牌,多次獲得世錦賽、世界杯冠軍。作為中國冰雪運動形象大使,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鼓勵、帶動老百姓走近冰雪、參與冰雪、愛上冰雪,為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宏偉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蔡躍洲,男,47歲,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

簡要事跡:蔡躍洲長期從事“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相關研究工作,作為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方面國內知名專家,注重圍繞國家和首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撰寫內參要報服務決策,多次得到中央領導肯定性批示。參與中宣部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百城百縣百企”重大調研活動,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和經驗總結、模式提煉任務,提煉推動科技創新的“亦庄模式”,為總結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提供素材,該模式經專家評審后成功入選首批40家典型縣域模式。為多個首都高校數字經濟學科建設以及市屬區縣或部門實施科技創新扶持計劃提供智力支持。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