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中央和國家機關定點幫扶工作>>經驗交流

共青團中央創新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青少年服務工作

來源:旗幟網2022年12月20日13:20
文字縮放:

2017年,呂梁市石樓縣在靈泉鎮岔溝村建成了“龍山水岸”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19年,石樓縣政府集中將90個行政村易地扶貧搬遷至靈泉鎮岔溝村,870戶家庭走出小山村、住進樓房,成為“龍山水岸”社區的新居民。易地搬遷群眾來自不同的村,由過去的分散居住變為集中居住,在社區管理、群眾融入、環境衛生方面容易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共青團中央駐石樓縣扶貧工作隊(現調整為鄉村振興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面向隨遷來的數百名青少年,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環境美化、就業指導、社區融入等需求,幫助搬遷青少年轉變思想觀念,逐步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探索出了一條有效服務易地搬遷青少年的工作路徑。

組建學業輔導項目組,解決社區群眾后顧之憂

易地搬遷社區建成后,存在部分安置群眾子女放學無人看管、課后學習無人輔導、課業難度升級無法輔導等情況。工作隊指導社區與縣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起社區學業輔導項目組,在社區辦起“四點半課堂”,給孩子們提供課后看護輔導、素質拓展、關愛陪伴等活動,著力解決安置社區群眾后顧之憂。三年來,先后有828名青年志願者常態化參與服務,幫扶青少年867人,開展“四點半課堂”總時長3654小時,服務社區青少年11582人次。為安置社區“青少年社區空間”配備圖書、桌椅,改善社區文化活動環境,投放有益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書籍、報刊和雜志,豐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培育興趣愛好類青年社群,鼓勵青少年參與,強化生活共同體意識。收集和了解社區青少年思想動態和意見、建議、訴求,及時向有關方面反饋信息,引導青少年有序參與社區建設和治理。

開展“親情陪伴”活動,增強搬遷青少年歸屬感

針對搬遷社區留守兒童和青少年缺乏陪伴、關愛等問題,工作隊通過建設“溫暖”社區,增強搬遷青少年的歸屬感。以集體生日會、讀書會、節日慶祝等形式,每月定期在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親情陪伴”活動。除日常課業輔導以外,特別注重青少年的心理輔導。積極與山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同開展“心巢計劃”,聯合縣檢察院未檢工作者、心理老師等專業人士給予社區兒童心理輔導,改善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不適應感,使留守兒童和青少年不再感到孤單。此外,為每名社區兒童建立了單獨的重點青少年服務台賬,採取志願者一對一關愛幫扶模式,做到入戶、定時、定點幫扶,了解青少年需求並協助解決問題。社區居民們積極為孩子們贈送了文具等禮物,供他們學習使用。

培養青少年綠色生活習慣,建設易地搬遷美麗社區

為建設“美麗”社區,工作隊以團員和志願者為生力軍,鼓勵少先隊員帶動家庭成員,共同維護社區環境。工作隊主動對接專業環保機構和相關社會組織資源,幫助社區培育、建立垃圾分類青年志願者隊伍,開展垃圾分類宣講指導、監督,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將安置社區作為共青團開展“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的重要落腳點。開展“三減一節”相關活動,鼓勵青少年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建立綠色積分兌換、榮譽稱號授予等激勵機制。做實“種子力量·晉力環保”支教活動,組織在校大學生組成支教團隊,開展“垃圾分類我能行”、“創意涂鴉”等活動。截至2022年10月,共對接環保機構6家、開展環保活動45場,積極帶動易地搬遷社區青少年參與社區美化,同時也把環境保護意識深深播撒到青少年心中。

組織技能培訓與指導,解決社區青年就業問題

在工作隊指導下,團縣委、縣青年志願者協會對社區青年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全面了解社區青年人的求職需求。一方面聯系多家企業,在易地搬遷社區舉辦專場招聘會,幫助待就業青年在“家門口”找到穩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與義烏小商品城對接,組織來料加工負責人去義烏學習,回來給搬遷社區青年指導培訓。同時,與石樓縣田尖“互聯網+農業”創業孵化園合作,為社區青年提供創業平台、開展技能培訓,發動社區青年加入到物業公司,探索“黨員引領、農民就業、社區和諧”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共培訓社區青年780人,推介就業崗位158個。

開展社區模范評比,促進居民融入易地搬遷新環境

針對易地搬遷社區居民對“新鄰裡關系、新居住環境”不適應的現象,工作隊支持團縣委成立了石樓小鎮社區團工委、龍山水岸社區團工委,結合社區實際情況,聯合物業、居委會等在社區開展孝老敬親、遵紀守法、“五好”家庭、環保之星和志願標兵等5個方面的模范評比。依托社區居民中產生的30名“青春興晉”項目志願者開展情況摸底、課業幫扶等志願服務,通過“小手拉大手、樹模范典型”的方式,有效促進社區居民逐漸改變以前的農村生活習慣,盡快適應和融入新的社區環境。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呂重江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