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黨建史話 | 遵義會議:民主促轉折 團結得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大首次確認民主集中制的建黨原則,黨的五大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確立為“指導原則”。在黨的歷史上,我們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成功解決了一系列決定黨的命運的重大問題。其中,遵義會議堪稱我們黨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現存於中央檔案館的一份手稿《(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是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軍委縱隊政治委員陳雲在遵義會議后的行軍途中,為向中央縱隊傳達會議情況而寫的提綱。這份手稿用鋼筆書寫在長20.1厘米、寬14.4厘米的活頁紙上,共8頁4600多字,真實記述了遵義會議前后有關歷史情況,清楚記載了會議召開目的、參加人員及作出的決定,是研究遵義會議有關歷史的重要檔案資料,后以《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為題收入《陳雲文選》。在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再讀這份珍貴檔案,學習我們黨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挽救黨和紅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歷史經驗,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手稿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等8.6萬余人,開始了偉大長征。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當時的中央領導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的大事上,背離了民主集中制原則,既沒有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也不對廣大干部、戰士進行充分的政治動員工作,使戰略轉移變成了大搬家式的行動,對行軍打仗極為不利,造成了長征初期的重大損失。陳雲在向共產國際報告時總結了長征初期失利的原因,“由於這些笨重的輜重,我們的軍事行動困難重重”,“我們仿佛總是沿著一條用鉛筆在紙上畫好的路線,朝著一個方向直線前進。這個錯誤很大。結果,我們無論走到哪裡,到處都遇著敵人迎擊”。
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破壞還體現在許多同志的正確意見得不到重視和採納。《傳達提綱》寫到:“在這一時期中,黨內軍委內部不是沒有爭論的,毛張王曾經提出過許多意見,就是恩來同志也曾有些個別戰役上的不同意見,但是沒有勝利的克服這種錯誤。至於各軍團——尤其是一、三軍團的首長不知有多少次的建議和電報,以及每個戰役的‘戰斗詳報’,提出他們的作戰意見,可惜完全沒有被採納。”
在這種情況下,是繼續沿既定目標走,還是實事求是調整方向,成為能否突破敵人包圍、勝利實現戰略轉移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廣大紅軍指戰員在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與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及長征途中遭受挫折的對比中,愈發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期盼改變錯誤的軍事路線。在這種形勢下,組織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領導上的錯誤的條件已經成熟。
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遵義,暫時將國民黨“追剿”部隊甩開,為召開會議贏得時間。1月15日至17日,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堪稱我們黨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首先,參會人員范圍更加廣泛。《傳達提綱》記載,“參加這個會議的同志除政治局正式及候補委員以外,一、三軍團的軍團長與政治委員林聶、彭楊及五軍團的政治委員李卓然、李總政主任及劉參謀長都參加”。長征途中,紅軍一線指揮員擔負最重要的行軍作戰任務,又對戰場局勢有最直觀的認識,把他們吸納進來,聽取意見建議,既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體現,又能實事求是地幫助中央作出科學決策。其次,與會人員進行了充分的發言討論。“會議經過三天”,博古、周恩來、張聞天先后作報告,其他同志相繼發言。尤其是毛澤東的長篇發言對李德、博古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此后在軍事上應採取的方針。所有軍團首長也在會上批評了此前錯誤的軍事指揮。真理越辯越明,毛澤東的發言得到與會多數人的同意。最后,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形成和通過會議決議。按照會議決定,張聞天負責起草決議,委托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查,然后發到支部討論。張聞天在會后根據與會多數人特別是毛澤東發言的內容,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並在雲南扎西召開的會議上正式通過。陳雲在《傳達提綱》中寫到:“擴大會議指出黨內對於軍事領導上錯誤的糾正,不是黨內的分歧,相反的更加團結,使軍事領導走上正確的道路,使黨與軍委的威信更加提高。”
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是遵義會議最大的歷史功績。在遵義會議之前,中國共產黨始終沒有形成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特別是“左”傾教條主義者在黨內推行宗派主義,危害黨內團結和統一。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實施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奔襲昆明,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軍事上的轉危為安,最終取得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要大力發揚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同時要有正確的集中,全黨要有核心、黨中央要有權威”,“我們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機統一起來,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變成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工作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因為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黨和國家事業才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重溫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要深刻體會民主集中制的優勢所在,堅決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5年第1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陳誠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