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今日要聞

登高壯觀天地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上新征程

新華社記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年01月02日08:07
文字縮放: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新征程開辟新的天地——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登高壯觀,江山如畫。

  2023,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億萬中華兒女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光榮和夢想昂揚奮進。

  奔赴新的遠征——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年終歲尾,結束對越南的國事訪問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進行考察,進企業、入社區、下農田、看工廠,勉勵壯鄉兒女“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人們清晰記得,一年多前,黨的二十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代表團,談及新征程新使命,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

  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

  2023年,邁上新征程的中國,面臨著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

  放眼全球,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紛爭和軍事沖突多點爆發,全球發展和安全形勢錯綜復雜,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審視國內,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經濟恢復面臨繁重任務,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改革發展穩定依然有不少深層次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克服諸多困難挑戰。

  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彰顯堅定不移的使命擔當。

  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如潮的掌聲響徹萬人大禮堂。

  掌聲,反映人民心聲。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

  人民殿堂裡,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擲地有聲: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團結奮斗,開拓創新,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尤需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

  立春剛過,北京西郊的中央黨校校園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

  “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

  聚焦如何“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給“關鍵少數”上了“關鍵一課”。

  嶺南四月,春風和煦,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

  4天時間,自西向東穿行粵西大地,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共同富裕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賦予廣東新的重大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16次進行國內考察,行程密集,足跡遍及15個省份。

  從南海之濱到神州北極,從西部邊疆到長三角區域,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視野,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既講認識論又講方法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謀篇布局。

  從考察調研中的細問深思,到重要會議上的深刻闡釋,再到外事場合的深入交流,習近平總書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怎樣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新的實踐中,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實踐路徑更加清晰,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持續開辟新境界。

  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激發團結實干的磅礡力量。

  “每當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就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以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匯聚起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這是黨的一條成功經驗。”

  2023年,一場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新的學習競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全黨深入展開。

  習近平總書記將其視作“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

  4月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以學鑄魂”,5月在陝西解讀“以學增智”,6月在內蒙古闡釋“以學正風”,7月在江蘇號召“以學促干”……行之所至、念茲在茲,習近平總書記為廣大黨員干部上了一堂堂生動的黨課。

  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堅持不懈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反腐敗斗爭持續發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劈波斬浪、開啟關鍵一程,注入強大動能。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從一次次生動而深刻的基層調研,到一項項接續推進的戰略部署,從反復叮囑“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工作方法,到鮮明提出四個“抓落實”的工作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示范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正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交出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持續承壓中回升向好的答卷,在攻堅克難中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打開改革開放嶄新局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升騰著新的希望,展現著新的氣象。

  錨定首要任務——

  “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京畿大地,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現場熱火朝天。這座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之城,每一天都在書寫新的歷史。

  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新區啟動區核心位置,登高遠望,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盡收眼底。

  總書記勉勵現場建設者:“這是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你們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任務,要努力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任務。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2023年12月,開局之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世矚目。

  波瀾壯闊的發展實踐中,我們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將之概括為“五個必須”: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中國經濟是一艘巨輪,體量越大,風浪越大,掌舵領航越重要。

  塑造發展新優勢,牢牢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個關鍵,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新質生產力”——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這一重要論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深刻闡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筑競爭新優勢,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這一年,從實驗室、研究院、科學城,到制造業企業、產業園、工業園區,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始終聚焦科技創新,一次次深入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地方,多次強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如何深度融合、轉化為發展新優勢深入調研、謀劃部署。

  抓住關鍵,化危為機。這一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三樣”表現搶眼,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科技新賽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迸發強大活力。

  開拓發展新空間,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暢通中國經濟大循環——

  “總書記好!”“歡迎總書記來義烏!”9月20日上午,義烏國際商貿城內,掌聲、問候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調研,同商戶、小企業主親切交流。

  “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紹興”“內蒙古”“約旦”……

  “我來自尼泊爾。”一位客商走上前來,用中文介紹自己。

  “歡迎你,來採購什麼商品?”總書記問。

  “想到的都買得到,想不到的也買得到!”聽到他的回答,大家都笑了。

  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產業。總書記希望商貿城再創新輝煌,為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更大貢獻。

  新空間,來自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結合釋放的巨大潛能。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供給和需求有效對接……總書記高度重視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聚焦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開藥方、解難題。

  新空間,來自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釋放的廣闊縱深。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初冬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5周年之際,提出新的要求。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區域發展多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既有一以貫之、不斷深化的工作部署,也有著眼新發展、拓展新空間的長遠考量。

  激活發展新動力,用好關鍵一招,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南下廣東考察時深刻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長期不變的,一以貫之的。”

  回京一周后,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著重強調:“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走穩改革之路,擴大開放之門。

  這一年,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有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這一年,發布穩外資24條政策措施,在5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自貿試驗區升級擴容至22個,宣布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

  砥礪奮進,春華秋實。

  2023年,面對並不比疫情三年少的壓力挑戰,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推動經濟整體好轉、回升向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經濟預計增長5.2%左右,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中國仍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三分之一。

  擔負新的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北京中軸線,“文化之脊”歷久彌新。北延長線上,中國歷史研究院的建筑獨具匠心,碩大的篆書“史”字高懸其上。

  2023年6月2日,在這裡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古通今、指引未來——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揚帆起航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發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號召,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標定文化坐標、高擎精神旗幟。

  縱覽人類歷史,一個文明根本的轉型,是文化的轉型﹔一個文明真正的新生,是文化的新生。

  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新征程審視中華文明,從中華文明的賡續弘揚觀察中國式現代化,得出深刻結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足跡遍及全國:山西運城博物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中國考古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陝西漢中市博物館、浙東運河文化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江西景德鎮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

  通過深入的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進行著深邃思考和長遠謀劃。

  金秋十月,首都北京,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

  與以往相比,這次會議的名稱首次增加了“文化”二字。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全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

  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骨神韻、革命文化的剛健激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興盛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融為一體,神州大地處處勃發著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以文鑄魂,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北京燕山腳下,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傳之后世”。

  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一番話猶在耳畔:“我們的文化在這裡啊!是非常文明的、進步的、先進的。將來傳下去,還要傳五千年,還不止五千年。”

  在對中華文明作出五個突出特性“精准畫像”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內在基因”,指出“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創造性提出“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也為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開辟了廣闊空間。

  以文賦能,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7月6日上午,正在江蘇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蘇州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

  展板上,一幅刻制於南宋年間的《平江圖》,清晰展示著古蘇州的平面輪廓和街巷布局。如今的姑蘇古城,依然與《平江圖》裡的整體布局基本一致,古老與現代在此交融共生,繪就一幅獨特的江南水鄉畫卷。

  “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這裡不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專門提出一個課題:“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裡面的人文經濟學。”

  文化讓經濟擁有更深厚的底蘊,經濟讓文化創造更多元的價值。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各地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現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人文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中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

  以文化人,精神偉力更加磅礡——

  冬日,陽光鋪洒在江蘇鹽城市建軍東路新四軍紀念館,主展館正門上方的“N4A”臂章圖案分外醒目。

  彈孔累累的旗幟、锃亮的軍號、滿是補丁的軍服……在這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每一件靜靜陳列的文物,都是光輝歷史的見証。

  12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結束對上海的考察返京途中,專程來到這裡參觀。

  “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自信自強、勇毅前行的磅礡力量。

  堅持人民至上——

  “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東北平原,銀裝素裹。

  黑龍江尚志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厚厚的積雪映著裊裊炊煙。村民楊春貴家的磚房已整修一新,爐子裡柴火噼啪作響,屋子裡暖意融融。

  2023年7月底8月初,華北、東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習近平總書記密切關注災情,持續指導救災工作。

  9月初,總書記專程來到龍王廟村察看災后恢復重建和群眾的生活保障情況。從外屋轉到裡屋炕邊,總書記把楊春貴家受損的房子裡裡外外仔細看了一遍,同他親切交談、噓寒問暖。

  房子熱了,心裡暖了。

  這個冬天,從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到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習近平總書記時刻牽挂人民群眾冷暖安危,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部署應急救援和災后重建工作。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如磐。

  “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11月29日,上海市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新上海人鄭嵐予和母親在租住的兩室一廳裡迎來習近平總書記。

  “租金貴不貴?”“不貴,住得很舒服。”回答總書記的問題,鄭嵐予笑容燦爛,“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在上海有了一個家。”

  總書記又接連走進兩間宿舍型租賃房,傾聽護理員、保安等基層一線勞動者講述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要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聚焦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

  一年來,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不斷融入黨和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現代化建設更好回應了人民群眾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

  “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現代化,又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

  廣西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萬畝糖料蔗基地一望無垠。

  半個多月前,正值甘蔗榨季,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期間走進甘蔗林。蔗農霍佳麗興奮地向總書記匯報,2023年種了10畝甘蔗,畝產7噸多,預計能收入近4萬元。

  “除了種甘蔗,平常還有其他收入嗎?”

  “我和愛人農閑時在家附近的木板廠打工,一年能干10個月,每月能掙7000多元。”

  “這麼算下來,一年能有10多萬了。”總書記欣慰地說,祝願鄉親們的生活像甘蔗一樣甜蜜!

  一根甘蔗兩頭甜。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制糖企業了解甘蔗深加工情況,叮囑大家:“農業生產布局關乎發展與安全。種植面積要穩定,品種、技術也要提高,把這個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

  鄉村振興,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的重點領域。

  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振興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廣大鄉村展現一幅幅新圖景。

  “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浙江考察的第一站義烏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是共同富裕示范村。

  村廣場“共富市集”上,“90后”返鄉大學生方天寧告訴總書記,自己發動30多名村民編織竹籃,可為他們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

  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說,鄉親們要努力奮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奔向共同富裕,從推動協調發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到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總書記指明方向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從全國來看,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

  “確保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生活,是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線任務。”

  庄嚴承諾,矢志不渝。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執政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讓人民群眾幸福起來。”習近平總書記道出人民至上的真諦。

  攜手開創未來——

  “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

  環顧全球,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肩負更加積極主動的歷史擔當。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4次出訪,在國內數十次會晤到訪的各國各界人士,主持或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主場外交活動,並在年底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對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把握大勢,開創嶄新局面——

  “你的訪問開啟了中洪關系新的歷史篇章。”2023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熱情迎接首度訪華的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

  3月,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下,中國同洪都拉斯簽署中洪建交公報。至此,中國已同182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朋友圈再次擴大。

  備受關注的“一來一往”,彰顯經受住風浪考驗的中俄關系:

  3月,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后,習近平總書記首訪來到俄羅斯,拉開2023年元首外交新帷幕。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總書記說:“2013年至今的十年裡,我們先后42次會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和深厚友誼。”

  “雙方堅持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基礎上鞏固和發展雙邊關系,樹立了新型大國關系典范。”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中俄兩國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意願堅定不移。

  舉世矚目的元首會晤,凸顯做好“最大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發達國家如何正確相處”必答題的責任擔當: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美方在落實巴厘島共識上出現嚴重“行動赤字”,導致中美關系出現新的困難。新的歷史時期,中美關系去向何方?

  11月15日,舊金山斐洛裡庄園,中美元首會晤。會談、午宴、散步,全程使用同傳,兩國元首扎扎實實談了4個小時。午宴前,美國總統拜登特地向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手機裡的一張照片。那是1985年任正定縣委書記時,習近平同志到舊金山訪問在金門大橋前的留影。“您一點都沒變!”拜登總統說。現場響起一陣輕鬆愉快的笑聲。

  “我和總統先生是中美關系的掌舵者,對人民、對世界、對歷史都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道出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兩傷的歷史和現實邏輯。

  “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在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美關系穩下來、好起來。

  意味深長的特殊安排,體現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智慧:

  4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廣州舉行非正式會晤。古琴演奏《流水》余韻悠長,深深打動了馬克龍。馬克龍現場詢問樂曲名稱,並請工作人員記錄下來。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同歐方領導人頻密互動,明確指出,在當前動蕩加劇的國際形勢下,中歐關系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

  同各國政黨領袖“雲”聚一堂、接受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授予的“南非勛章”、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手拉手並肩邁步……走過2023年,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國廣交深交朋友,不斷書寫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胸懷天下,共享發展繁榮——

  “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

  10月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贏得廣泛共鳴。

  “我必須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連續三次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

  中國和印尼共建雅萬高鐵,讓東南亞有了高速鐵路﹔中老鐵路助力老撾實現從“陸鎖國”到“陸聯國”﹔中歐班列1月至11月累計開行16145列……“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於世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彰顯“為天下謀大同”的大國胸襟。

  立己達人。中國始終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緊緊相系——

  5月初夏,古都西安,中國—中亞峰會,黨的二十大之后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同中亞五國元首種下6棵寄托著美好期待的石榴樹,共同展望明天﹔

  7月盛夏,成都大運會。青春盛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以團結的姿態應對全球性挑戰”﹔

  9月仲秋,杭州亞運會。習近平總書記宣示“以體育促和平”“以體育促團結”“以體育促包容”……

  國際媒體評論,2023年是屬於中國的“盛會之年”。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

  博鰲亞洲論壇,發出“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強音﹔新冠疫情之后,進博會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辦展﹔舉辦首屆鏈博會,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主動擔當……

  在世界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仍是促進全球發展的“主引擎”。

  應變解困,彰顯大國擔當——

  11月21日,金磚國家領導人一場“雲聚首”牽動世人目光。彼時,新一輪巴以沖突已造成上萬人傷亡,民眾祈盼止戰與持久和平。

  “中方呼吁盡快召開更具權威性的國際和會,凝聚國際促和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停火止戰等主張,以正義之聲、和平之聲為動蕩的世界注入希望。

  這一年,越來越多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貢獻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光彩——是中國,成功促成沙特、伊朗在北京對話並恢復外交關系﹔是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一道,積極推進金磚擴員﹔是中國,在11月主持安理會巴以問題高級別會議……

  “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中國式現代化帶給世界的是和平而非動蕩,是機遇而非威脅。不論新朋還是老友、遠親還是近鄰、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有目共睹。

  “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議”“願同中方密切在聯合國、金磚機制等多邊框架內的溝通協作”……外國政要在不同場合紛紛表達贊許和欽佩之情。

  在世界處於十字路口的重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在國際社會上愈加顯示出強大的影響力、感召力、引領力。

  大道如砥,壯闊無垠。

  2024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實施“十四五”規劃進入關鍵一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艱巨,前景壯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團結奮斗,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記者張旭東、張曉鬆、趙超、林暉、朱基釵、安蓓、孫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2日 01 版)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