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特稿

《周禮》“六廉”制的時代啟迪

王躍嶺
來源:旗幟網2024年02月26日15:21
文字縮放:

中國傳統廉政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談到我國傳統廉政文化,《周禮》“六廉”制極具特殊性,因為該制度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上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廉吏”的具體標准,奠定了我國歷史上德才並重、以德為先嚴密考課制度的基本標准和范式架構。

《周禮·天官塚宰》記載:“(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周禮》“六廉”制參照公平治理官府治職、教職、禮職、政職、刑職、事職的六個方面,明確了評價官吏治績、約束官吏行為的六項標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而這六項標准都是以“廉”為本。北宋蘇軾在其《六事廉為本賦》中也說道:“事有六者,本歸一焉。各以廉而為首,蓋尚德以求全。”

縱覽中華歷史長卷,漢文帝劉恆將“廉吏,民之表也”作為治政之要,蜀國名相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詮釋一生勤廉,唐太宗李世民以“日慎一日,唯懼不終”告誡大臣要內外兼修,清朝康熙皇帝作《廉靜論》警示當朝后世……自秦以降,及至清代,雖歷經朝代的興亡更替,“六廉”制理念一直被承襲不絕,在尊禮重法的歷史進程中持久延續下來,盡管其內容或有損益,形式也偶有變化,但其精髓含義與精神實質卻沒有改變。因此,可以說《周禮》“六廉”制,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對官吏整體素質的要求,奠定了中國傳統廉政文化的基礎,是我國廉政思想遺產中的精華,影響十分深遠,也極具借古鑒今之意。

《論語·為政》有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廉善之“善”,東漢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作釋為“善其事有辭譽也”,指官吏因政治品德、行事風范而贏得良好聲譽,進而達到“天道之大美、人道之終極”。將“廉善”置於“六廉”之首,也足以可見從古至今,“德”是評判從政者最為重要的因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廉善”啟迪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把對黨忠誠作為首要政治品質,不斷提高自身黨性修養,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砥礪前行,在忠誠、干淨、擔當的實踐中留下被世人傳頌的“好口碑”。

荀子在《臣道》篇中把“政令教化,刑下如影”作為“聖臣”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說的就是名臣良吏在執行朝廷政令教化上,從來都是第一時間、率先垂范的,如形影相隨、立竿見影一般。廉能之“能”,鄭玄作釋為“政令行也”,強調官吏要以強執行力貫徹落實朝廷各項政令並能有所作為。在選人用人方面,儒家一方面強調“德者,才之帥也”的以德為先,另一方面也注重“能……則足以修政而立事”的德能兼備。“廉能”啟迪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錘煉過硬的政治能力,尤其要不斷提高政治“三力”,堅決杜絕“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池底水無痕”的口號式、浮漂式落實,以過硬的本領和堅決的執行力實現能干事、干成事。

無論是孔子所言的“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還是朱熹所說的“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其實都在強調“敬”的人生態度。中國傳統廉政文化一向重視勤勉之於為政的重要性,歷來推崇“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的治世思想和為官之道。廉敬之“敬”,鄭玄作釋為“不懈於位也”,重在考察官吏敬守職位、謹慎勤勞的從政態度,是一種深厚人文精神的體現。“廉敬”啟迪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心存敬畏,不悖誠意、真摯篤信,踐行“克勤於邦”的傳統價值觀念,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踔厲奮發、奮楫篤行,埋頭苦干、實干、巧干,竭力做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

《說文》曰:“正,是也。從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從正。”古人一直強調,為政者是正人之人,“正人”的前提必須是先“自正”,即孔子所說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廉正之“正”,鄭玄作釋為“行無傾邪也”,告誡官吏們要堅守“政者,正也”之道,多學端方君子,品行端正、秉公辦事。“廉正”啟迪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誠心正己、懷德自重,處處自省、自警、自勵、自律,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心底無私、光風霽月,修“心正”、煉“身正”、見“行正”,始終做到為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處事干干淨淨、坦坦蕩蕩。

《管子·明法解》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法是治國的標尺,是社會的客觀准則,是衡量人言行、是非、曲直、功過等的行為規范。我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洪武之治、康乾盛世等,無不與彼時治理者德法並用、奉公守法密切相關。廉法之“法”,鄭玄作釋為“守法不失也”,要求官吏剛正不阿、守法不失,奉法循理、揚清去濁,重點察看官吏是否能夠做到“依法而行,無有錯失”。“廉法”啟迪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有強烈的規矩意識,樹牢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明法於心、踐法於行,主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寸心不昧”實現“萬法皆明”。

何謂辨,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認為“以求精其察而言,謂之辨”。廉辨之“辨”,鄭玄作釋為“辨然不疑惑也”,指能夠辨事分明、清醒明察,重點考察官吏能否做到頭腦清醒、臨事分明。“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歷朝歷代聖人賢士普遍強調,要以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和見微知著的洞察力究事理、平天下。“廉辨”啟迪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練就“草搖葉響知鹿過、鬆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本領,以超拔的政治判斷力科學把握形勢變化、精准識別現象本質,精准識別、探賾索隱,做到“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

我們要善於從中華傳統廉政文化中汲取優秀因子,注重理解把握《周禮》“六廉”制的獨特價值、鮮明特色,挖掘闡發其中蘊含的思想精髓、時代價值,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從中汲取推進新時代廉政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智慧與力量。

(供稿單位:新華社機關黨委宣傳部)

( 編輯:賈澤娟   送簽:賈澤娟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