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今日要聞

“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紀實

來源:新華社2023年10月16日08:32
文字縮放:

  古老的絲綢之路,跨過沙漠海洋,綿亙萬裡河山,穿越千年時空,閃耀在人類文明持續前進的宏大歷史進程中。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10年,3600多個日夜,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謀篇布局,推動“一帶一路”這一植根歷史沃土、著眼人類美好未來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走深走實,在高質量發展中開拓出一條造福世界的發展繁榮之路,鋪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畫卷。

  擘畫引領,夢想種子長成繁茂大樹

  南非,德阿地區的山地上,一座座白色風力發電機巍然矗立,將豐沛的風能轉化為電能,點亮千家萬戶。由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2017年並網發電以來,有效緩解了當地電力供應短缺局面,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

  “南非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國家,連續13年成為中國在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在非洲投資存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今年8月,赴約翰內斯堡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並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發表署名文章,講述兩國合作“蛋糕越做越大”的生動故事。

  這是在南非北開普省德阿拍攝的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南非公司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風機(2021年1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天然 攝

  這是在南非北開普省德阿拍攝的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南非公司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風機(2021年1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天然 攝

  在“雲帆高張、晝夜星馳”的古絲綢之路上,中非互通有無、相知相交。此次會晤,在兩國元首見証下,《中南關於同意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意向書》簽署,展現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實打實、沉甸甸”,回望10年歷程,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厚重而豐碩:

  ——截至目前,我國已同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遍布全球五大洲﹔

  ——引領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沿邊地區從開放“末梢”變為“前沿”,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開放大格局加快形成﹔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扎扎實實,給世界帶來了更多的光明、機遇和繁榮,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人們清晰記得,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深情講述:

  “我的家鄉陝西,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

  此后不到一個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指出:“幾百年來,遙遠浩瀚的大海沒有成為兩國人民交往的阻礙,反而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友好紐帶。滿載著兩國商品和旅客的船隊往來其間,互通有無,傳遞情誼。”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

  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習近平主席開創性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賦予古代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

  這是著眼歷史發展大勢,對人類文明走向的深邃思考——

  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阻擋,變革創新步伐持續向前。

  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擺在全人類面前。

  習近平主席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2017年5月,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巨幅畫作前,習近平主席同出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各國貴賓合影留念。

  群峰巍峨,山高水長。

  習近平主席的一番話凝聚廣泛共識:“我們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這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的長遠謀劃——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際,正是改革開放35周年。

  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為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賦予“一帶一路”建設清晰的定位——“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

  2016年4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部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源於實踐的理論結晶,深刻回答中國與世界發展聯系的時代之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新時代中國向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邁出新步伐。

  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汲取“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與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一脈相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緊緊相連,打造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全球公共產品。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佔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在國際社會引發共鳴。

  10年間,中國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各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深化交流、增進互信、密切來往提供重要平台,為更多國家和人民創造發展機遇。

  10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在相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主持召開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在出國訪問和國內考察期間關心推動“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在多邊國際場合呼吁各方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標志(2021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標志(2021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流水涓涓,匯為汪洋﹔星光燦燦,化為銀河。

  從倡議到實踐,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10年奮發,“一帶一路”這顆夢想的種子,漸漸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風雨共擔,攜手並肩應對時代之變

  關於中歐班列的好消息頻傳: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2萬列﹔“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台開通第19條線路﹔長三角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逾2萬列、運送貨物超200萬標准箱……

  馳而不息,這支往返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如今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見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極不平凡的推進歷程。

  在西安國際港站,X8489次中歐班列整裝待發(2023年9月28日攝)。新華社發(劉翔 攝)

  在西安國際港站,X8489次中歐班列整裝待發(2023年9月28日攝)。新華社發(劉翔 攝)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面對國際局勢中的風風雨雨乃至驚濤駭浪,習近平主席字字鏗鏘:我們願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同舟共濟,凝聚共同應對挑戰的合力——

  深夜,河南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鄭州站裡,工人們正忙著接送航班,將一批批貨物發往世界各地。

  對於盧森堡人來說,這條航線承載著特殊記憶。新冠疫情時期,鄭州-盧森堡航線不僅未停飛斷航,還加密了航班,為中歐之間物資運輸提供有力支持。盧森堡領導人曾表示,這是盧森堡及歐洲地區的生命線,是一條雪中送炭的空中橋梁。

  運送防疫物資的鄭州—盧森堡航線貨機在中國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裝機准備起飛(2020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運送防疫物資的鄭州—盧森堡航線貨機在中國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裝機准備起飛(2020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3年多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暴發,人類面臨嚴峻挑戰。是並肩奮戰還是隔岸觀火?是同舟共濟還是以鄰為壑?這考驗著人類的良知、智慧與勇氣。

  習近平主席以鮮明態度給出答案:“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一趟趟防疫物資專列,一架架“疫苗航班”……3年間,中國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疫苗,同31個國家一道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系倡議。

  攜手同行,是休戚與共、命運相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內在理念的深刻表現。

  開放合作,釋放貿易投資的活力——

  今年8月,為期5天的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在雲南昆明落下帷幕,338個投資項目進行集中簽約,協議投資額達4040億元。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年,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落戶“春城”。彼時,中國和南亞國家貿易總額不足千億美元﹔2022年,這一數據已接近2000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國最大貿易伙伴。

  人們在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參觀(2023年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人們在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參觀(2023年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知者善謀,不如當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

  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年均分別增長8.6%和5.8%﹔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累計分別超過1.2萬億美元、8000億美元。

  面對外需走弱壓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共建國家進出口14.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46.5%。

  10年來,舉辦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進博會等大型合作交易展會,促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發起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合作機制……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更多機遇。

  2023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2023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2023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2023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這是發展的倡議、合作的倡議、開放的倡議,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習近平主席指明要旨。

  聚焦發展,為各國繁榮進步注入更強動力——

  2023年8月3日,中歐班列(西安-塔什干)陝烏經貿合作隆基綠能光伏組件產品出口專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

  本次發貨的光伏組件是烏茲別克斯坦1吉瓦光伏項目的首批產品。根據協議,中國企業將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兩座太陽能光伏電站,預計投產后每年發電23億千瓦時,每年約減少天然氣消耗5.88億立方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於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

  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並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統籌我國同共建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調動共建國家積極性……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全球互聯互通水平,推動國際投資貿易繁榮發展,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注入更多確定性。

  習近平主席真誠表明中國態度:

  “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

  “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

  數字是最有力的佐証。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10年來,中國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共建了9個跨國技術轉移平台,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加速創新要素對接共享……

  “隨著時間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具象化,像是不斷生長進化的自然過程,從沒有其他倡議這樣有生命力。”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發文說,“這10年,‘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改變了世界。”

  惠澤天下,共促高質量發展造福人民

  多瑙河畔,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新投運的燒結機、加熱爐等生產工藝改造項目有序運轉,助推當地經濟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

  河鋼塞鋼的前身是成立於1913年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曾因經營問題幾近破產。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河鋼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於2016年4月簽署收購協議成立河鋼塞鋼,構建支持支撐平台,僅半年企業就扭虧為盈。運營7年來,河鋼塞鋼營收超過60億美元,連續4年蟬聯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國企業形象的“金名片”。

  2022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時指出,近年來,兩國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雙方落實一批基礎設施、能源、產能等領域重要合作項目,在中東歐國家中位居前列。同時,習近平主席強調,“將中塞傳統友好轉化為更多務實合作成果”。

  守望相助、務實合作,將帶來更多民生福祉。從倡議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帶一路”不變的目標。

  7年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5年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年前,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以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

  10年來,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准“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廣。

  時間記錄下一個個歷史時刻:

  2014年12月,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首個大橋工程,結束了近70年來貝爾格萊德市多瑙河上僅有一座大橋的歷史﹔

  2018年1月,亞吉鐵路進入商業運營,這是非洲第一條全線採用中國技術和裝備建設的標准軌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的物流運輸時間和成本大幅降低﹔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一列試運行列車在亞吉鐵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一列試運行列車在亞吉鐵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作為聯系東南亞的陸上快速通道,中老鐵路打開老撾“陸鎖國”困境,讓物流運輸變得快捷和成本可控﹔

  2023年3月,由中國企業承建的烏干達最大水電站——卡魯瑪水電站首台機組成功發電並入烏干達國家電網,6台機組全部投產后,將增加600兆瓦發電總量,在原基礎上提升近50%,為烏干達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

  這是2020年7月11日在烏干達基裡揚東戈航拍的卡魯瑪水電站項目。新華社發

  這是2020年7月11日在烏干達基裡揚東戈航拍的卡魯瑪水電站項目。新華社發

  2023年10月2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哈利姆高鐵站,印尼總統佐科在雅萬高鐵啟用儀式上按下啟用鍵。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

  從歷史深處走來,“一帶一路”對於共建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來說,是水和電,是路和橋,是學校和醫院,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

  2021年11月,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一件往事:

  20多年前,他在福建工作期間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裡的那個林佔熺去了。”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右一)在福建農林大學菌草園讓尼日利亞留學生試嘗幼嫩菌草的味道(2021年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右一)在福建農林大學菌草園讓尼日利亞留學生試嘗幼嫩菌草的味道(2021年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林佔熺,這位福建農林大學的研究員,在上世紀80年代發明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菌草技術。《山海情》劇中的農技專家凌一農,原型正是他。那次會見之后不久,林佔熺遠赴南太平洋島國,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裡長”的佳話。

  如今,通過舉辦菌草技術培訓班、建設菌草技術示范基地、與聯合國有關部門合作召開系列研討會等交流合作形式,這項技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被廣泛應用,不少人因菌草技術走上了擺脫貧困之路。

  發展的故事中,最動人的是人的改變。

  “小而美的項目,是直接影響到民眾的。今后要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對外合作的優先事項,加強統籌謀劃,發揮援外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項目。”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10年來,我國與共建國家廣泛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交流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鋪就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的發展大道:

  我國援建並於2022年在柬埔寨投入使用的特本克蒙中柬友誼醫院,極大改善當地醫療條件,有效降低當地居民看病花銷﹔

  工作人員在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運輸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的科興新冠疫苗(2021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發(批隆攝)

  工作人員在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運輸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的科興新冠疫苗(2021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發(批隆攝)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的面粉加工廠在我國工藝設計和機電設備加持下重煥生機,產能大幅提高,“中國制造”的面粉成了當地的“緊俏貨”﹔

  博茨瓦納東部馬哈拉佩鎮的水廠在我國企業幫助下升級改造,“村裡再也沒有停過水”的同時,水質也遠遠高出了博茨瓦納生活用水規定的標准﹔

  ……

  這是不斷鋪就的“人才之路”——我國已成功舉辦270多期菌草技術培訓班,為共建國家培訓相關人才1萬多人﹔我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為當地創造42.1萬個就業崗位﹔

  這是持續加強的“健康之路”——我國積極擴大與共建國家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傳染病防治、傳統醫療等領域的合作,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治療救助,提高協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這是備受關注的“減貧之路”——我國持續實施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和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項目,預計到2030年可使相關共建國家的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並將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

  跨越大洋大陸,人民心心相印。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10年來,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獲得感的提升,成為習近平主席這一重要論斷最生動的注解。

  再啟新程,把造福世界之路鋪得更寬更遠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越來越多伙伴國家同中國雙向奔赴,攜手開啟合作新篇章。

  新年伊始,習近平主席同上任后首次訪華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談,中菲續簽“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7月底,習近平主席先后會見來華訪問的格魯吉亞、毛裡塔尼亞領導人,中格、中毛分別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

  8月底,哈薩克斯坦總理斯邁洛夫表示,哈方願深化同中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續寫的是友誼與承諾,推進的是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務實行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關鍵時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這個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歐亞經濟聯盟第二屆歐亞經濟論壇全會開幕式時,這樣闡明初心。

  大國擔當,言出必諾。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今年8月26日,結束出訪回到國內,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

  “從實際出發抓好對外開放工作,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使新疆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一路風塵仆仆,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今年5月在陝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今年6月在內蒙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指出,要把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緊密銜接起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以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為紐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相互激蕩,中國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持續釋放,為世界創造更多需求、帶來更多機遇。

  今年以來,各國政要密集訪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2023年服貿會先后舉辦,國際賓客接踵而至……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西入口處(2022年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西入口處(2022年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的話,道出“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深刻內涵,也揭示了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必然邏輯。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夜幕降臨,孟加拉國帕德瑪巴瑞村燈光點點。

  2018年,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項目資金支持下,帕德瑪巴瑞村結束了不通電的歷史。這個項目惠及孟加拉國1250萬農村人口。

  “倡議成立亞投行,就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推動完善現有國際經濟體系、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的建設性舉動,有利於促進各方實現互利共贏。”習近平主席闡明這一新舉措的深遠意義。

  如今,亞投行已從57個創始成員,發展壯大到106個成員,共批准了218個項目,融資總額超過410億美元,帶動資本近1400億美元,惠及34個亞洲域內與域外成員。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需要有效彌合。

  設立絲路基金,推動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面對疾病、貧困、氣候變化等諸多發展難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協同增效……中國一直在行動。

  正如習近平主席今年8月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時所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倡議,讓發展中國家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加平等的權利。”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同謀劃好人類的美好家園——

  今年5月,陝西西安,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齊聚一堂、共商大計,擘畫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

  10年前,正是在出訪中亞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10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攜手推動絲綢之路全面復興,傾力打造面向未來的深度合作,將雙方關系帶入一個嶄新時代:中吉烏公路橫跨天山,中塔公路征服帕米爾高原﹔中歐班列過境中亞,不斷織密中國與中亞貨物貿易運輸網絡﹔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穿越茫茫大漠向東而來……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如今,雙方更進一步: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一致同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命運與共,逐夢同行。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行動持續推進:中老命運共同體、中巴命運共同體等雙邊命運共同體越來越多,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等多邊命運共同體建設穩步推進。

  共識不斷凝聚:“一帶一路”建設順應各國人民渴望共享發展機遇、創造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符合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內在要求,成為各方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康庄大道。

  “中方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各方參加論壇活動,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習近平主席向世界發出新的“絲路邀約”。

  又是一個金秋。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如約而至。這是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的隆重紀念,也將是總結經驗、擘畫藍圖,引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向前發展的盛會。

  新的一程即將開啟。

  向著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國將攜手世界,共同書寫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文明互學互鑒的絲路時代新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