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編者按】3月6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舉辦2025年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中央和國家機關三八紅旗手(集體)表彰暨“你奮斗的樣子最美”主題宣講。8名受表彰代表作宣講,展示了中央和國家機關女干部職工在各條戰線上拼搏奮進、巾幗建功的風採。現將宣講文章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古老的絲綢之路綿亙萬裡江山、穿越千年時空。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時,借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融入新的時代內涵,開創性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偉構想,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項倡議逐步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截至目前,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已經覆蓋世界上四分之三以上的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從未想過,有一天我能夠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這項偉大事業中,成為描摹這幅宏篇巨作的“工匠師”。2015年,我考入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戰線的一名“新兵”。
在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這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我和同事們積極開拓創新、頑強拼搏進取,經歷過無數次字斟句酌的苦思冥想、很多個加班奮戰的不眠之夜、跨文化溝通的思維碰撞、跋山涉水的實地考察。那些難忘的瞬間凝結成美好的回憶,也聯結起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更象征著“一帶一路”這顆希望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結出累累碩果。
如果沒有參與這項工作,“戰爭陰霾”“恐怖主義”對我來說,將僅僅只是書本上抽象的字眼,我將很難理解絲路精神為什麼會有強大到令人震撼的感召力。在我們對接的眾多國家中,有的處於戰爭的邊緣,有的身陷地緣政治的漩渦,有的彌漫著恐怖主義的陰雲。為推動工作,我們經常到一線調研了解情況、回應共建國家的合作訴求。還記得,那是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某發展中大國向我們提出了深化務實合作的邀約。當時,該國周邊戰爭一觸即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對接任務后,聞令而動,第一時間組成了出訪團隊,冒著航班遇襲的風險抵達目的地。落地后,駐當地大使為我們准備了一份特別的“驚喜”:剛熱情迎接我們邁進使館大門,就一臉嚴肅地告訴我們,已經制定了完備的撤離方案,一旦發生不測,立刻帶我們撤退。在隨后的調研交流中,中資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如果融資和外匯問題不解決,一批在建項目將被迫中斷,很多工廠將面臨停產停工。我們也發現,很多當地官員為抓住合作機遇,紛紛開始自學漢語。路過異國他鄉的街頭,很多店鋪竟然都用中文命名,從一張張友好的臉龐、一聲聲“你好”的問候中,我似乎感受到千百年來絲路駝鈴未絕的回響,也更加懂得了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通過磋商交流,我們掌握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連夜梳理匯總情況,認真分析研判風險,探討可能存在的合作機遇。回國后,迅速起草形成了高質量報告,圓滿完成了這次出訪任務。
我們既是堅守崗位的逆行者,也是托舉希望的擺渡人。我們發揮釘釘子精神,精心描繪“一帶一路”“工筆畫”。因為萬眾一心、共同努力,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擁有了出海口,東南亞地區擁有了第一條高速鐵路,埃塞俄比亞擁有了第一顆遙感衛星……從279項到458項,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數量持續增加,“一帶一路”取得的顯著成效,真正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聯系在一起,成為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工作十年來,我逐漸從“一帶一路”建設戰線的“新兵”成長為一名“老兵”,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愛的意義,也努力傳遞著愛的力量。有一種愛,是媽媽知道我經常熬夜,哪怕她已經很累很累,但還要給我的保溫杯裡放好枸杞和大棗﹔有一種愛,是兒子說隻給你99次機會在我睡著前回家,但回來后他卻總說,這是我第98次原諒你,媽媽﹔更有一種愛,是在奔向改革發展、民族復興的征途上,我們用奮斗踐行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錚錚誓言。
柔肩擔重任,巾幗綻芳華。我相信,這份信仰的力量、精神的財富將激勵更多新時代女性,把青春和熱情播撒在共建“一帶一路”的事業上,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絲路處副處長、全國三八紅旗手)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