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群團工作

我和我們的這兩年

樊龍
來源:旗幟網2023年07月28日11:23
文字縮放:

作為中央廣電總台國際視頻通訊社的一名青年播音員,2021年9月起,我連續兩年入選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幫扶隊,赴河北省陽原縣開展支教幫扶工作,為這片紅色熱土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全員口才”故事課

我所在小學的學生大多是鄉鎮留守兒童,口語表達基礎薄弱。我從自身的播音專業出發,開設口語表達課、成立教研室、申報市級課題,與學校老師們一起探索“全員口才”培養,力爭讓每一個求學的孩子盡可能多地當眾表達。允許羞澀,可以試錯,祛除孤僻,忘記膽怯,涵養自信達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這是我們“全員口才”課程的核心理念。

依托總台資源,我積極爭取央視頻、雲聽、體育青少節目中心等部門的支持,組織學生與鞠萍姐姐等總台知名主持人進行直播對話和交流互動,讓孩子們鍛煉了表達、增長了見識,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期待。經過近兩年的深耕細作,“全員口才”已經成為當地學校的特色教育品牌。

“第二年”

如果說報名參加第一年支教幫扶是憑著一腔熱血,那麼作出第二年再出發的決定,則是心之所向。一位當地老師問我,能不能去她原來工作的學校上節故事課。那個學校隻有4個年級,15個孩子,希望能有北京來的專業老師去給他們上節有趣的故事課,我立即答應了。她驅車28公裡送我去上課,課堂上孩子們羞澀的眼神、怯怯的聲音讓我難以忘懷。我暗下決心,如果還有機會再來一年,我每周都要為他們義務上課。課后,我跟孩子們約好下次一定再見。然而,當我3個月后再次路過那裡時,聽說學校因為學生太少被並入了其他學校。

我很慶幸曾為他們上過課,但也因失去了再見的機會而遺憾。我想,既然選擇,便要義無反顧。第二年我毅然提交了支教幫扶申請,為的是那句“再見”。

孩子們

課上,我是老師,他們是學生﹔課下,我們是朋友,也是“飯搭子”。日常用餐,我習慣到學生餐桌和他們一起吃飯,他們誰丟了飯卡或者誰飯卡裡沒了錢,我遇到了便會請他們“搓一頓”。有時候我稍不注意,餐盤裡會多出半塊雞排、一根雞柳或是一碗米粉,學生們圍在我身邊笑瞇瞇地,卻不肯告訴我是誰送的。

沒有比孩子們的“真心”更珍貴的禮物。我享受這些幸福的瞬間,也願意全情地投入,我們各自給予,彼此影響,相互信任,潤物無聲。

支教幫扶隊的伙伴們

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幫扶隊的各位隊員來自不同的部門單位,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但大家都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懷著滿腔熱情主動來到基層經受鍛煉。我們在完成好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多方聯系協調,扎實做好各項幫扶工作:邀請“2022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走進陽原,展映國際獲獎兒童影片,觀影達5000多人次﹔為陽原縣10所鄉鎮小學籌集善款對接“運動夢想課”,讓當地的孩子們年年都能上到有趣、豐富的體育課﹔為陽原縣慈善義工聯合會對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活水計劃”,助力民間慈善事業發展﹔邀請北京大學教育知行社走進陽原一中開展暑期支教活動,為學生解惑賦能﹔組織北京游學活動,讓學生們增長見識,開拓視野……陽原支教幫扶隊聯系的幫扶項目和捐助物資已覆蓋全縣大部分中小學校,總金額已達600余萬元。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能夠連續兩年深入基層、扎根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這是組織的信任,也是責任,是我追求進步的動力,也是對我的成長最好的褒獎。鄉村教育振興的路上,我們願做溫暖人心的那一點微光,照亮老區孩子前進的道路。

(來源:《旗幟》2023年第7期﹔作者系中央和國家機關第25批青年支教幫扶隊隊員)

( 編輯:鄂歆奕   送簽:鄂歆奕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