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躬耕不輟為豐收

——記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信息處

王田 李清新
來源:旗幟網2023年01月30日09:40
文字縮放:

“截至9月26日,全國秋糧已收獲25.1%,進度同比快1.2個百分點……”9月26日下午4點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信息處在對全國各地田間地頭匯集而來的1440條數據信息進行逐省收集、上報,逐條核實、測算后,一份最新的秋收進度數據出爐。

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農民順農時而作,農情信息工作也應農時而動。農情信息處的同志扎根一線,關鍵農時核面積、看長勢、查產量﹔每遇災情問影響、報損失、出對策。他們與農民一道,耕耘在希望的田野,見証大國糧倉的豐實。

>> 農情信息處開展作物苗情長勢會商。

小數字連著大農情,繪好農業生產“晴雨表”

2021年小麥秋播,我國北方地區遭遇罕見秋汛,綿綿秋雨下個不停,導致黃淮海冬小麥大面積播不下去。

“面積是產量的基礎,種下去才有希望。”從事了近10年農情調度工作的農情信息處處長朱娟敏銳地察覺到這場秋汛的影響,立即組織調度數據、進行分析。全處同志一起奮戰了10多個日日夜夜,逐個縣鄉、村組調查土壤過濕田塊﹔利用遙感、小程序等技術手段准確定位晚播弱苗田塊,精細到具體晚播幾天。

“小麥播不下去,我們跟農民一樣著急。”朱娟說,處裡5個人加班加點核對數據,最終調度出全國有1.1億畝晚播冬小麥,佔冬小麥總數的1/3。農情信息處及時繪制了1.1億畝晚播麥、940萬畝“一根針”和148萬畝“土裡捂”的苗情分布圖,挂圖作戰,研究對策,及時起草保夏糧豐收工作方案,提出冬小麥促弱轉壯、春小麥擴面增產等措施。緊接著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推動中央財政安排70億元支持措施落地。從去年秋汛開始到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夏糧增產28.7億斤,他們的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從憂心、擔心到放心、開心。

農情信息是反映農業生產的“晴雨表”。每年農情信息處要調度1萬多份表格、10萬多個數據、2萬多條文字信息。對這些數據,他們逐一核查、反復校對、多方會商、認真分析,確保能夠及時准確反映實際情況。

“快、實、准、新”是信息調度的四字准則。在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農情信息處每日調度播種收獲進度等信息,每周召開2-3次分片區視頻會商會,及時掌握各地農事進展情況,針對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提出政策措施。

科學決策靠的是准確的信息。農情信息處在全國選擇600個糧食主產縣,對1200個定點監測田塊,開展苗情、墒情、災情動態監測和圖像化展示,處裡的會商屏上滾動呈現著監測點作物的長勢情況。

每年農情信息處編發各類生產信息簡報300多期,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70多篇信息和報告,為科學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決策參考。“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已成為反映農業生產形勢最響亮的信息品牌。

減損失就是增糧食,當好防災減災“排頭兵”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農情信息處肩負著糧食生產全程跟蹤調度指導和農業防災減災責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支撐。

2021年7月,河南發生歷史罕見的極端洪澇災害,導致140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危險的洪水多日不退,不只是農作物受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受到威脅。

得到受災消息后,農情信息處副處長秦興國連夜趕赴災情較重的安陽、鶴壁等地,進入災區了解災情,指導受災地區搶排積水、開展農業救災和災后生產恢復。

遠在北京的其他同事第一時間會同相關處室安排了50多人的專家小分隊蹲點指導,積水不排出、生產不恢復,專家組不撤回﹔組織相關協會和企業捐贈化肥9200噸、農藥460多噸、抽排水設備2000多台(套),投入抗洪排澇救災工作﹔協調農機作業服務隊及時搶排田間積水,調集無人機抓緊噴施葉面肥和殺虫殺菌劑,促進作物恢復生長,搶時改種補種,“能增一畝是一畝”。

“天有不測風雲”,唯有以防災減災工作的確定性來應對災害發生的不確定性。農情信息處始終緊繃防災減災這根弦,把抗災救災工作做到精准扎實,從災前預警預防到災中應急響應、再到災后恢復生產,每個環節都迅速反應、抓實抓細,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每年年初,農情信息處要預測預判氣象年景,分區域分災種制訂防范預案,每月聯合氣象、應急、水利等多部門開展會商,每年發布100多期災害預警,上報200多期災情信息,協調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農民恢復生產。

行腳下路唱“四季歌”,建好生產指導“尖刀班”

農業生產唱的是“四季歌”,農時不等人,指導服務一刻也不能鬆勁。農情信息處緊盯關鍵農時,不放過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環節。分作物調度種植意向,確定目標任務﹔分環節謀劃政策,今年協調有關部門安排100億元支持南方抗高溫干旱﹔分季節加強指導,起草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等文件,確保農時一天不耽誤、農田一畝不撂荒,組織開展包省包片聯系,派出工作組和專家小分隊下沉一線指導,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

從南到北,他們奔走糧食生產大省大縣,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大戶,查苗情、看墒情、問農情。處裡每位同志都有固定聯系的基層農業農村局的負責人、農技員、種糧大戶,時常電話了解情況,經常實地調研走訪,隻為把情況掌握得更准一些、問題摸得更清一些、政策提得更實一些。全處每年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加起來有200多天,每年上報10多篇調研報告供領導決策參考。

舍小家、顧大家,“五加二,白加黑”是工作常態,在糧食生產最要持住勁兒的時候,通宵達旦工作也司空見慣。農情信息處二級巡視員、年屆花甲的蔣相梅,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嚴格把關每一個重要數據﹔“90后”韓婷、趙哲匯,孕期一直堅守崗位,直到臨產的最后一天……

敢打硬仗、能打勝仗,2010年農情信息處被評為全國防汛抗旱先進集體,2018年獲評“全國三八紅旗集體”,2022年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平凡崗位顯風採,無私奉獻真情懷。”朱娟寫下的這兩句詩,反映了全處同志的心聲。榮譽是對他們過往付出的嘉許,更是對繼續踔厲奮發的勉勵。他們以此為鞭策,為大地豐收耕耘不輟,為“國之大者”奮斗不止。

(來源:《旗幟》2022年第12期﹔作者系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呂鳳茹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