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為推動全縣“三農”崛起,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山東省惠民縣農業農村局黨組堅持以“抓黨建、促振興”為切口,按照“全領域組織建強”工作思路,聚焦糧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四大特色產業,構建起“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相互信任、和諧共贏的黨建生態圈,以黨建鏈拉動產業鏈,促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深度融合,推動惠民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
強組織“聯農”,提升鄉村振興“組織力”
做“實”組織體系。堅持把黨旗插在鄉村振興一線,圍繞全縣116家種植大戶、517家家庭農場、2553家農民合作社、95家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起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組織為核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龍頭、社會組織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組織體系。
做“新”組織形式。堅持把支部建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採取單建、聯建、挂建等方式,組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支部90個,實現有黨員的新型經營主體黨組織全覆蓋。
做“活”組織活力。堅持把村內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產業帶頭人,實現產業人才優勢集聚。特別是在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企業、農村一線,常態化開展大走訪活動。目前,共召開全員大會8次,專題技術培訓會議12次,帶隊外出交流學習10次,協調解決成員資金、政策、平台搭建等問題20項,走訪縣級以上新型農業經營示范主體454個,推送惠企政策400余次,開展技術服務220余項。
優服務“惠農”,提升鄉村振興“服務力”
在“模式”上創新服務。創建“一條產業鏈、一名牽頭領導、一名部門負責人、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產業”新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實現縣級以上454家新型農業經營示范主體抱團發展,引導全縣11萬戶、30余萬農民群眾積極融入農業產業鏈條。
在“鏈條”上主動服務。充分發揮黨員融入產、供、銷全產業鏈條的積極性,建立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三新”技術示范區,推動施肥“三新”配套實現新突破,讓本地“土特產”更好地服務城鄉、致富農民。
在“要素”上精准服務。強化黨建引領,幫助解決產業發展面臨的資金、人才、技術等難題,實現以要素的“最優配置”創造發展的“最大增值”。目前,已與縣域內8家金融機構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推出魯擔惠農貸、齊魯富民貸等涉農貸款10.6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超20億元。
興產業“強農”,提升鄉村振興“支撐力”
推動“規模化”發展。始終把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頭號工程”,創新推行“推、建、管、種”工作法,牢牢守好群眾“糧袋子”。截至目前,全縣建成高標准農田103萬畝,佔比達90%,增加糧食產能1.53億斤以上。打造縣級萬畝糧食功能區1處、鄉鎮千畝高產示范方14處,糧食生產功能區每畝平均單產保持在1500公斤以上。
推動“特色化”發展。堅持打造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區,積極推動特色化發展,引導品牌化營銷。全縣現有瓜菜種植面積50萬畝,年產量168萬噸,居全市首位﹔食用菌栽培面積950萬平方米,年產量16.8萬噸。
推動“集群化”發展。堅持推動同行企業抱團取暖、跨行企業融合發展,搭建生豬養殖基地,著力解決畜牧業的發展瓶頸,豐富群眾畜產品“肉盤子”。重點培育畜牧產業集群,全力推動牧原十三場、惠豐、盛茂亨、窪地綿羊養殖場、天宇等5個項目投產運營,全縣百億級畜牧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促增收“富農”,提升鄉村振興“導向力”
農業融合有力。創新發展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康養度假等產業,培育起一批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等農旅融合發展載體,實現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
農村增收有道。圍繞產業強村發展,創新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公司”等模式,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3年,全縣實現村集體增收8800萬元。
農民致富有效。堅持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質增效,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平台、拓展渠道,實現農村黨建工作提升、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致富“多贏”。
( 編輯:賈澤娟 送簽:賈澤娟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