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中央和國家機關定點幫扶工作 >> 經驗交流

央地結緣三十載 深耕細作促蛻變——中國地震局定點幫扶永靖縣工作紀實

來源:旗幟網2024年12月04日14:37
文字縮放:

1992年,中國地震局被正式確定為甘肅省永靖縣的中央定點幫扶單位。30余年來,中國地震局黨組成員70余次實地調研、20名挂職干部接續幫扶、投入和引進各類資金超過2億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100多項……

2020年2月,永靖縣實現脫貧摘帽,成功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與此同時,鄉村振興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高位推動,提供定點幫扶堅強組織保障

“永靖縣的鄉親們生活得怎麼樣?電商平台上的農產品銷售情況如何?”2024年8月,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昆調研考察永靖縣脫貧奔小康成果展時關切地問道。

中國地震局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堅決扛起定點幫扶政治責任,全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建立黨組負總責、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甘肅省地震局黨組全力配合、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的“大幫扶”工作格局,形成了四級聯動齊抓共促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依托永靖縣地域特色與資源優勢,中國地震局精心謀劃構建了以產業幫扶、科技幫扶、減災幫扶為核心,輔以生態幫扶、教育幫扶等多維度的“3+N”定點幫扶模式,相關經驗做法入選2022年40個“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

產業幫扶,激發鄉村振興強大內生動力

“東山百合香,西山牛羊壯,川塬蔬菜綠,片區果藥豐,戶戶忙勞務,全域旅游興。”這是中國地震局為永靖縣量身定制的產業布局。從黃芪飲片加工廠到香菇種植大棚,通過建立產業幫扶資金精准到戶機制,激活了永靖縣經濟發展的潛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地震局積極推動永靖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6個國家或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實現全縣普及現代栽培模式,推動農業管理技術標准化。通過努力,永靖縣建成草莓專家工作站,組建了10個特色產業協會,建成2個百合實驗基地以及20個涵蓋花椒、蘋果等10大產業的示范基地,改良1000余畝老果園。在此基礎上,中國地震局組織對草莓種植戶開展新品種栽培技術培訓,不斷引進新技術,著力打造“劉家峽奶油草莓”金字招牌,助推草莓產業躍上新台階。同時,中國地震局還指導永靖縣完成三塬鎮千畝花椒產業技術集成和無刺花椒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

2024年以來,在中國地震局的指導下,甘肅省地震局在永靖縣徐頂鄉等鄉鎮開展有機黨參標准化栽培技術培訓和研學培訓,推進有機中藥材規范化管理,實現了黨參藥材變“藥財”。

因地制宜,筑牢防災減災堅固銅牆鐵壁

永靖縣地處甘肅省中部西南,地貌復雜,滑坡、泥石流、洪澇、干旱等災害易發多發。面對當地復雜多變的地質環境,中國地震局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全力構建“大安全大應急”體系,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確保群眾不因災返貧。從推進消防隊伍建設到建立水域救援基地,從實施地震小區劃項目到落成防震減災科普館,再到實施地震預警信息融合發布示范項目,特別是建成劉家峽主動源探測實驗場,這些有力舉措顯著提升了永靖縣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2023年12月18日,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永靖縣受到波及。地震發生后,在中國地震局領導下,甘肅省地震局現場應急工作隊第一時間深入永靖縣受災地區,靠前服務、提供支撐,立足專業優勢,詳細考察地震烈度,科學核查災害損失,積極聯系救災物資,協助地方政府抗震救災,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

為擴大緊急地震信息服務覆蓋面,中國地震局進一步支持永靖縣地震預警信息融合發布示范項目,開展多終端、多渠道、多手段融合的地震預警信息融合發布試點縣建設工作,強化縣城地震預警服務,充分發揮該項目社會減災的巨大效益。

生態優先,繪就綠水青山嶄新美麗畫卷

龍匯山位於永靖縣黃河岸邊,北靠劉家峽水電站,東南毗連黃河,原本只是光禿禿的荒山。2000年,中國地震局將龍匯山“減災林”作為定點幫扶永靖縣重點生態項目,至今接續開展了20多年的綠化造林活動,累計完成造林6000多畝。同時,對“減災林”周邊植被、廊道、碑刻等生態景觀一體規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減災文化廣場和450平方米的文化廊道。

目前,龍匯山已從荒山禿嶺變得綠樹成蔭,其所在的劉家峽黃河水庫生態環境也得到顯著改善。龍匯山“減災林”項目實現了涵養庫區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母親河的目標,也成為保護劉家峽水庫的重要屏障。

教育幫扶,點亮高質量發展希望之光

走進永靖縣徐頂鄉大干溝學校,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孩子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校長感激地說:“多虧了中國地震局的幫扶,教學樓裡配齊了各種功能室設施。現在,孩子們的學習條件好多了。”

中國地震局高度重視改善定點幫扶縣教育環境,持續投入資金改善學校教學條件,在永靖縣小嶺鄉溝灘村投資修建了一所總建筑面積為369.9平方米的小學,極大改善了當時近200名學生的學習環境。該學校也被中國地震局命名為“晨光希望小學”。此外,中國地震局累計投入100余萬元,分別建設了一所幼兒園和一所寄宿制學校,連續8年支持永靖九中改擴建功能教室,連續3年支持劉家塬中心小學等5所學校改善辦學條件。中國地震局還定期組織全縣師生開展防震減災演練培訓,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和推廣自救互救常識,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損失。

(供稿:中國地震局)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孫凱佳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