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海關總署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通過構建縣村、社企、上下、內外、建扶等“五方聯動”模式,不斷提升消費幫扶質效,為定點幫扶的河南省盧氏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力量。
縣村聯動,提升消費幫扶產業水平
圍繞盧氏縣中藥材、食用菌、果品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既指導遴選出一批質量優、口碑好、需求量大的農副產品,也充分發揮政策指導和技術優勢,全方位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升級。促成縣政府與北京市中藥企業合作,簽署中藥材資源開發戰略合作協議,建設“一園一廠一倉”,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種植連翹200余萬畝,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連翹產業)優勢區,持續舉辦連翹花季系列活動,吸引游客近10萬人。促成珍稀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香菇多糖多肽等加工項目。推動果品企業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新發展果品2000畝,改造老果園5000畝。採取鐵海多式聯運模式,暢通盧氏縣農產品出口綠色運輸通道,單趟運輸成本降低30%。開展企業一對一幫扶,幫助企業恢復香菇提取物出口貿易。指導相關食品企業通過AEO認証,降低出口成本。推進出口監管倉落地盧氏縣,吸引更多的企業到縣開展進出口業務。探索發展球根花卉繁育產業。組織農戶種植優質、適應性強的甜糯玉米並簽訂保收協議,推廣規模化、機械化種植,落地盧氏縣首單玉米“保險+期貨”金融助農服務,每畝增收300余元,有效抵御了玉米市場價格下跌風險。
社企聯動,創新消費幫扶經營模式
針對盧氏縣農產品分散、知名度低、“有品質無品牌”的困境,指導該縣將軍山村合作社與縣重點企業對接合作,將自產自銷升級為委托代銷(第二代農村電商模式),由銷售單一產品擴大為銷售食用菌、蜂蜜、綠殼蛋、核桃等眾多土特產。深入走訪調研企業,持續挖掘具有盧氏縣特色、品質過硬的農特產品近百種,確定重點推介產品32種。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等工作制度,運營管理更加規范。
上下聯動,拓展消費幫扶銷售平台
幫助盧氏縣持續優化線上線下“雙平台”,不斷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市場影響力:一方面,依托抖音、微信等宣傳渠道,擴展線上渠道,推動線上走量,幫助盧氏縣數十家企業的數百種商品上線電商平台﹔同時積極拓展電商直播、線上團購、中信e家等銷售模式,開展直播助農。另一方面,線下廣泛對接各類採購單位和展銷平台,定期組織產品推介會,組織縣內企業組團赴河南、湖北等地參加展銷會,擴大銷售范圍,提升盧氏縣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內外聯動,樹立消費幫扶品牌形象
抓住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消費旺季,在海關系統內持續開展“消費幫扶新春行動”,倡導全國海關各單位和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消費幫扶,積極採購盧氏縣特色農產品。指導盧氏縣將軍山村合作社注冊“關駐農鄉”自主商標,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持續對外推送“關駐農鄉”嚴選好物,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故事,增強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在海關系統相關單位設立專櫃,推動盧氏縣特色農產品從“深山土貨”向“地標優品”躍升。
建扶聯動,推動消費幫扶持續發展
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每年舉辦鄉村振興培訓班。同時,邀請電商、文旅等行業專家到盧氏縣調研考察,與縣域企業就發展定位、經營管理等開展面對面交流指導。充分發揮高校等單位人才資源優勢,舉辦20余場專題培訓,培育有經商頭腦、經營能力的網紅達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多方共贏。聚焦合作社和企業在市場開拓、產業合作等方面的困難,健全“社企吹哨、幫扶報到”響應機制,提供精准幫扶,助力疏難解困。2024年,多渠道幫銷盧氏縣蜂產品,並協助申報三門峽市蜂產品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助力銷售近2000萬元。面對當地紐扣蟠桃滯銷難題,多方協調採購方,3天時間助力農戶銷售蟠桃4000斤,把“滯銷果”變成“致富果”。
(供稿:海關總署)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孫凱佳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