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政治建設

從新質生產力報道看光明日報如何走好第一方陣

——以《光明日報》3月報道為例

石培琴
來源:旗幟網2024年04月22日11:16
文字縮放:

中央和國家機關是踐行“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7月9日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帶頭做到“兩個維護”,是加強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光明日報作為中央黨報,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做好宣傳報道,切實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推動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推動黨的主張和重大決策轉化為社會共識,是走好踐行“兩個維護”第一方陣最直接、最具體的檢驗。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是主流媒體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義不容辭的使命任務。報社近期聚焦新質生產力開展了系列宣傳報道,堅持學理性、新聞性雙發力,3月推出專欄20余個、專版10余版、理論評論數十篇,在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引領社會輿論、凝聚社會共識等方面走在前列。

自覺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中策劃欄目版面、確定報道主題

3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參加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聯組會,赴湖南考察並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等,多次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出重要論述。

編委會以走好第一方陣的政治自覺,帶領全社編輯記者從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論述中找方向、定選題、做策劃,第一時間在《光明日報》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配發評論,做好反響報道,在搶抓第一落點的同時,立足思想文化領域特色優勢,刊發了一系列學理性強、文化味濃的報道,引導讀者領會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和深刻內涵。

編委會帶頭策劃,開設專欄,報道生動實踐。編委會第一議題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社長兼總編輯策劃推出了20余個具有光明特色的欄目。如3月20日《光明日報》頭版4個專欄從不同側面報道新質生產力,其中有堅持多年的欄目“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院士談科技自立自強”等,也有今年年初為貫徹落實中國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開設的“這些提振經濟的好做法”,還有剛開欄的“天南地北春潮涌”等欄目。寫作風格雖不同,但均從新場景、新應用切入,講好中國經濟活力故事。

兩會報道組牽頭,制作特刊,反映代表委員熱議。報社成立了兩會報道組,組長、副組長均由編委會領導擔任,每天4個版面特刊報道代表委員對新質生產力的實踐探索、認識理解、思考建議等。採訪對象有學者專家、一線操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等近百名代表委員,報道內容有現狀分析,有眼前問題,有改進措施,反映了知識分子與祖國共命運的擔當作為。

各部門各版面聚焦,專版呈現,做好深度報道。各部門各支部切實發揮政治功能,對所負責版面加強策劃。《紅船初心》《經濟》《光明視野》《青年說》《新科技》《人才》等10余個版面,一版一主題,專版報道。有記者採寫、有專家分析、有一線人員講述,見人見事見理論。《教育周刊》《國際新聞》《港澳台》等版面及時刊發相關領域、相關地區的做法與思考。

記者編輯約稿撰稿,理論評論,多角度闡釋解讀。黨員干部把闡釋好新質生產力作為自覺追求,貫穿在稿件策劃、採編、刊發全過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刊、《理論版》等理論版面發動專家資源做好研究闡釋,其他版面通過專家點評加大理論解讀,本報評論員、學者約稿及時跟進評論。有的從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等角度,有的從高教資源布局、人才培養、全要素生產率等領域,有的從工業化、產業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進行理論闡釋,以翔實的數據、專業的分析,深入闡釋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外延和發展脈絡。

用極具活力的新文風新表達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報道生機勃勃的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光明日報》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小角度講大道理,妙故事化硬題目,讓讀者看到新質生產力恰在春天,生機勃勃。

“重塑”了農業生產。巴渝糧倉的農田裡,無人機在防治﹔在河北秦皇島一家種植基地裡,種地的是搭載新型北斗導航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播種機﹔在寧夏吳忠,坐在辦公室裡用鼠標操控測控一體化閘門,使配水精准率由原來的70%提升到95%左右﹔在安徽宿州,一台集灌水、施肥、撒藥於一體的大型平移式噴灌機正在為春耕“忙碌”,“雲”裡灌、線上管,下田下地基本見不到人。青島的海鮮養殖已“出走”大海,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網信1號”全年捕撈量遠超查干湖,海參、對蝦養殖都上了樓,農業集約化竟然“化”成了一艘船、一棟樓!

“重塑”了工礦車間。在四川德陽一家公司,因無人駕駛小車、機械臂的應用,加工車間可以關燈自主運行,被稱為“黑燈產線”﹔在中國煤炭科工集團,200多米的“煤海蛟龍4.0”可以實現一鍵啟停、自主行走、遠程截割,工人隻需定時巡檢﹔在哈爾濱哈南變電站,多光譜智能巡檢系統、高清視頻與智能巡檢機器人應用於變電站巡維檢修,機器人成了電力運維主力,粉塵多、噪音大的生產現場已基本不見人影。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生產作業全流程自動化、無人化,廣西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上裝箱的是軌道吊和無人駕駛運輸車,鄂州花湖機場有一條52公裡長的智能分揀線,現代碼頭、機場,“無人”已是標配。

“重塑”了生活方式。“無人駕駛”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江蘇無錫得益於物聯網的發展,無人駕駛小巴接駁小區與地鐵﹔北京亦庄大街上穿行著無人配送車、無人巡邏車﹔從深圳到珠海,“空中出租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龍”已完成演示飛行﹔在鄭州,城市管養AI智能機器人已上崗。寒冬裡,哈爾濱的全液冷充電樁實現了“秒充”,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裡﹔南京的“江水空調”用冬暖夏涼的長江水替代空氣進行熱量交換,效能提高30%。還有因採用新材料、新工藝而會自動降溫10度左右的降溫服、降溫帽……吃穿住行越來越便利、舒服、閑適。

正是這樣極具活力的新文風、新表達,生動展現了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火熱場景,生動詮釋了何為新質生產力、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關鍵問題,貼近不同受眾群體講好中國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故事,深入淺出、見微知著,在中央媒體中獨樹一幟,給人以深刻啟迪。

黨建賦能點亮思想文化大報品牌、為新質生產力報道蓄力添彩

新質生產力報道是近年來光明日報社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9”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的一項具體實踐和生動縮影。在編委會“秉持客觀理性、強化思想內涵、注重文化傳承、關心學人吁求、引領社會風尚”辦報思路的示范引領下,報社堅持黨建與業務相互促進、業務培訓與組織生活相貫通,注重抓促結合,突出光明特色,精心打造了“光明周末沙龍”“學理論 強本領 作貢獻”等黨建品牌,用好用活“三會一課”及主題黨日等載體,以黨建工作質量的提升促進業務水平的提高,以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有效發揮助力宣傳報道出新出彩。

學用轉化,打牢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基礎。報道要做到事理融通,考驗的是黨報編輯記者學用轉化的功夫,對新質生產力的學習理解有多透徹,直接決定了報道的深度和效果。為此,報社不斷強化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的示范效應,深化“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採取集體研學、支部領學、磨稿促學、調研深學、個人自學等方式,推動黨員干部真學真信真用、深化內化轉化。深入實施青年理論提升工程,完善光明青年“五學”機制,在學用結合中幫助黨報編輯記者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圍繞新質生產力推出的多篇報道,不少策劃、選題、內容的靈感,都源於一次次的編委會理論中心組研討,迸發於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的一次次活動,脫胎於一次次談心談話的深入交流、主題黨日的深入體驗,成熟於一次次以支部為單位的“小屋磨稿”。理論學習在潤物細無聲中為編輯記者帶來的滋養,成就了一篇篇高質量的宣傳報道。

擔當作為,打通重大主題宣傳、戰役性報道融合生產的“最后一公裡”。重大主題宣傳、戰役性報道,往往是各家媒體同台競技的角斗場,是對媒體融合生產能力的一次集中檢閱、集中呈現,對時度效的把握必須拿出最高水准。例如,今年的兩會報道,報社在以往組建前方報道組、成立臨時黨支部的基礎上,探索設立了青年突擊隊,最大程度地統合前后方資源。事實証明,這樣的方式十分有效,黨建先行、凝聚力量、促進業務,成為報社各基層黨組織做好宣傳報道的堅強保障。此次新質生產力報道中,許多支部全員上陣,主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相關會議精神及編委會的要求,不僅圓滿完成了報道任務、提升了專業能力,也在重大戰役報道中錘煉了黨性、堅定了理想信念。

改進文風,打破寫作程式化套路,推動光明特色話語體系加速形成。探索具有光明氣質的話語體系,涵養光明日報獨有的文風,讓報道具有“濃郁可讀性、高端權威性”,是思想文化大報編輯記者的永恆追求,也是新質生產力報道出新出彩的關鍵一招。一次好的對話、好的總結,對於文稿質量和編輯記者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報道如何跳出單一敘事邏輯?寫作如何破除程式化套路?文風表達如何准確、鮮活、流暢?14期光明周末沙龍,場場座無虛席,場場干貨滿滿、收獲滿滿,就是最好的答案。

每一篇優質報道的背后,閃耀著一個又一個堅強可靠的基層黨組織,活躍著一批又一批敢於沖鋒、善於作為的青年黨員,凝結著大家在長期系統理論學習中積累的豐碩成果,標志著黨報編輯記者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看家本領達到新高度,是報社黨建工作最具說服力的証明。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光明日報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更多優質報道宣傳好、闡釋好、解讀好新質生產力,以實際行動走好踐行“兩個維護”第一方陣。

(作者系光明日報社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

( 編輯:鄂歆奕   送簽:鄂歆奕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