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黨建史話 |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毛澤東與體育運動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把體育擺到關乎國家前途命運、民族復興的高度,推動體育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毛澤東同志始終堅持體育運動,並多次發出指示號召,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激勵了一代代人以強健的體魄、飽滿的精神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積蓄力量。
一、感民族積弱,倡體育教育
近代以來,中國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內受封建主義壓迫,國困民窮、積貧積弱,民族整體體質低下,“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舊中國的一大恥辱。在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注意到了發展體育運動、強化體育教育對於民族前途命運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1916年12月9日,他在寫給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為其授課的老師黎錦熙的信中闡述了他對於體育教育重要性的理解,“誠以德智所寄,不外於身”,“一旦身不存,德智則隨之而隳矣”,充分強調身體健康強健是道德與智力發展依托的基礎。毛澤東年輕時便形成了濃厚的體育情懷,十分重視鍛煉身體,作為一師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部長,積極組織各種課余體育活動,以自身行動帶動周圍人共同加強體育鍛煉。他曾回憶青年時代在湘江中堅持學習游泳的經歷:“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毛澤東在信中也談到,自己原本身體不強,近因運動之故,受益頗多,感到“至弱之人可以進於至強”。
1917年4月1日,毛澤東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表《體育之研究》,論述了在全社會強化體育觀念以增強民族體質、保衛國家的觀點,“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體不堅實,則見兵而畏之,何有於命中,何有於致遠?堅實在於鍛煉,鍛煉在於自覺”。並針對缺乏自覺性、積習難返、提倡不力、以運動為可羞等4個方面不愛運動的原因發出疾呼“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之自覺不可”,點明了克服落后觀念束縛、推動思想變革是實現健民強民、變化民質的前提。
二、歷戰火鍛煉,以強體救國
革命戰爭年代,為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毛澤東關於體育的觀點和思想在復雜的斗爭實踐中不斷深化,以軍民融合、軍體融合為特征的體育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在建設堅強有力的人民軍隊、廣泛動員群眾、以人民戰爭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光輝歷程中展現出特殊重要意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非常重視各革命根據地的體育運動,1934年1月他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專門提到:“群眾的紅色體育運動也是迅速發展的。現雖偏僻鄉村中也有了田徑賽,而運動場則在許多地方都設備了。”全民族抗戰時期,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關心下,抗日根據地的體育運動繼續頑強地向前發展。1937年8月6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第一屆抗戰動員體育運動大會閉幕詞中提出,要努力學習軍事體育來武裝我們的手足,學習政治來武裝我們的頭腦。1942年9月9日,《新華日報》刊發了毛澤東的題詞“鍛煉體魄,好打日本”,當日恰逢國民政府組織的第一屆體育節,毛澤東的題詞對在抗戰戰略相持階段鼓舞民心士氣、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抗日軍民以堅強體魄和必勝信心奪取抗戰最終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1942年9月9日《新華日報》)
1949年4月25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共同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布告,明確提出,要“保護一切公私學校、醫院、文化教育機關、體育場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業”。當解放戰爭勝利曙光初現,28年的不懈奮斗即將迎來沉甸甸的革命碩果時,毛澤東的目光已經望向了未來新中國的體育事業。
三、促人民健康,增民族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伴隨黨的工作重心的變化,毛澤東的體育思想逐步聚焦於通過在全國范圍內發展體育運動,全面增強翻身做主人的廣大人民體質,為更好地發展生產、改造世界、實現國家和民族振興提供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1952年6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發了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所作的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高度凝練概括了毛澤東的體育思想,同時也指明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為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將體育列入了培養新社會所需的勞動者最重要的三方面內容之一。1960年3月16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將廣泛開展多樣化的群眾體育健身運動作為消除嚴重疾病、改造人民低弱體質的重要舉措。
(1952年6月22日《人民日報》)
毛澤東不僅倡導人民加強體育運動,他本人也經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堅持運動健身的良好習慣。毛澤東酷愛游泳,敢於在大江大海中搏擊風浪。1956年6月,毛澤東在武漢游長江時曾對陪同人員說:“這是多麼好的游泳場所,應當號召人們到大江大河裡去游水,可以鍛煉人們的意志。”后來,他在《水調歌頭·游泳》中寫到:“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在運動健身中展現了偉人的雄渾氣魄、豪邁氣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正向著體育強國夢、民族復興夢奮力邁進。展望未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人民的幸福,將注入更多體育的強勁力量。
(作者單位: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5年第2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陳誠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