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新時代先鋒

以青春奮斗之姿爭當新媒體傳播尖兵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光明日報新聞客戶端主編葉樂峰

高音
來源:旗幟網2023年08月15日11:27
文字縮放:

“‘我更喜歡努力的自己’這個題目是不是比‘奮斗者最美麗’更好、更貼近網民?”“建議把視頻主題‘青春的底色’改成“青春的坐標”,‘坐標’更形象生動”……

2023年五一假期前一天晚上10點,光明日報新聞客戶端視頻編輯團隊的微信群仍然十分活躍。為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葉樂峰正在帶領同事討論修改即將發布的微視頻。

“應該補充一些勞動者的畫面,比如快遞小哥等”“畫外音部分加一句總書記的同期聲”……隨著討論的深入,微視頻被補充、修改、完善,不知不覺已到深夜。

這只是一年365天中光明日報新媒體團隊平常的工作一幕。作為光明日報新聞客戶端主編,1989年出生的葉樂峰帶領平均年齡隻有30歲的團隊奮戰在新媒體戰場上,以黨報人的昂揚銳氣和蓬勃朝氣,用實打實的全媒體產品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媒體新格局交上了一份光明答卷。

>> 葉樂峰 (中) 參加央視“對話”欄目錄制,作為媒體代表提問。

勇於擔當作為,在重大報道中迎難而上

過去5年,黨和國家大事要事交織,喜事難事疊加,新聞工作任務艱巨,而新媒體稿件編發量大、新聞時效性強,還要面臨復雜的網絡輿情,對新媒體採編團隊考驗極大。

新媒體採編工作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斗,策劃、採訪、剪輯、包裝、推廣,每個環節都需要精誠合作,需要統籌協調。作為團隊的牽頭人,葉樂峰時刻保持在崗狀態,5年來帶領團隊編發、制作、審校了大量的稿件和音視頻產品,質量得到了受眾的高度認可。正是由於這樣勤勉細致、認真負責,他所帶領的團隊先后獲得了“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中央和國家機關五四紅旗團支部”等稱號,成長為一支信得過、靠得住的青年隊伍。

如果要問哪一次報道讓他最難忘,葉樂峰會毫不猶豫地說:“2020年武漢疫情。”“當時前方有很多報社的年輕同事,他們每天在醫院、社區採訪報道,我們在后方配合他們制作新媒體作品。那是一場全媒戰‘疫’,無論是密實而有質感的文字,還是嫻熟的視覺表達,都在傳遞人的情感、呵護人的尊嚴、觀照人的命運,以不同視角記錄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何在歷史的境遇中生長出力量。”那段時間他跟團隊一起,共策劃制作推出10余個主題微視頻,其中《最美的相遇,重逢》《90后,到!》《回家》等視頻被全網轉發,瀏覽量超13億次,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時刻鼓舞了士氣、傳遞了信心。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美貿易輿論戰”“建黨百年”“決戰脫貧攻堅”“喜迎二十大”“奮斗青春無悔抉擇”……在一次接一次充滿挑戰的重大宣傳報道任務中,這支年輕的新媒體團隊迅速成長、屢獲佳績,讓正能量收獲大流量,讓主流價值真正“破圈”。

堅持守正創新,為知識界真情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媒體融合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在致《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中強調“要傳遞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熱情關懷”。

如何更好地完成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在全媒體時代打造知識分子掌上精神家園,將《光明日報》這份思想文化大報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這是葉樂峰和同事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葉樂峰和同事們立足《光明日報》特色定位和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傳播特點,將堅持政治家辦報與尊重新聞規律有機結合,創造性地在光明日報客戶端推出面向知識界的內容數據平台——“光明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中科院等近百家知識分子密集的機構加入“光明號”,各行業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平台上傳播科學理性聲音,更多默默無聞的知識界群體站到了聚光燈下,被大家所熟知。

除了創新性地搭建“光明號”平台,葉樂峰還參與策劃推出《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視頻,該系列視頻深情講述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人和牽挂的事,傳遞習近平總書記對知識分子的關懷,全網瀏覽量超過10億。

70多年來,作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光明日報》一直與知識分子良性互動、命運共擔。從艱苦創業的兩彈元勛、航天先驅,到為新中國文學、哲學、史學、教育、法制奠基的社科人文大家,這份報紙裡面有中國知識分子上下求索的精神、家國天下的情懷。“我們所做的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就是為了在新時代傳承‘光明’的初心,更好地為知識界真情服務。”葉樂峰坦言。

努力踐行“四力”,展現新時代的美好與溫暖

“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媒體工作會不會被取代?”對此,葉樂峰的回答清醒而堅定:“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越需要主流媒體提供的權威信息,越需要專業記者的素養和情懷。我們要傳遞給公眾的不只是及時准確的信息,還要有更多的鼓舞和溫暖。”

正是帶著這一份使命,葉樂峰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採寫了大量“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稿件。他連續多年參加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春節期間深入火車站、林場、巡邏站等單位採訪﹔在貧困村蹲點,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兩個月,撰寫了《最美風景是貧困戶發自內心的笑容》《夜宿農家話脫貧》等生動鮮活的稿件﹔在輿論監督報道中敢於亮劍,撰寫了《警惕農村土地流轉中“越俎代庖”》《讓陽光驅走“灰色環評”》等稿件,激濁揚清,弘揚正氣。

在快節奏的時代大潮中,很多人遭遇焦慮、迷茫,需要媒體平台傳遞溫暖、傳遞美好。“好的內容永遠稀缺,也是吸引讀者的關鍵”。秉持這樣的理念,他從2019年開始帶領團隊圍繞“文化故事”“正能量”“平凡中的發現”等主題進行了一系列短視頻的策劃制作,光明日報社官方抖音號粉絲量從最初的11萬到500萬再到1000萬,目前已達3000多萬,躋身抖音媒體號頭部。

光明日報抖音號的運營成功,更加堅定了他和團隊做好內容的信心和決心。“一個優質的媒體平台,需要不間斷地輸出優質內容。我們要認清主流媒體自身的職責和屬性,不盲目追求流量和爆款。內容是船,運營是槳,把握好船的方向,才能駛向更遠的遠方。”葉樂峰表示。

(來源:《旗幟》2023年第6期)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徐雅維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