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清 慎 勤

——《貞觀政要》中的官德思想

張文珍
來源:旗幟網2023年02月28日08:22
文字縮放: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官德,將之作為為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和從政的先決條件。官德的內涵十分豐富,其中清、慎、勤最被看重。宋人呂本中《官箴》言:“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意謂為官從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點:清廉、謹慎、勤政。做到這三點,就可以保住爵位,遠離恥辱,得到上司的賞識器重,得到下屬民眾的愛戴支持。因此,清、慎、勤被稱為居官三字訣、為官者第一箴言。這三點在唐代政論性史書《貞觀政要》中體現得尤為鮮明突出。

所謂“清”,主要指清正廉潔,清清白白為官,干干淨淨做事。此乃為官者的本分,是起碼的官德。清人方大湜在其所著《平平言》中提到:“三字之中,自以清為第一要義。官若不清,雖有他美,不得謂之好官。”《貞觀政要》中,君臣上下特別注重清廉,將之視為保持政權穩固並長治久安的根本,特別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唐太宗,時時刻刻把反貪腐挂在心上,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告誡臣子清廉為上。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人們擁有寶貴的明珠,都會倍加珍惜,妥善保管,不會用它去彈射鳥雀。人擁有生命,跟明珠相比不知要珍貴多少倍,但是,卻有人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去非法獲得金銀錢帛,這是以身試法,將受到法律的嚴懲,會丟掉生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輕易地浪費它去獵取鳥雀,何況對人來說最寶貴的生命呢,怎能用它來換取財物?這是對生命的極端不尊重和不珍惜。他告誡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隻要忠心耿耿,盡職盡責,有益於國家,利於百姓,自然而然會得到相應的官職和爵位﹔否則的話,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榮華富貴,收受贓物賄賂,行為暴露以后,隻有死路一條,實在是可笑。唐太宗用形象的比喻告誡群臣,以身家性命作工具去賺取不義之財,是對生命的褻瀆和輕賤,不知輕重,不可理喻,頭腦混亂,愚蠢之至,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貞觀四年,太宗對臣僚們說:我每天都孜孜矻矻,敬畏天地,兢兢業業,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懈怠,為百姓的生計安危擔憂操勞,也想讓你們能夠富貴長存。你們如果能像我敬畏天地那般小心翼翼嚴守法令,就能使萬千百姓安寧,自己也可常得快樂。“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即是說:如果徇私枉法貪污受賄,不只是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也常常恐懼不安﹔而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大丈夫豈能為了貪求財物,而既害了自家性命,又使子孫蒙受羞恥呢?太宗是在提醒大家貪贓枉法不僅使自己成為罪人,也使子孫蒙羞。他希望所有的臣工都能長享富貴,快樂永駐,但這是有條件的,就是要循規蹈矩,嚴守法度,不能見錢眼開,貪贓枉法。如果真有人那麼做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因為心中有鬼,難免如驚弓之鳥,戰戰兢兢,寢食難安,惟恐東窗事發,身敗名裂,所以像抱了炸彈一樣隨時隨地、沒日沒夜地恐懼擔憂。而這是有損健康的,說不定因此驚懼而亡。他自己死不足惜,還禍及子孫,他的子孫們也成為貪官的子孫,世世代代蒙受恥辱,永遠抬不起頭。唐太宗這理講得可謂入木三分,痛陳利害,直抵人的心靈深處,讓人悚然一驚。

正因為唐太宗大力反貪,強化治吏,懲治腐敗,構筑思想防線,又加以嚴格的制度約束,因此太宗在位期間算得上是“整個隋唐時期政治最清明貪污腐化最為收斂的時代”,直接促成了彪炳史冊的“貞觀之治”的出現。

“慎”是謹慎,做人做事心存敬畏,謹小慎微。“慎”包括慎獨、慎初、慎微、慎欲、慎終等意思,但最重要的是不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居安思危,警惕小心,隻有這樣才能永保政權穩固。

太宗君臣研讀以往歷史發現一個規律:一個政權剛開始的時候,大都能做到上下一心,奮發有為,欣欣向榮﹔但是等到天下太平,陣腳穩住,自以為大功告成,可高枕無憂,就開始放縱懈怠,有善始卻沒善終,這是多數王朝的宿命。比如魏徵說過:“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開始往往都想得很好,信誓旦旦,言之鑿鑿,立志纖塵不染,立志長盛不衰﹔但往往走著走著就變了,忘掉了曾經的不易,忘掉了曾經的初心、誓言和使命,以至於重蹈覆轍,悔之莫及。

《貞觀政要》最后一章為“慎終”,具有雙關的用意:一是全篇的終結,二是提醒統治集團們要善始慎終。該章提到,唐太宗曾對公卿大臣們說:“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現在天下太平,國家和諧穩定,民風淳朴,政治基礎穩固,當此時,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才能善始善終的問題。我們應該竭盡全力,使大唐的江山社稷永遠穩固,一代一代延續下去”。太宗說自己:“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懼,用保其終。”不敢自恃天下安定就掉以輕心,而是心懷憂患,經常用歷史上的危亡來警誡自己,要將好的治國政策貫徹到底。他還說:“安不忘危,治不忘亂,雖知今日無事,亦須思其終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貴也。”居安不能忘危,治平不能忘亂,雖然今天無事,也得考慮如何才能有始有終,要經常這樣反省思索,才是難能可貴。

因為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所以君臣上下經常呈現出一種憂慮謹慎的執政心態。唐太宗“常懷憂懼,或恐撫養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驕逸,喜怒過度”,“每自懼危亡,必不敢懈怠”。群臣們經常建言獻策,如魏徵提醒“戰勝易,守勝難”,“安而能懼”。打勝仗容易,保持勝利困難。國家太平無事,更要心懷憂懼。反復強調要居安思危,勤勉敬慎,才能善始善終。

“勤”就是勤於政務,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業精於勤荒於嬉,政不勤則百事殆。隻有勤於政事,有所作為,才能造福於民﹔庸庸碌碌,慵懶怠惰,必為人所不齒。

太宗朝之所以成就盛世之美名,很大原因就是君臣上下以國事為重,夙興夜寐,勤勉敬業,盡心盡力。太宗自稱“恐懷驕矜,恆自抑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就是害怕內心滋長自滿情緒,常常自我告誡,要勤於朝政,廢寢忘食,不敢怠慢。他要求“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所有人都要恪盡職守,勠力同心,共同成就一番功業。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可見太宗每天政務繁忙,將大臣匯報和亟待處理的事情貼在臥室的牆壁上,出來進去都要隨時看看想想,甚至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到三更半夜才上床睡覺。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如此恪盡職守、孜孜不倦、竭盡全力,真可謂難能可貴。

眾位臣工也沒有讓他失望。魏徵竭其力用,“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太宗評價魏徵:“忠誠奉國”,“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房玄齡“既總任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失所”。房玄齡負責百官的任命,自感責任重大,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竭盡心力,務求不在政務上出現半點閃失。杜如晦“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至於台閣規模,典章文物,皆二人所定,甚獲當時之譽,時稱房、杜焉”。杜如晦和房玄齡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務,有關修筑宮殿的規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議決定,二人的政績深得人們贊賞,以至於有“房謀杜斷”之說,稱道二人配合得宜,齊心協力,共謀國家大事。

古人雲:清者大節,慎者無誤,勤則能理。“清、慎、勤”三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不可。隻有做到為政清廉、居安思危、勤政愛民,才能永保社稷長存,江山無虞。

〔來源:《旗幟》2023年第1期﹔作者系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 編輯:賈澤娟   送簽:陳誠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